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厂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796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厂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包括基础筏板、预制梁、预制格构梁、大跨度钢桁架、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与预制格构梁、基础筏板铰接;钢筋混凝土现浇柱与预制格构梁铰接,与基础筏板刚接;钢管混凝土现浇柱与大跨度钢桁架、基础筏板刚接;预制梁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铰接。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主体结构提供足够的抗侧刚度以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要求,简化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构造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在保证建筑抗震性能的前提下,缩短了电子厂房的建造周期。了电子厂房的建造周期。了电子厂房的建造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厂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相关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厂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大型电子厂房的结构类型通常是现浇混凝土结构,该类厂房具有体量大、工期紧等特点,采用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建造,现场劳动力投入大,钢管架料和模板等周转材料消耗多,建造过程需调用和消耗大量社会资源,且产生的施工建筑垃圾多。在我国劳动力日益短缺和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双碳”目标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采用传统现浇结构的电子厂房建造模式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而装配式建造技术成为大势所趋;大型电子厂房楼屋面使用荷载巨大,构件截面大,如全部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会带来构件制作及吊装困难的问题,并且梁柱构件连接节点复杂,无法满足“等同现浇”的要求;如构件连接节点采用简单连接,则结构体系无法提供足够的抗侧刚度以满足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
[0003]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装配式电子厂房及其施工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3452350B),虽然某种程度上减小了施工的劳动需求及环境污染,但由于其技术中所有构件连接均为铰接,技术体系上为各个构件的连接,并非实际的建筑结构;其技术上未考虑且实际上无法承受电子厂房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横向载荷,故其仅限于理论,实际无法实施,而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竖直方向三种柱状结构及其连接方式,以及通过在水平方向与预制梁或预制格构梁的连接,提出一种抗侧承重分离(结构构件铰接与刚接混合连接)的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本建筑结构体系能够提供足够的抗侧刚度以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要求,不仅符合实际建造需要,又极大地简化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构造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在保证建筑抗震性能的前提下,缩短了电子厂房的建造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状况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
技术介绍
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子厂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厂房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建筑结构包括基础筏板、预制梁、预制格构梁、大跨度钢桁架、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
[0006]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柱顶与预制格构梁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柱底与基础筏板铰接;
[0007]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柱顶与预制格构梁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柱底与基础筏板刚接;
[0008]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柱顶与所述建筑结构屋面刚接,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柱底与基础筏板刚接;
[0009]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铰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结构包括四个结构层,第一层包括基础筏板,第二层包括预制梁和钢筋桁架板,第三层包括预制格构梁,第四层屋面结构包括大跨度钢桁架。
[0011]进一步的,第一层,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柱底通过锚栓与基础筏板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与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通过埋入基础筏板刚接于基础筏板;
[0012]第二层,水平方向上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铰接,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铰接;
[0013]第三层,水平方向上所述预制格构梁与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柱顶铰接,所述预制格构梁为网格形状,所述预制格构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柱顶铰接,所述预制格构梁与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铰接;
[0014]第四层,水平方向上所述屋面结构大跨度钢桁架与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通过焊接刚接连接。
[0015]进一步的,第二层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水平方向上预制有凸出的钢筋混凝土牛腿、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水平方向上通过埋件安装有凸出的钢牛腿,所述预制梁搁置在相邻的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上,所述预制梁通过所述钢牛腿上的销钉搁置在相邻的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或钢管混凝土现浇柱的钢牛腿上,所述预制梁、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周围缝隙注入无收缩灌浆料。
[0016]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梁中两根上筋通过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的预留孔,与另一侧所述预制梁上筋连接,使预制梁在预制柱支座处形成连续梁。
[0017]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梁上放置所述钢筋桁架板,钢筋桁架板附加钢筋在预制梁上,并且预制梁与钢筋桁架板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楼板。
[0018]进一步的,第三层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及钢筋混凝土现浇柱的柱顶均设有预埋的并延伸而出的纵向钢筋,所述预制格构梁搭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及钢筋混凝土现浇柱顶上,并在水平向预留空间,所述预制格构梁的上筋通过套筒与相邻的预制格构梁的上筋相连,所述预制格构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及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在柱顶预留空间内浇筑混凝土连接为整体;所述预制格构梁通过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钢牛腿上的销钉搁置在钢管混凝土现浇柱的钢牛腿上,所述预制格构梁与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周围缝隙注入无收缩灌浆料。
[0019]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的竖向高度高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用以支撑建筑结构屋面,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和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位于建筑结构内侧用以支撑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建筑结构。
[0020]进一步的,第三层所述预制格构梁形成集成块,所述集成块间浇筑环氧填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0021]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厂房的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0022]步骤如下:
[0023]第一步、施工厂房基础筏板,预留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插筋及预埋钢管混凝土现浇
柱钢管;
[0024]第二步、吊装及临时固定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浇筑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
[0025]第三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与基础筏板的缝隙灌入无收缩灌浆料;
[0026]第四步、吊装第二层预制梁,在预制梁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的缝隙灌入无收缩灌浆料;
[0027]第五步、吊装第二层钢筋桁架板,绑扎附加钢筋并浇筑楼板混凝土;
[0028]第六步、吊装第三层预制格构梁,在预制格构梁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的预留空间灌入无收缩混凝土,在预制格构梁与钢管混凝土现浇柱的缝隙注入无收缩灌浆料,在预制格构梁集成块间浇筑环氧填缝;
[0029]第七步、安装所述建筑结构的大跨度钢桁架。
[0030]进一步的,在进行所述第四步时,所述预制梁的两根上筋通过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的预留孔,与所述预制梁另一侧的上筋连接,使预制梁在预制柱支座处形成连续梁;
[0031]在进行第五步时,吊装钢筋桁架板,附加钢筋在预制梁处并连续布置绑扎,形成连续楼板;
[0032]在完成第四步及第五步后,通过缝隙灌入无收缩灌浆料及楼面浇筑混凝土施工,使得所述预制梁、钢筋桁架板、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连接形成整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厂房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包括基础筏板、预制梁、预制格构梁、大跨度钢桁架、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柱顶与预制格构梁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柱底与基础筏板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柱顶与预制格构梁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柱底与基础筏板刚接;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柱顶与所述建筑结构屋面刚接,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柱底与基础筏板刚接;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包括四个结构层,第一层包括基础筏板,第二层包括预制梁和钢筋桁架板,第三层包括预制格构梁,所述预制格构梁为网格形状,第四层屋面结构包括大跨度钢桁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柱底通过锚栓与基础筏板铰接,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与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通过埋入基础筏板刚接于基础筏板;第二层,水平方向上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铰接,所述预制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铰接;第三层,水平方向上所述预制格构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柱顶铰接,所述预制格构梁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柱顶铰接,所述预制格构梁与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铰接;第四层,水平方向上所述屋面结构大跨度钢桁架与所述钢管混凝土现浇柱通过焊接刚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层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水平方向上预制有凸出的钢筋混凝土牛腿、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水平方向上通过埋件安装有凸出的钢牛腿,所述预制梁搁置在相邻的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上,所述预制梁通过所述钢牛腿上的销钉搁置在相邻的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或钢管混凝土现浇柱的钢牛腿上,所述预制梁、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钢筋混凝土现浇柱及钢管混凝土现浇柱周围缝隙注入无收缩灌浆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中两根上筋通过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的预留孔,与另一侧所述预制梁上筋连接,使预制梁在预制柱连接处形成连续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上放置所述钢筋桁架板,钢筋桁架板附加钢筋在预制梁上,并且预制梁与钢筋桁架板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楼板。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层所述钢筋混凝土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强赵广鹏张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