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屈服强度550MPa级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936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屈服强度550MPa级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属于金属加工领域。所述钢板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3%~0.17%,Si 0.15%~0.35%,Mn 1.45%~1.65%,P≤0.02%,S≤0.015%,Nb 0.03%~0.05%,Ti 0.015%~0.0250%,Al 0.015%~0.035%,V 0.02%~0.05%,B 0.0004%~0.0006%,N 0.01%~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方法包括钢水冶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屈服强度550MPa级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厚度规格16

50mm,屈服强度550MPa级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面对钢铁行业的严峻市场形势、用户要求以及制造成本压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轧制节奏,使生产线发挥最大产能变得尤为重要。中厚板轧制节奏的提高是在保证生产和设备安全的条件下,提高轧线单位时间的产量即小时轧制块数,最终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效率最大、消耗最低的高效生产。尤其是以550MPa级别为代表的中厚板品种是高强钢主要品种类型,典型的品种有低合金Q550C/D/E、还有X80M管线钢等,这类钢主要以碳锰钢为基础,同时在钢中添加微合金元素Nb、V、Ti、Mo等碳、氮化物形成元素,通过固溶强化、沉淀强化以及细晶强化提高钢板强韧性。据统计,每年该强度级别中厚板占产量10

15%。为此,今后中厚板产品尤其是550MPa级别中厚板品种的生产,急需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合金成本、压缩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
[0003]目前对于厚度16

50mm的550MPa级别钢板,为了降低合金成本,通常采用中碳、中Mn以及添加Nb、V、Ti、Mo合金的成分设计体系,同时对轧制及控冷的工艺路径进行优化,以减少合金成本降低所带来性能波动。通常来说,TMCP(热机械控制工艺)就是在轧制过程中,控制轧制温度和压下量的控制轧制的基础上,再实施空冷或控制冷却及加速冷却的技术总称。由于TMCP工艺在不添加过多合金元素,也不需要复杂的后续热处理的条件下生产出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材,被认为是一项节约合金的绿色减量化工艺,已经成为生产中厚板不可或缺的技术。但合金减量化后的钢板通常采用两阶段甚至三阶段控制轧制TMCP工艺生产,同时为了保证精轧阶段累计压下率,导致中间坯待温时间长,且终轧温度都在850℃甚至更低,较低的温度使得轧件的变形抗力增大,从而增大了轧机的负荷,加大板型控制难度,并且低温轧制需要较长的中间待温时间,影响轧制节奏和生产效率,导致经济型550MPa级别钢板生产成本增加。
[0004]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厚度规格16

50mm,550MPa级别钢板轧制节奏的的问题,降低其制造成本,是经济型550MPa级别中厚板板批量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0005]与现有技术对比:
[0006]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提高厚度规格16

50mm,屈服强度550MPa级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研究甚少。在本专利技术之前,公布号CN 115446114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A36级船用中厚板轧制效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非TMCP轧制工艺,通过控制坯料加热制度,使钢板终轧温度命中预先设定的目标范围;但其合金成分较高,且生产厚度主要在16mm以下,对厚度16mm以上生产工艺没有涉及,且其强度级别为355MPa。期刊论文“低合金高强钢Q550D延伸不合格原因分析”(《山西冶金》2010.1)主要通过提高钢水纯净度、夹杂物改性处理、优化轧制和控冷工艺以及采用回火热处理等手段,增强钢板韧性,但由于其采用离线回火热处理,导致其
生产周期和成本大幅增加,且对轧制效率改善效果并未明确。
[0007]以上专利文献公开的钢板板形控制方法,虽然提高了部分厚度规格、355MPa级别钢板轧制效率或550MPa级别强韧性改善方法,但不适合提高厚度规格16mm及以上经济型550MPa级别钢板轧制效率的问题。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克服上述不足,解决了使用250mm及其以下厚度的连铸坯,通过加热、轧制等工艺优化,解决了轧制厚度16

50mm的屈服强度550MPa级别经济型中厚板的轧制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技术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厚度规格16

