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震安全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17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避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震安全仓,包括一个内部中空且上面开口的底座盒,所述底座盒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底座盒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内部设置有避震器,所述避震器上端和弹簧的上端连接在安全仓的底部,所述安全仓呈三棱柱状,且所述安全仓中空且后侧开口,所述安全仓的底面积小于底座盒内开口面积,所述安全仓内部设置有安全管和橡胶管,所述安全管的外侧壁直径等于橡胶管内侧壁直径,所述橡胶管直径为安全仓内接圆的直径,所述安全仓的外侧壁安装有缓冲垫,通过对安全仓采用三棱柱的结构,三角形结构是最稳固的结构,同时在安全仓底部设置有避震器,从而有效的保护里面的人员。有效的保护里面的人员。有效的保护里面的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震安全仓


[0001]本技术涉及避震
,具体为一种避震安全仓。

技术介绍

[0002]地震又称地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会使地面、建筑物以及山体受到震动破坏,发生地面塌陷和房屋倒塌等现象,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0003]为了避免被物品砸伤,从而研发出多种避震安全仓,但现有的避震安全仓内部支撑结构强度较低,同时在面对震后没能得到及时救援时,在安全仓那种空间小、氧气差且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人往往会面临着身体和心里的双重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安全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避震安全仓内部支撑结构强度较低,同时在面对震后没能得到及时救援,在安全仓那种空间小、氧气差且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人往往会面临着身体和心里的双重压力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安全仓,包括一个内部中空且上面开口的底座盒,所述底座盒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底座盒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内部设置有避震器,所述避震器上端和弹簧的上端连接在安全仓的底部,所述安全仓呈三棱柱状,且所述安全仓中空且后侧开口,所述安全仓的底面积小于底座盒内开口面积,所述安全仓内部设置有安全管和橡胶管,所述安全管的外侧壁直径等于橡胶管内侧壁直径,所述橡胶管直径为安全仓内接圆的直径,所述安全仓的外侧壁安装有缓冲垫。
[0006]优选的,所述安全管内部设置有海绵垫。
[0007]优选的,所述安全管的内侧壁直径是1米,确保人可以正常出入。
[0008]优选的,所述安全仓内部设置有氧气罐和储水罐,且所述氧气罐和储水罐位于橡胶管的左右两侧。
[0009]优选的,所述安全仓内部填充有包覆在橡胶管、和储水罐和氧气罐外围的泡沫填充剂。
[0010]优选的,所述氧气罐连接左管道,所述左管道另一端连接出气口,所述储水罐连接右管道,所述右管道另一端连接出水口,且所述出气口和出水口均位于安全管的内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对安全仓采用三棱柱的结构,三角形结构是最稳固的结构,在面对地震时是最稳固的,同时在安全仓底部设置有弹簧,且安全仓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在面对物品砸落在安全仓上时最大程度的起到一个缓冲效果,从而有效的保护里面的人员。
[0013]2)通过在安全仓内部设置有氧气罐和储水罐,能保证人员在地震后有着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从而减小人员在面对地震后被困的心里压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底座盒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安全管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氧气罐和储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安全仓;2、底座盒;3、安全管;4、弹簧;5、缓冲垫;6、橡胶垫;7、橡胶管;8、出水口;9、海绵垫;10、储水罐;11、右管道;12、氧气罐;13、出气口;14、左管道;15、避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安全仓,包括一个内部中空且上面开口的底座盒2,所述底座盒2底部设置有橡胶垫6,所述底座盒2内部设置有弹簧4,所述弹簧4内部设置有避震器15,所述避震器15上端和弹簧4的上端连接在安全仓1的底部,所述安全仓1呈三棱柱状,且所述安全仓1中空且后侧开口,所述安全仓1的底面积小于底座盒2内开口面积,所述安全仓1内部设置有安全管3和橡胶管7,所述安全管3的外侧壁直径等于橡胶管7内侧壁直径,所述橡胶管7直径为安全仓1内接圆的直径,所述安全仓1的外侧壁安装有缓冲垫5,通过对安全仓采用三棱柱的结构,三角形结构是最稳固的结构,在安全仓1底部设置有弹簧4,安全仓1顶部设置有缓冲垫5,面对物品砸落在安全仓上时最大程度的起到一个缓冲效果,从而有效的保护里面的人员。
[0023]所述安全管3内部设置有海绵垫9,人在进入安全管3后,为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从而减小人员心里压力,同时所述海绵垫9也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安全仓1收到撞击时,减小人员摆动的幅度,从而减小人员的不适感。
[0024]所述安全管3的内侧壁直径是1米,确保人可以正常出入,能确保人员在安全管3内有个可以活动的空间,空间太大造价太贵,空间太小使人员感到压抑。
[0025]所述安全仓1内部设置有氧气罐12和储水罐10,且所述氧气罐12和储水罐10位于橡胶管7的左右两侧,通过在安全仓内部设置有氧气罐和储水罐,能保证人员在地震后有着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从而减小人员在面对地震后被困的心里压力。
[0026]所述安全仓1内部填充有包覆在橡胶管7、和储水罐10和氧气罐12外围的泡沫填充剂,填充的泡沫能很好的起到保温作用,同时也起到估计固定安全管3的作用。
[0027]所述氧气罐12连接左管道14,所述左管道14另一端连接出气口13,所述储水罐10连接右管道11,所述右管道11另一端连接出水口8,且所述出气口13和出水口8均位于安全
管3的内部,被控人员在被困后能通过出水口8及时的得到水源的补充,同时出气口13也预防安全管3内空间氧气不多,造成的呼吸不畅等一些负面影响。
[0028]工作原理:
[0029]地震来时人员可爬入或半蹲着进入安全管3内部,在面临物品砸落在安全仓1上时,安全仓1底部的弹簧4和安全仓1外侧壁安装的缓冲垫5能及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物品对安全仓1造成严重的损坏,同时在面对震后,人员在安全管3内部可以通过出气口13和出水口8得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安全仓1填充的泡沫也防止了安全管3内的温度过分流失,直至等待救援。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安全仓,包括一个内部中空且上面开口的底座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盒(2)底部设置有橡胶垫(6),所述底座盒(2)内部设置有弹簧(4),所述弹簧(4)内部设置有避震器(15),所述避震器(15)上端和弹簧(4)的上端连接在安全仓(1)的底部,所述安全仓(1)呈三棱柱状,且所述安全仓(1)中空且后侧开口,所述安全仓(1)的底面积小于底座盒(2)开口面积,所述安全仓(1)内部设置有安全管(3)和橡胶管(7),所述安全管(3)的外侧壁直径等于橡胶管(7)内侧壁直径,所述橡胶管(7)直径为安全仓(1)内接圆的直径,所述安全仓(1)的外侧壁安装有缓冲垫(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震安全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管(3)内部设置有海绵垫(9)。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葆护卫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