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及吸盘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903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盘固定结构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及吸盘固定方法,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主吸盘,所述支撑板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端面内部转动连接有万向球节,所述万向球节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螺纹伸缩杆,所述螺纹伸缩杆外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下端面前后边缘处均固定连通有小型吸盘,所述小型吸盘内腔底部设置有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单独利用带个主吸盘吸附稳定低,且结构复杂,固定吸附结构复杂,且不便根据不同工件吸附的角度位置进行调节吸盘的问题。节吸盘的问题。节吸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及吸盘固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盘固定结构
,具体为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及吸盘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吸盘,一般是指动物的吸附器官,呈圆形漏斗状,可吸附在固体表面,亦可以有摄食、运动的功能。头足纲动物、蛭纲动物、苍蝇、海星和壁虎等动物的体表上均有。吸盘由环状肌肉构成,当动物腿部的肌肉收缩时,吸盘受到压力,自然缩小;当碰到墙壁时,再放松肌肉,由于吸盘内部没有空气,于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腿部就紧紧地扣在墙壁上,而人工吸盘是利用大气压力的空气或水的附着于无孔表面,从而形成局部真空,但是目前现有的吸盘固定结构单独利用带个主吸盘吸附稳定低,且结构复杂,固定吸附结构复杂,且不便根据不同工件吸附的角度位置进行调节吸盘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108775328A公开了一种吸盘固定结构,所述吸盘为硅胶吸盘,所述吸盘嵌装在模块上,所述模块与产品外壳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将吸盘牢固地固定在模块上,使得吸盘与模块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模块上设有若干的夹持孔,夹持孔的位置与吸盘的位置相对应,夹持孔的一侧为吸盘以及与吸盘连为一体的上硅胶片,夹持孔的另一侧为与吸盘及上硅胶片连为一体的下硅胶片,所述上硅胶片与下硅胶片还可以由PVC/TPE/TPU等材料制成,该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吸附牢固,不易撕下来,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能运用在一些工件加工吸附过程中。
[0004]中国专利CN207206250U公开了一种多吸盘式工件固定机构,包括一吸盘固定机构,吸盘固定机构包括一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吸盘,吸盘设有至少九个;至少九个吸盘中一个吸盘位于固定板的中央,以位于固定板中央的吸盘为第一吸盘,第一吸盘与第一吸气组件的吸气口导通;至少九个吸盘还包括位于第一吸盘外围的第二吸盘组,第二吸盘组的吸盘与第二吸气组件的吸气口导通;至少九个吸盘还包括位于第二吸盘组外围的第三吸盘组,第三吸盘组的吸盘分别通过穿过固定板的第三吸气管与第三吸气组件的吸气口导通。该技术方案通过多个独立的吸气组件控制不同的吸盘,便于针对不同的工件的大小,适当的调整固定工件的吸盘的个数。然而该多吸盘式工件固定机构中的批一个吸盘都需要与吸气管连接,其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使用也不够方便。
[0005]但是,上述专利文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6]单独利用带个主吸盘吸附稳定低,且结构复杂,固定吸附结构复杂,且不便根据不同工件吸附的角度位置进行调节吸盘的问题。
[0007]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及吸盘固定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及吸盘固定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及吸盘固定方法,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主吸盘,所述支撑板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端面内部转动连接有万向球节,所述万向球节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螺纹伸缩杆,所述螺纹伸缩杆外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下端面前后边缘处均固定连通有小型吸盘,所述小型吸盘内腔底部设置有气孔。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吸气口,所述小型吸盘通过气孔连通吸气口,所述吸气口上端面固定连通有折叠导管,所述折叠导管远离吸气口一端固定连通固定板。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内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折叠导管,所述连通槽远离折叠导管一端连通吸气腔,所述固定板上端面中部设置有连通口,且连通口连通吸气腔。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内部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壁设置有进出气孔,所述主吸盘内腔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部设置有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内腔前后壁均设置有滑槽,所述主吸盘下端面涂覆一层呈网状排列的粘性纳米材料。