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07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包括门式框架和设于门式框架上的至少三级平台,门式框架包括两侧竖部和连接在两侧竖部之间的顶部桁架,竖部底部设有滚轮,竖部上、自下而上顺次设有至少两级桁架,顶部桁架上搭接有上部脚手架,上部脚手架的顶部和中部均铺贴有踏板形成一级施工平台和二级施工平台,二级施工平台与一级施工平台之间还设有台阶,桁架上铺贴踏板形成若干级中级施工平台,相邻中级施工平台之间、中级施工平台与二级施工平台之间均设有扶梯。本申请主要结构之间采用扣件和垫板螺栓连接,便于快速加工、运输、组装、拆解,做到了二次利用脚手架,整体结构轻便,利于隧道内快速施工。工。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内作业空间狭窄,不同隧道的断面尺寸往往并不相同。这使得工字钢焊接式作业平台和定制型作业台车的泛用性很差,难以回收、倒运等二次利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且二者的组成部件加工时间长、平台笨重、使用中移动困难;部分简易移动式平台的平台活动空间较小,无法顾及到整个隧道轮廓面的施工;传统的满堂式脚手架平台则难以移动,且不开设下部通道供设备、车辆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要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有效满足施工需要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包括门式框架和设于门式框架上的至少三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框架包括两侧竖部和连接在两侧竖部之间的顶部桁架,竖部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竖部上、自下而上顺次设有至少两级桁架,所述顶部桁架上搭接有上部脚手架,所述上部脚手架的顶部和中部均铺贴有踏板形成一级施工平台和二级施工平台,所述二级施工平台与一级施工平台之间还设有台阶,所述桁架上铺贴踏板形成若干级中级施工平台,相邻所述中级施工平台之间、中级施工平台与二级施工平台之间均设有扶梯。
[000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相邻所述中级施工平台之间还设有用于支撑的脚手架。
[000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竖部包括至少两排竖撑,连接在相邻排竖撑之间的横撑,以及纵向连接在每排竖撑之间的纵撑。
[000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位于同侧的桁架与顶部桁架之间串接有立杆。
[000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桁架与顶部桁架与所述竖部之间设有斜撑。
[0010]此外,所述桁架的端部水平向朝向竖部外侧延伸,所述脚手架设于延伸部。
[0011]更加优选地,所述一级施工平台顶面设有防护栏。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3]本申请采用拼装可移动式作业平台代替工字钢焊接作业平台或定制型作业台车,完成隧道内处理局部欠挖、喷混凝土表面、铺设土工布和防水板、二衬钢筋绑扎、二衬拱部注浆及混凝土裂缝处理等工作。主要结构之间采用扣件和垫板螺栓连接,便于快速加工、运输、组装、拆解,做到了二次利用脚手架,整体结构轻便,利于隧道内快速施工。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18]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如图1和2所示,包括门式框架1和设于门式框架1上的至少三级平台2,门式框架1包括两侧竖部和连接在两侧竖部之间的顶部桁架3,竖部底部设有滚轮13,竖部上、自下而上顺次设有至少两级桁架4,顶部桁架3上搭接有上部脚手架5,上部脚手架5的顶部和中部均铺贴有踏板形成一级施工平台和二级施工平台,二级施工平台与一级施工平台之间还设有台阶6,桁架4上铺贴踏板形成若干级中级施工平台,相邻中级施工平台之间、中级施工平台与二级施工平台之间均设有扶梯7,一级施工平台顶面设有防护栏14。
[0019]相邻中级施工平台之间还设有脚手架8,竖部包括至少两排竖撑9,连接在相邻排竖撑9之间的横撑10,以及纵向连接在每排竖撑9之间的纵撑,位于同侧的桁架4与顶部桁架3之间串接有立杆11,桁架4与顶部桁架3与竖部之间设有斜撑12,桁架4的端部水平向朝向竖部外侧延伸,脚手架8设于延伸部。
[0020]具体施工时,根据隧道断面尺寸设计一级平台、二级平台、三级平台、四级平台的宽度和高度,预留下部通道后核算整体承载力,并据此绘制图纸。在隧道洞口附近或洞内规划组装区域,将加工好的各个材料运抵现场。依据自下而上、自左右支撑到顶部悬空部位的顺序,完成一级平台、二级平台、三级平台、四级平台、脚手架、行走轮、扶梯的组装形成框架后,再安装桁架、斜撑、立杆、横杆加固组件,最后安装台阶、防护栏附属设施。组装后的施工平台通过验收后,使用装载机等大型运输工具牵引至指定地点。
[0021]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包括门式框架(1)和设于门式框架(1)上的至少三级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框架(1)包括两侧竖部和连接在两侧竖部之间的顶部桁架(3),竖部底部设有滚轮(13),所述竖部上、自下而上顺次设有至少两级桁架(4),所述顶部桁架(3)上搭接有上部脚手架(5),所述上部脚手架(5)的顶部和中部均铺贴有踏板形成一级施工平台和二级施工平台,所述二级施工平台与一级施工平台之间还设有台阶(6),所述桁架(4)上铺贴踏板形成若干级中级施工平台,相邻所述中级施工平台之间、中级施工平台与二级施工平台之间均设有扶梯(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移动式脚手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中级施工平台之间还设有脚手架(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怀平生王玮吕锋范永在周志华李维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