50mm,屈服强度550MPa级别经济型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无需后续长时间控制轧制,就能满足钢板的性能要求,解决了此类钢板由于合金成分降低,同时为了保证强韧性要求,需在轧制过程中控制轧制温度,降低终轧温度,影响钢板轧制效率和板形一次通过率等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提高屈服强度550MPa级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所述钢板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 0.13%~0.17%,Si 0.15%~0.35%,Mn 1.45%~1.65%,P≤0.02%,S≤0.015%,Nb 0.03%~0.05%,Ti 0.015%~0.0250%,Al 0.015%~0.035%,V 0.02%~0.05%,B 0.0004%~0.0006%,N 0.01%~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钢板厚度为16

50mm,使用250mm以下厚度的连铸坯在中厚板往复式轧机上进行生产。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屈服强度550MPa级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是用于提高厚度16

50mm屈服强度550MPa级别经济型中厚板轧制效率,包括钢水冶炼

连铸

板坯加热

轧制

矫直(热矫)

空冷至室温,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1]1)炼钢及连铸:按下述成分冶炼,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13%~0.17%,Si 0.15%~0.35%,Mn 1.45%~1.65%,P≤0.02%,S≤0.015%,Nb 0.03%~0.05%,Ti 0.015%~0.0250%,Al 0.015%~0.035%,V 0.02%~0.05%,B 0.0004%~0.0006%,N 0.01%~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原料经KR铁水预处理,控制S的含量低于0.015%,扒渣后进入转炉;转炉冶炼中采用双渣法脱P,控制P的含量≤0.020%,转炉冶炼终点控制C的含量在0.13~0.17%;随后进行板坯连铸,连铸拉坯速率为1.5~2.5m/min,控制连铸阶段二冷区电磁搅拌电流强度250~300A,二次冷却比水量为2.3L/kg~2.8L/kg(降低碳偏析平均指数,抑制偏析,同时对二次冷却强度进行限定,抑制铸坯中心裂纹恶化的趋势),在水平扇形段,即凝固末端投入重压下,连铸坯压下量12~15mm,(减少铸坯的中心疏松级别、偏析),下线后的铸坯堆垛48小时以上(降低残余H的聚集,抑制钢坯内部微裂纹产生,保证钢板韧性)。
[0012]2)铸坯加热:将铸坯(厚度250mm以下)送入步进式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将铸坯加热到1130~1180℃,均热段和加热段的总加热时间为2.2~3.8小时,总在炉时间3.5~5小时;调节均热段上、下烧嘴开口度,控制空燃比1:1.7~1:2.3,保证钢坯上下表面温差在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屈服强度550MPa级钢板轧制节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炼钢及连铸:原料经KR铁水预处理,控制S的含量低于0.015%,扒渣后进入转炉;转炉冶炼中采用双渣法脱P,控制P的含量≤0.020%,转炉冶炼终点控制C的含量在0.13~0.17%;随后进行连铸,连铸拉坯速率为1.5~2.5m/min,控制连铸阶段二冷区电磁搅拌电流强度250~300A,二次冷却比水量为2.3L/kg~2.8L/kg,在水平扇形段,即凝固末端投入重压下,连铸坯压下量12~15mm,下线后的铸坯堆垛48小时以上;2)铸坯加热:将铸坯送入步进式加热炉内进行加热,铸坯加热到1130~1180℃,均热段和加热段的总加热时间为2.2~3.8小时,总在炉时间3.5~5小时;控制均热段空燃比1:1.7~1:2.3,保证铸坯上下表面温差在15℃以内;同时在加热炉均热段的炉头留3~6个空位;3)轧制:采用两阶段轧制,粗轧前三道次的每道次压下率大于20%,且轧制的前三道次喷轧机除鳞水,每道次时间0.2~0.5min,压力10~15MPa,中间坯的厚度为成品钢板厚度的1.5~2倍,精轧开轧温度950~980℃,终轧温度860~900℃,精轧不多于四道,轧制末道次压下率控制在5%以下;精轧阶段,当本道次轧制长度到75%时,TCS中的道次表跳到下一道提前进行定位准备,同时将转钢辊道速度提高至3~4m/s,轧后抛钢,抛钢速度5~6.5m/s,随后采用超快冷+层流冷却相结合控冷模式,超快冷开冷温度为820~850℃,终冷温度580~620℃,冷却速度35~40℃/s,随后进入层流冷却,终冷温度450~480℃,冷却速度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健沙孝春韩楚菲孙杰陈军平张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