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50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前侧侧壁设置密封门,所述工作空腔后侧侧壁的左侧设置收卷盘,所述工作空腔中间位置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线束进行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块、驱动块、第一液压杆、驱动辊以及从动辊,所述工作空腔底端固定设置固定块,所述工作空腔后侧侧壁位于固定块上方滑动设置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顶端与工作空腔顶端之间设置第一液压杆,通过送线装置的设置,便于控制束线进行均速的移动,避免了人工送线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效率低下问题。效率低下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加工
,具体为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线束指的是在各个电路中起连接作用的部件,用来连接各电器设备及控制中心,一般由绝缘外壳、接线端子、内部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组成,为了便于识别和维修,线束中的导线采用不同颜色,且为了在电路图中标注方便,导线的颜色均用字母表示,字母所代表的颜色在各线路图中均有附注。在线束加工过程中,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要对原始线束进行裁切,加工成符合要求的线束,再进行后续的压接端子等步骤。现有的线束裁断装置需要人工送线,效率较低,同时裁切的时候不能对线束有效固定,容易使裁切不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前侧侧壁设置密封门,所述工作空腔后侧侧壁的左侧设置收卷盘,所述工作空腔中间位置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线束进行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块、驱动块、第一液压杆、驱动辊以及从动辊,所述工作空腔底端固定设置固定块,所述工作空腔后侧侧壁位于固定块上方滑动设置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顶端与工作空腔顶端之间设置第一液压杆,所述固定块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转动设置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侧壁伸出固定槽,所述工作箱后侧壁与转动辊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辊连接,所述驱动块底端与固定槽对应位置设置从动槽,所述从动槽内转动设置从动辊,所述驱动块底端中间位置设置裁剪装置,所述裁剪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支撑块以及裁剪刀,所述驱动块底端中间位置设置裁剪槽,所述裁剪槽槽底固定设置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底端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底端设置裁剪刀,所述裁剪槽位于支撑块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压紧装置。
[0007]为了便于在裁剪过程中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固定,从而提升裁剪精度,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压紧装置包括驱动齿轮、压紧座、压紧块以及压紧弹簧,所述裁剪槽前后两侧侧壁之间位于支撑块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驱动齿轮,所述支撑块侧壁均布凸块,所述凸块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侧壁底端固定设置压紧座,所述压紧座底端设置压紧槽,所述压紧槽内滑动设置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与压紧座之间设置压紧弹簧。
[0008]为了便于降低压紧块与线束表面之间的磨损,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压紧块底端设置为弧形。
[0009]为了便于在送线过程中对线束进行限位,从而避免线束发生弯曲,本技术改进有,所述驱动辊以及从动辊表面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弧形的限位槽。
[0010]为了便于对线束进行导向,从而便于避免线束与固定块以及驱动块之间发生磨损,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工作空腔位于驱动辊右侧转动设置导线轮。
[0011]为了便于在裁剪过程中对线束进行限位,从而便于使得线束可以进入右侧驱动辊以及从动辊表面的限位槽之间,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固定块顶端位于裁剪刀左右两侧的前后方向分别设置限位块。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通过送线装置的设置,便于控制束线进行均速的移动,避免了人工送线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
[0015]通过压紧装置的设置,便于在裁剪过程中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固定,从而提升裁剪精度。
[0016]通过限位槽以及限位块的设置,便于在裁剪过程中对线束进行限位,便于避免线束弯曲,从而便于使得线束可以进入右侧驱动辊以及从动辊表面的限位槽之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裁剪装置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工作箱;2、密封门;3、收卷盘;4、固定块;5、驱动块;6、第一液压杆;7、驱动辊;8、从动辊;9、第二液压杆;10、支撑块;11、裁剪刀;12、驱动齿轮;13、压紧座;14、压紧块;15、压紧弹簧;16、限位槽;17、导线轮;1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包括工作箱1,所述工作箱1内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前侧侧壁设置密封门2,所述工作空腔后侧侧壁的左侧设置收卷盘3,所述工作空腔中间位置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线束进行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块4、驱动块5、第一液压杆6、驱动辊7以及从动辊8,所述工作空腔底端固定设置固定块4,所述工作空腔后侧侧壁位于固定块4上方滑动设置驱动块5,所述驱动块5顶端与工作空腔顶端之间设置第一液压杆6,所述固定块4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转动设置驱动辊7,所述驱动辊7侧壁伸出固定槽,所述工作箱1后侧壁与转动辊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辊7连接,所述驱动块5底端与固定槽对应位置设置从动槽,所述从动槽内转动设置从动辊8,所述驱动块5底端中间位置设置裁剪装置,所述裁剪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9、支撑块10以及裁剪刀11,所述驱动块5底端中间位置设置裁剪槽,所述裁剪槽槽底固定设置第二液压杆9,所述第二液压杆9底端设置支撑块10,
所述支撑块10底端设置裁剪刀11,所述裁剪槽位于支撑块1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压紧装置。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线束缠绕在收卷盘3表面,同时将线束的一端伸入位于固定块4左侧的驱动辊7以及从动辊8之间,之后操作人员控制第一液压杆6工作,从而使得操作人员驱动辊7以及从动辊8对线束进行压持,同时操作人员控制驱动电机工作,从而带动驱动辊7进行转动,从而配合从动辊8带动线束进行移动,在线束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操作人员控制第二液压杆9工作,从而通过支撑块10带动裁剪刀11向下移动对线束进行裁剪。
[0023]在裁剪过程中不便于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固定,从而影响裁剪精度,为此,所述压紧装置包括驱动齿轮12、压紧座13、压紧块14以及压紧弹簧15,所述裁剪槽前后两侧侧壁之间位于支撑块10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设置驱动齿轮12,所述支撑块10侧壁均布凸块,所述凸块与驱动齿轮12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12侧壁底端固定设置压紧座13,所述压紧座13底端设置压紧槽,所述压紧槽内滑动设置压紧块14,所述压紧块14与压紧座13之间设置压紧弹簧15,在驱动辊7以及从动辊8对线束进行压持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加工用线束裁断结构,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内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前侧侧壁设置密封门(2),所述工作空腔后侧侧壁的左侧设置收卷盘(3),所述工作空腔中间位置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线束进行移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块(4)、驱动块(5)、第一液压杆(6)、驱动辊(7)以及从动辊(8),所述工作空腔底端固定设置固定块(4),所述工作空腔后侧侧壁位于固定块(4)上方滑动设置驱动块(5),所述驱动块(5)顶端与工作空腔顶端之间设置第一液压杆(6),所述固定块(4)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转动设置驱动辊(7),所述驱动辊(7)侧壁伸出固定槽,所述工作箱(1)后侧壁与转动辊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辊(7)连接,所述驱动块(5)底端与固定槽对应位置设置从动槽,所述从动槽内转动设置从动辊(8),所述驱动块(5)底端中间位置设置裁剪装置,所述裁剪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9)、支撑块(10)以及裁剪刀(11),所述驱动块(5)底端中间位置设置裁剪槽,所述裁剪槽槽底固定设置第二液压杆(9),所述第二液压杆(9)底端设置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底端设置裁剪刀(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远业智能装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