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29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臂起重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回转驱动机构,所述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转臂,所述回转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表面和底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回转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立柱、旋转支架、支撑悬臂、第一空心块、牵引钢索、第二空心块、第一液压推杆和支撑支架的配合,使使用者能控制支撑悬臂能以旋转支架为中心转动,进而使用者在运输该悬臂起重机时,可通过减小支撑悬臂与立柱之间夹角,使该悬臂起重机所占用的空间减小,从而便于使用者运输该悬臂起重机。者运输该悬臂起重机。者运输该悬臂起重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臂起重机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机
,具体为一种悬臂起重机。

技术介绍

[0002]悬臂起重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中小型起重装备,结构独特,安全可靠,具备高效、节能、省时省力、灵活等特点,三维空得内随意操作,在段距、密集性调运的场合,比其它常规性吊运设备更显示其优越性,因此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不同场所。悬臂起重机由立柱、回转臂、回转驱动装置、悬臂和电动葫芦组成,悬臂起重机下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混凝土,然后通过回转臂和回转驱动装置控制悬臂水平旋转,并电动葫芦起吊重物。例如中专利公告号为CN212475884U所公开的一种悬臂起重机。但由于悬臂起重机在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较大,进而导致使用者在运输悬臂起重机时较为麻烦。
[0003]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在运输时减小所占用空间的悬臂起重机,使使用者在运输悬臂起重机时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运输时减小所占用空间的悬臂起重机。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悬臂起重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回转驱动机构,所述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转臂,所述回转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表面和底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回转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悬臂,所述支撑悬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所述支撑悬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所述第一空心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牵引钢索,所述牵引钢索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所述第二空心块的底部和立柱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推杆,所述立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的内壁与牵引钢索的表面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旋转支架包括U形板,所述立柱的右侧与U形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表面和支撑悬臂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与立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筒,所述矩形筒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矩形筒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柱,所述第三圆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所述矩形筒的内壁、第四轴承的底部和第三轴承的上表面均与牵引钢索的表面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矩形筒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矩形筒呈倒八字形。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悬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立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
液压推杆,所述第二液压推杆的右端与挡块的左侧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回转臂的中心与立柱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一种悬臂起重机通过立柱、旋转支架、支撑悬臂、第一空心块、牵引钢索、第二空心块、第一液压推杆和支撑支架的配合,使使用者能控制支撑悬臂能以旋转支架为中心转动,进而使用者在运输该悬臂起重机时,可通过减小支撑悬臂与立柱之间夹角,使该悬臂起重机所占用的空间减小,从而便于使用者运输该悬臂起重机;
[0014]本技术一种悬臂起重机通过设置挡块和第二液压推杆,其中,当第二液压推杆与挡块接触时,通过第二液压推杆与挡块的配合,使牵引钢索所受的拉力降低,进而使牵引钢索不容易发生断裂,同时,当第二液压推杆的长度小于立柱与连接块之间距离时,第二液压推杆不会对支撑悬臂的旋转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悬臂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悬臂起重机的正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悬臂起重机中旋转支架的正视图。
[0018]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悬臂起重机中支撑支架的示意图。
[0020]其中:底座1、回转驱动机构2、回转臂3、第一轴承4、固定支架5、立柱6、旋转支架7、U形板71、圆孔72、第二轴承73、第一圆柱74、连接块75、支撑悬臂8、电动葫芦9、第一空心块10、牵引钢索11、第二空心块12、第一液压推杆13、支撑支架14、横板141、矩形筒142、第二圆柱143、第三轴承144、第三圆柱145、第四轴承146、挡块15、第二液压推杆16。
实施方式
[0021]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悬臂起重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回转驱动机构2,回转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转臂3,回转臂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4的表面和底座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5,通过固定支架5和第一轴承4对回转臂3进行限位,回转臂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6,通过回转臂3和回转驱动机构2控制立柱6旋转,立柱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架7,旋转支架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悬臂8,支撑悬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9,通过电动葫芦9吊起物品,支撑悬臂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10,第一空心块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牵引钢索11,牵引钢索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12,第二空心块12的底部和立柱6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推杆13,立柱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支架14,支撑支架14的内壁与牵引钢索11的表面接触。
[0022]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支架7包括U形板71,立柱6的右侧与U形板71的左侧固定连接,U形板7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圆孔72,圆孔7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3,第二轴承7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74,第一圆柱74的表面和支撑悬臂8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5,通过连接块75和第二轴承73的配合,使支撑悬臂8能以第一圆柱74为中心转动。
[002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支架14包括横板141,横板141的底部与立柱6的上表面固定连
接,横板14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矩形筒142,矩形筒142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143,第二圆柱14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144,矩形筒142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圆柱145,第三圆柱14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146,矩形筒142的内壁、第四轴承146的底部和第三轴承144的上表面均与牵引钢索11的表面接触,通过第四轴承146和第三轴承144将牵引钢索11卡在矩形筒142内,并通过第三轴承144对牵引钢索11进行支撑。
[0024]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筒14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矩形筒142呈倒八字形。
[002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悬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15,立柱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推杆16,第二液压推杆16的右端与挡块15的左侧接触,通过设置挡块15和第二液压推杆16,其中,当第二液压推杆16与挡块15接触时,通过第二液压推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臂起重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回转驱动机构(2),所述回转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回转臂(3),所述回转臂(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的表面和底座(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5),所述回转臂(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6),所述立柱(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支架(7),所述旋转支架(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悬臂(8),所述支撑悬臂(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葫芦(9),所述支撑悬臂(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10),所述第一空心块(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牵引钢索(11),所述牵引钢索(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12),所述第二空心块(12)的底部和立柱(6)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推杆(13),所述立柱(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支架(14),所述支撑支架(14)的内壁与牵引钢索(11)的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7)包括U形板(71),所述立柱(6)的右侧与U形板(71)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7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圆孔(72),所述圆孔(7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3),所述第二轴承(7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文孙建伟周咏全马海娟钱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凯力起重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