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32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被夹持在第一基板(15)和第二基板(16)之间的液晶层(14)、被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15)的外侧的上侧偏振板(18)、以及被固定配置在该上侧偏振板18的外侧的保护板(11),使上述上侧偏振板(18)的外周部(186)与上述保护板(11)为非固定结构。由此,能够防止构成液晶模块的一部分的偏振板变形引起的显示质量劣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抑制亮度不均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显示装置多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轻薄且功耗低而被用作TV电视机、便携终端、车载设备等 的显示部。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中,特别是便携终端用液晶显示装置因其 使用方式而强烈要求确保室外视觉识别性、提高液晶模块强度、以 及确保薄型化等。但在这些要求中,例如存在如下要求的情况,即提高液晶模块 强度的要求与薄型化的要求相互矛盾。例如在薄型化中无法避免使 液晶模块构成部件变薄,而这一般会引起强度下降,薄型化与提高 液晶模块强度和确保安全性是相互矛盾的。另外,还具有如下等问题液晶模块构成部件的薄片化有可能 导致构成部件的变形,由于变形引起的例如出现亮度不均等会使显 示质量下降、从而难以确保室外视觉识别性。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从便于携带这样的使用方式考虑, 确保对携带使用者的安全性成为重要课题。作为公开了该种液晶显 示装置的文献能够举出Japanese Patent Laid-Open Hei 09-318932 (专 利文献1 )。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涉及手写输入用或用 于导航系统的车载用等的装置,.其结构涉及液晶显示面板和透明保护板的配置。图7 (a)、图7 (b)是用于说明与专利文献1相关的现有液晶 显示装置的示意剖视图、以及其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在图7(a)、 图7(b)中,夹持液晶层71的TFT基板72和滤色片(CF )基板 73形状相似而大致呈矩形,而且TFT基板72具有比CF基板73的 端面731突出的安装部721,且形成得比CF基板73大。另外,这 些TFT基板72和CF基板73的外侧分别配置有下侧偏振板74和上 侧偏振4反75。在接近上述下侧偏振板74外侧的位置配置有由光源、导光板、 漫射板、透镜等的组合构成的背光源单元76,而且在上述TFT基板 72的上述安装部721的上表面上配置有驱动电路等驱动器77及其他 部件等。标号78表示液晶模块。另 一方面,在上侧偏振板75外侧的显示面上部配置有由透明板、 例如玻璃板或丙稀酸板等构成的保护板80,该保护板80覆盖上述液 晶模块78的整体,通过粘接剂81与上侧偏振板75整个面粘接固定。在图7 (a)、图7 (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中,以保护 板80覆盖液晶模块78,保护液晶模块78不受外部的冲击。因此, 一般上述保护板80的板厚为lmm左右或其以上,与上述CF基板 73、 TFT基板72相比具有数倍~十几倍左右的厚度。但是,在图7 (a)、图7 (b)所示那样的具有保护板的结构的 液晶显示装置中,出现画面周边部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已判明出 现该问题的原因之一为CF基板73变形为图7 (b)中以点划斜线 732所示那样的形状,相应地与TFT基板72的间隔发生变化。研究 上述CF基板73的变形原因,结果发现起因于上侧偏振板75的偏振 镜层的特性。包括该上侧偏振板75的一般的偏振板的结构以图8示意性表示 的3层结构为基本结构。即如图8所示那样,为如下结构上侧偏 振板75以偏振镜层751为中心,在这种结构的偏振板中,在结露试验(高温下的温度周期试验) 中发生偏振镜层751收缩的变化,相应地在偏振外反前端附近,偏振板的厚度增大。图7 (b)示意性表示该现象。在图7(b)中,收缩的偏振镜层751的前端部分形成集聚部755, 在该集聚部755部分,包含了保护薄膜层753的偏振板厚度增大。 随着该偏振板厚度的增大,在保护板80和CF基板73这双方上作用 朝外侧方向的力,但该保护板80因上述的板厚的关系而难以变形, 力作用在使CF基板73变形的方向上。其结果是,CF基板73如点 划斜线732所示那样变形,导致与TFT基板72的间隔发生变化,这 成为在画面周边部发生亮度不均的原因。亮度不均的发生导致显示质量的下降,关于确保视觉识别性、 确保液晶模块强度等,仍然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残留下来。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 晶显示装置,特别是在便携终端用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抑制亮度 不均匀的发生,确保室外视觉识别性,提高液晶模块强度,确保薄 型化和安全性。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做成 如下的结构,即具有液晶模块,其在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之间插 入液晶层,并在上述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以及透明保护板, 其具有覆盖该液晶模块的尺寸,且覆盖上述偏振板而被固定配置, 其中,上述偏振板的外周部为与上述保护板或上述基板非固定的结 构。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偏振板的外周部为与夹持该外周部的保护 板或基板非固定的结构,偏振板的厚度增大引起的朝外侧方向的力 会被偏振板与保护板或基板之间的空隙吸收,不会导致发生CF基板 的变形,因此能够确保CF基板与TFT基板间的间隔恒定,能够抑 制亮度不均的产生,确保视觉识别性,确保薄型化和安全性。另夕卜, 根据本专利技术申请,通过在保护板的外表面配置防飞散板,能够确保 视觉识别性,确保薄型化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整体结构 的概略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俯:f见图。图3 (a)是沿图2的A-A线的示意剖视图,图3 (b)是图3 (a)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其他实施例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4 (a)是示意剖视图,图4 (b)是图4 (a)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其他实施例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5 (a)是示意剖视图,图5 (b)是图5 (a)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其他实施例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6 (a)是示意剖视图,图6 ('b)是图6 (a)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7是说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图7 (a)是示意剖视图, 图7 (b)是图7 (a)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是说明偏振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 ~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是 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整体结构的概略的立体图,图2是 图1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3 (a)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 (b)是图3 (a)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在图1 ~图3中,首 先,在图1中以立体图表示整体的便携电话100是以铰链部6可折 叠地结合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5的结构,其中,第一框体2配置有成为显示面的液晶显示部1,第二框体5配置有具有操作按钮3 的才乘作部4。成为上述显示面的液晶显示部1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在液 晶模块12的显示面一侧配置着由玻璃构成的保护板11。该保护板 11的外表面111上紧密接合着防飞散板13。该防飞散板13覆盖上 述外表面111的大致整个面。而上述液晶模块12具有隔着液晶层14 相对配置的第一基板(以下称为TFT基板)15和第二基板(以下称 为CF基板)16。另外,在TFT基板15的外侧具有面积比该TFT基 板15稍小的下侧偏振板17。而在CF基板16的外侧配置有面积与该CF基板16面积大致相 同的上侧偏振板18 。该上侧偏振板18与上述图8同样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模块,其具有平板状的第一基板、呈平板状且面积小于上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被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的外侧的下侧偏振板、以及被配置在上述第二基板的外侧的 上侧偏振板;和 透明保护板,其面积大于上述第二基板且被固定配置在上述上侧偏振板的外侧, 上述上侧偏振板为其外周部与和该外周部相对的上述保护板或上述第二基板非固定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原雅之樱井义彰泽畑正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