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丁烯-1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33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丁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合物制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与其他聚烯烃材料相比,聚丁烯

1的抗蠕变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机械强度、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十分适用于管材(冷热水管、工业用管、农业用管、建筑用管)、薄膜、改性剂、防水卷材、医卫食品等领域。为拓展聚丁烯

1的应用领域,改善产品刚性和韧性之间的平衡性,通常采用引入共聚单体增加产品性能使之具备优异的撕揭性能、耐穿刺性能、耐冲击性能、拉伸性能。目前,聚丁烯

1产品已经在管材、医卫食品、建筑、家装家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0003]目前,聚丁烯

1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法、溶液法和本体法,其中本体法包括淤浆本体法和液相本体法。
[0004]气相法一般使用流化床反应器,专利文献CN102040693A、CN1140545C、US4503203、US3168484、US3580898、US5241024和US3922322均采用Ziegler

Natta催化剂体系,引发丁烯

1单体直接在气体流化床中进行聚合反应,合成制备具有较好颗粒形态、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一定范围可控的高等规指数的丁烯

1聚合物。然而,气相法由于单体浓度低、丁烯

1单体分压低,造成聚合活性不高,低于5.0KgPB/g
·
Cat,聚合物中灰分含量较高,并且采用气相法所用催化剂要求较高,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实现工业化。
[0005]溶液法通常是指Ziegler

Natta催化剂体系催化丁烯

1在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溶剂中聚合反应,使用的溶剂可以是正己烷、异戊烷、丙烷、乙烷、异丁烷等。专利文献US5037908和US3944529采用以异丁烷为溶剂的悬浮聚合工艺,但是控制温度需维持在45℃以下,不然聚合物在异丁烷中会溶胀甚至溶解,并且该工艺路线聚合效率低、产能不足、聚合物中灰分含量高;丁烯

1和异丁烷沸点相近,单体分离回收复杂。专利文献US5237013、CN103304709B使用正己烷为稀释剂的溶液聚合制备聚丁烯

1产品,产物沉淀或溶解在溶剂中,这种工艺方法操作简便,聚合反应热容易导出,反应控制稳定,但是聚合物在高温己烷中会溶胀或溶解,使得产物形态不可控,而且反应体系中单体浓度不高,聚合效率低,设备生产能力和利用率不高。
[0006]以过量丁烯

1单体为溶剂形成的本体法,可避免工艺后处理阶段未反应单体和溶剂分离的问题,减少复杂的分离工序,降低成本,是采用最多的工艺方法。专利文献CN100488994中本体沉淀法制备的聚丁烯

1产品颗粒形态不规则,极易粘连,导致物料输送和后处理工艺复杂。专利文献CN103288993B采用多段控温的方式得到具有良好球形形貌的聚丁烯

1产品,堆密度在0.30g/cm3,等规指数高达95%以上,但是由于一段控温需低于0

20℃,停留时间长,不利于工业化装置控制生产。专利文献CN1294161C在70

75℃下分段本体聚合,可以获得等规指数高达99%的产品,但是并没涉及产物减活或杀活处理,以及聚合物溶液未反应单体与聚合物详细分离过程。专利文献CN106893020B使用含复合给电子体的
Ziegler

Natta催化剂体系,采用先聚合丙烯后聚合丁烯

1的多段序贯聚合工艺,获得了具有良好颗粒形态的丁烯

1聚合物,但是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所需反应周期很长,且单体聚合转化率不高,产品灰分含量高,不利于生产。
[0007]高温本体法工艺下丁烯

1/聚丁烯

1聚合物溶液体系黏度在1000

100000cP,加入共聚单体后,体系黏度将进一步提高。当溶液体系脱除未反应单体后,聚合物黏度最高可达20
×
106cP,输送物料设备能力及换热器换热效率的要求较高。专利文献CN103788262B将聚合物溶液转移至含热水的密闭容器中,从底部通入蒸汽使活性中心失活,同时分离未反应单体,操作简单,但是聚合物极易析出结块,使得物料输送受阻,并且采用蒸汽减活,回收净化塔操作频次增加,回收丁烯

1中可能夹带痕量水,导致催化剂失活。
[0008]鉴于现有装置技术及工艺流程存在的不足,仍需一种适用于聚丁烯

1/丁烯

1这类高黏度溶液体系的制备工艺,实现高聚合效率、低生产成本、可大范围调节聚合物结构性能的效果,同时解决高黏体系装置稳定运行的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能有效降低因聚丁烯

1/丁烯

1溶液体系的体系黏度大所引起的问题,提高装置的传质、传热效率,降低装置设备功耗,解决装置后处理物料输送困难的弊端。本制备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技术和设备要求低、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聚合效率高;所制备聚合物性能优良,可根据使用需求在较宽范围内调整聚合物组成结构及其产品性能。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在Ziegler

Natta类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下,1

丁烯和任选的C2‑
C
10
的α

烯烃单体在惰性有机溶剂或液相1

丁烯中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温度为10

120℃,聚合反应压力在4.0MPa以上,得到超临界状态的聚合物溶液;
[0012]2)将聚合物溶液与抗氧化剂、减活剂混合,然后升温;
[0013]3)升温后的聚合物溶液在脱挥单元脱除未反应单体或惰性溶剂,得到聚合物熔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高黏聚合体系存在的问题,增强传质传热效率,提高聚合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装置动设备和换热装置的负荷,极大的降低装置设备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0016]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所涉及的工艺操作流程简便、工艺技术简单、设备选型简洁,易于工业化连续稳定生产,可根据市场需求在较宽范围内调整聚合物结构和性能;制备聚合物产品性能稳定优良,满足市场使用要求。
[0017]3)本专利技术的聚合反应在4.0MPa以上的压力下进行,可获得更高的聚合产率,在更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在Ziegler

Natta类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下,1

丁烯和任选的C2‑
C
10
的α

烯烃单体在惰性有机溶剂或液相1

丁烯中进行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温度为10

120℃,聚合反应压力在4.0MPa以上,得到超临界状态的聚合物溶液;2)将聚合物溶液与抗氧化剂、减活剂混合,然后升温;3)升温后的聚合物溶液在脱挥单元脱除未反应单体或惰性溶剂,得到聚合物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其中,1

丁烯和任选的C2‑
C
10
的α

烯烃单体在液相1

丁烯中进行聚合反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其中,聚合反应温度为40

100℃,聚合反应压力在4.0

6.0MPa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其中,聚合反应在一个或多个串联或并联的聚合反应器内进行,聚合过程中通入氢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烯

1的制备工艺,其中,所述抗氧化剂选自受阻酚类抗氧剂、受阻胺类抗氧剂、亚磷酸盐类抗氧剂和含硫化物类抗氧剂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波陈明宋文波杜改平冯梓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