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02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包括底座和收线装置外壳,两个所述底座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工型钢,两个所述底座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两个所述底座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体,两个所述液压缸体内均设置有活塞,两个所述活塞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两个所述活塞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行车柱,两个所述行车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工型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液压缸实现行车支架的可调节的功能,方便了根据货物高度大小进行适当调整的适合的高度,安装盒内安装的第二微型电机,使吊钩最后进入开槽中,使被钩运的货物在运输中更加安全,不易脱落。不易脱落。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


[0001]本技术涉及起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冶金、工矿中越来越多的机械产品参与到工作中,起重机械也成为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液压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行车是一种在工作时利用起重臂吊起重物,然后依靠转台回转将重物从一个位置转移至另外一个位置的工程机械。但是,工程起重机对动作质量要求非常高,既要精准又要可靠。
[0003]现有的技术中,常见的行车设备一般结构比较单一,行车支架不具有可调节的功能,不能够根据货物高度大小进行适当调整的适合的高度,另外,吊钩的开合不够灵活,被钩运的货物在运输中不安全,易脱落,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包括底座和收线装置外壳,两个所述底座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工型钢,两个所述底座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两个所述底座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体,两个所述液压缸体内均设置有活塞,两个所述活塞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杆,两个所述活塞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行车柱,两个所述行车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工型钢,所述第二工型钢翼缘两侧设置有移动装置外壳,所述移动装置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外壳,所述收线装置外壳内部设置有吊绳,所述吊绳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微型电机,所述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径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安装盒内部下端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外径右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连接轴左侧固定连接有吊钩。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第一滚轮的外径与第一工型钢两侧翼缘之间滚动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移动装置外壳内部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点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在第二工型钢两侧翼缘之间滚动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收线装置外壳内壁左侧设置有第一微型电机,所述第一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缠绕杆,所述缠绕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缠绕杆外径上设置有吊绳。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吊钩内侧固定连接有防滑条。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安装盒左侧设置有开槽。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活塞和活塞杆在液压缸体内滑动连接。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中,首先通过液压缸体、活塞杆和行车柱之间相互工作,液压缸推动活塞带动活塞杆运动,活塞杆的顶端设置的行车柱,从而导致行车柱上下运动,实现行车支架的可调节的功能,方便了根据货物高度大小进行适当调整的适合的高度。
[0022]2、本技术中,通过安装盒内安装的第二微型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吊钩,电机带动两个齿轮转动,吊钩在连接轴的转动下缓缓向上转动,最后进入开槽中,实现吊钩的开合,使被钩运的货物在运输中更加安全,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的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的吊钩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的移动装置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的底座爆炸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底座;2、第一电机;3、第一转轴;4、第一滚轮;5、第一工型钢;6、液压缸体;7、活塞;8、活塞杆;9、行车柱;10、第二工型钢;11、第二电机;12、第二转轴;13、第二滚轮;14、移动装置外壳;15、第一微型电机;16、缠绕杆;17、限位块;18、收线装置外壳;19、吊绳;20、安装盒;21、安装座;22、第二微型电机;23、第二转轴;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连接轴;27、开槽;28、吊钩;29、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包括底座1和收线装置外壳18,两个底座1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工型钢5,方便两个底座1在上面滑动,两个底座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滚轮4滚动,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4,带动底座1沿着第一工型钢5运动,两个底座1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体6,为升降行车柱9提供动力,两个液压缸体6内均设置有活塞7,两个活塞7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杆8,液压缸推动活塞7带动活塞杆8运动,两个活塞杆8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行车柱9,固定第二工型钢10,两个行车柱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工型钢10,第二工型钢10翼缘两侧设置有移动装置外壳14,保护移动装置内部结构,移动装置外壳14底部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外壳18,保护收线装置内部,收线装置外壳18内部设置有吊绳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高度可调节的行车,包括底座(1)和收线装置外壳(18),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底座(1)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工型钢(5),两个所述底座(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4),两个所述底座(1)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体(6),两个所述液压缸体(6)内均设置有活塞(7),两个所述活塞(7)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塞杆(8),两个所述活塞杆(8)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行车柱(9),两个所述行车柱(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工型钢(10),所述第二工型钢(10)翼缘两侧设置有移动装置外壳(14),所述移动装置外壳(14)底部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外壳(18),所述收线装置外壳(18)内部设置有吊绳(19),所述吊绳(19)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盒(20),所述安装盒(20)内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1),所述安装座(2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微型电机(22),所述第二微型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3),所述第三转轴(23)的外径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4),所述安装盒(20)内部下端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6),所述连接轴(26)外径右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5),所述连接轴(26)左侧固定连接有吊钩(28)。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李田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博越荣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