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853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系统参数和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基于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角频率、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发射线圈的自感、耦合系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和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功率;基于系统参数和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拓展移相外移相角值;同理,计算拓展移相输出功率;基于双移相输出功率和拓展移相输出功率确定目标调制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个控制自由度实现了全工况、宽电压范围内的功率跟踪、阻抗匹配和开关管的ZVS,且具有更低的开关损耗。损耗。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优化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式电力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IPT)系统以其灵活可靠的特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无需物理连接即可实现能量传递的便捷安全的充电方式,有效避免了充电过程中的电火花,对雨雪等恶劣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此外,IPT系统具有电气隔离和更好的智能体验。近年来,IPT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器械、水下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一般在实际应用中,如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压随着充电过程的增加而增加,这就要求IPT系统在不同的输出电压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效率。然而,IPT系统通常由逆变器、补偿网络、磁耦合器和整流器组成,且均工作在高频环境中,复杂的结构导致无线功率传输系统存在多方面不可避免的损耗;除此之外,无线功率传输系统在轻载条件下还存在阻抗失配和无功功率增加等问题,进一步导致了系统传输效率低下。
[0003]专利CN115459318A提出一种双向无线充电控制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该方案具有两个控制自由度,但是只考虑了原副边桥臂的内移相角,忽略了原副边之间的外移相角,在轻载工况下会存在无功功率过大的情况,从而导致较大的系统损耗;专利CN110758132B提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最优化效率的变角移相控制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该方案需要三个控制自由度,控制逻辑更加复杂;且在计算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ZVS)条件时没有考虑高次谐波的影响,精度较差;专利CN109823206B提出一种基于双边移相和调频的无线充电控制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该方案为了降低无功功率采取了调频的方式,但是调频的效果有限,尤其是在轻载工况下采用调频的方式仍会存在较大的无功功率;且需求增加额外的开关管,导致系统体积和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利用两个控制自由度实现了全工况、宽电压范围内的功率跟踪、阻抗匹配和开关管的ZVS,且具有更低的开关损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确定目标系统的系统参数和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系统参数包括: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角频率、开关管在零电压导通时的最小电流、耦合系数和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目标系统为具有SS补偿拓扑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所述耦合系数为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为双移相
调制策略下的一次侧内移相角值;
[0008]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和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确定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所述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为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和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的关系,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为双移相调制策略下的一次侧内移相角,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为拓展移相调制策略下的一次侧内移相角;
[0009]基于所述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确定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
[0010]对于双移相调制策略:
[0011]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外移相角值;
[0012]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耦合系数、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和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功率;所述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与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相等;
[0013]对于拓展移相调制策略:
[0014]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拓展移相外移相角值;
[0015]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耦合系数、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拓展移相外移相角值和拓展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拓展移相输出功率;所述拓展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为0.5;
[0016]基于所述双移相输出功率和所述拓展移相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目标系统的目标调制策略。
[0017]可选地,所述最小电流的确定过程,具体包括:
[0018]获取所述开关管的死区时间和结电容;
[0019]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死区时间和所述结电容,确定所述最小电流。
[0020]可选地,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和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确定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具体包括:
[0021]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构建双移相电流函数;
[0022]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构建拓展移相电流函数;
[0023]基于所述双移相电流函数与所述拓展移相电流函数,确定所述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
[0024]可选地,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耦合系数、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和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功率,具体包括:
[0025]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入侧电压;
[0026]基于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角频率、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和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侧电压;
[0027]基于所述耦合系数、所述角频率、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双移相输入侧电压、
所述双移相输出侧电压和所述双移相延迟相角值,计算所述双移相输出功率。
[0028]可选地,基于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角频率、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和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侧电压,具体包括:
[0029]基于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延迟相角值;所述双移相延迟相角值为双移相调制策略下双移相输入侧电压和双移相输出侧电压间延迟的相角值;
[0030]基于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和所述双移相延迟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侧电压。
[0031]可选地,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耦合系数、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拓展移相外移相角值和拓展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拓展移相输出功率,具体包括:
[0032]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和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拓展移相输入侧电压;
[0033]基于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角频率、拓展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系统的系统参数和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系统参数包括: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角频率、开关管在零电压导通时的最小电流、耦合系数和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目标系统为具有SS补偿拓扑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所述耦合系数为所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为双移相调制策略下的一次侧内移相角值;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和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确定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所述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为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和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的关系,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为双移相调制策略下的一次侧内移相角,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为拓展移相调制策略下的一次侧内移相角;基于所述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确定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对于双移相调制策略: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耦合系数、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和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功率;所述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与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相等;对于拓展移相调制策略: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拓展移相外移相角值;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耦合系数、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拓展移相外移相角值和拓展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拓展移相输出功率;所述拓展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为0.5;基于所述双移相输出功率和所述拓展移相输出功率确定所述目标系统的目标调制策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电流的确定过程,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开关管的死区时间和结电容;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死区时间和所述结电容,确定所述最小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和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确定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具体包括: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构建双移相电流函数;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构建拓展移相电流函数;基于所述双移相电流函数与所述拓展移相电流函数,确定所述一次侧内移相角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耦合系数、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和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功率,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入侧电压;基于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角频率、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和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侧电压;基于所述耦合系数、所述角频率、所述发射线圈的自感、所述双移相输入侧电压、所述双移相输出侧电压和所述双移相延迟相角值,计算所述双移相输出功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角频率、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和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侧电压,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双移相外移相角值和所述双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计算双移相延迟相角值;所述双移相延迟相角值为双移相调制策略下双移相输入侧电压和双移相输出侧电压间延迟的相角值;基于所述二次侧直流输出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双移相二次侧内移相角值和所述双移相延迟相角值,计算双移相输出侧电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调制策略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一次侧直流输入电压、所述角频率、所述拓展移相一次侧内移相角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钧君徐保华王硕王震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