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槽内腔左右壁均固定连接有U型限位块,所述U型限位块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U型限位块内腔滑动连接有齿条。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齿条上端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齿条通过限位槽滑动连接在限位块外部,且齿条滑动连接在滑槽内腔中,所述齿条远离滑槽内腔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有齿盘,所述齿盘内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内腔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丝杆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固定连接在收纳槽内腔底部。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端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远离固定座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端面设置有螺纹槽。
[0019]一种吸盘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在吸盘底部或者附着面上涂覆一层呈网状排列的粘性纳米材料,以增加吸盘底部或者附着面与工件之间的粘附力,将呈网状排列的粘性纳米材料涂覆在吸盘底部或者附着面上,使其均匀分布,粘性纳米材料可用丙酮或者其它合适的有机溶剂稀释,浓度控制在1%左右。装配使用前,待粘性纳米材料完全干燥即可。
[0021]S2、将吸盘附着在工件表面,根据工件表面的形状和材质,使用吸盘缘部分进行固定,将吸盘缘部分完全贴合工件表面,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然后通过折叠导管,在封闭空间内注入压力气体或抽出内部的空气,使吸附在工件表面的空气被压缩或工件表面与吸盘之间的空气进行吸出,在吸盘附着面形成更强的吸附力和固定力;
[0022]S3、在封闭空间内增加高分子吸水材料,该材料可以充分吸收和固定压缩空气和气体中的水分子,从而增加封闭空间内气密性和稳定性,增加吸盘固定性。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专利技术中,附着力强:涂覆一层粘性纳米材料,并使用吸盘缘部分进行固定,可
以大大提高吸盘和工件之间的粘附力;稳定性高:在封闭空间内注入压力气体和增加高分子吸水材料,可以增加封闭空间内气密性和稳定性,提高吸盘固定效果;效率高:本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固定效果好,使用周期长,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物件因脱落或滑落造成的损伤。
[0025]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人员利用螺纹槽将吸盘与外部操作设备进行安装,并利用连通口连通外部气泵,从而在利用小型吸盘与工件进行吸附时,通过气泵抽动吸气腔内腔中的空气,并使吸气腔通过连通槽配合折叠导管与吸气口和气孔抽动小型吸盘内腔中的空气,然后使小型吸盘与外部形成负压,从而与工件表面进行吸附固定,而且小型吸盘的设置保证了工件吸附的稳定性,避免了现有的吸盘固定结构单独利用吸盘吸附稳定低,且结构复杂的问题。
[0026]3.本专利技术中,在利用主吸盘与工件表面进行吸附固定后,通过人员握住把手拉动齿条滑动连接在滑槽内腔中,并使齿条利用限位槽滑动连接在限位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下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主吸盘(12),所述支撑板(1)上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上端面内部转动连接有万向球节(18),所述万向球节(18)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螺纹伸缩杆(19),所述螺纹伸缩杆(19)外部螺纹连接有固定筒(20),所述固定筒(20)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所述支撑板(1)下端面前后边缘处均固定连通有小型吸盘(11),所述小型吸盘(11)内腔底部设置有气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端面均匀设置有吸气口(24),所述小型吸盘(11)通过气孔(15)连通吸气口(24),所述吸气口(24)上端面固定连通有折叠导管(4),所述折叠导管(4)远离吸气口(24)一端固定连通固定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内部设置有连通槽(22),所述连通槽(22)连通折叠导管(4),所述连通槽(22)远离折叠导管(4)一端连通吸气腔(21),所述固定板(5)上端面中部设置有连通口(23),且连通口(23)连通吸气腔(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内部设置有收纳槽(17),所述收纳槽(17)内腔壁设置有进出气孔(16),所述主吸盘(12)内腔底部设置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内部设置有传动槽(32),所述传动槽(32)内腔前后壁均设置有滑槽(2),所述主吸盘(12)下端面涂覆一层呈网状排列的粘性纳米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盘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槽(32)内腔左右壁均固定连接有U型限位块(25),所述U型限位块(25)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1),所述U型限位块(25)内腔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鲲鹏王贞明孙林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恒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