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92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外壳体、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折流式冷却机构。第一电极板设于外壳体内,第一电极板的外侧设有第二电极板。折流式冷却机构设于第二电极板与外壳体之间,折流式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散热板,冷却散热板与第二电极板远离第一电极板的一侧相连接,冷却散热板远离第二电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凸起,冷却散热板内开设有冷却回流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折流式冷却机构的设置,增加了冷却介质与电极板的接触效果,提高了对电极板进行冷却散热的而效果,减小了等离子体发生器受电极板温升的影响出现损坏的情况,提高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使用稳定性。用稳定性。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


[0001]本技术属于等离子体发生器
,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等离子体发生器是一类用人工方法获得等离子体的装置,主要是利用外加电场或高频感应电场使气体导电,其中,等离子点火系统是一种借助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来点燃煤粉的点火系统,通常用于火力发电厂锅炉煤粉的点燃以及低负荷稳定燃烧时煤粉的点燃,常见的等离子点火系统包括等离子发生器、等离子燃烧器和等离子控制柜几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炉膛内的具体温度和工况对点火能量进行自动调节,具有节能环保以及功率可自动调节的特点。
[0003]目前常见的等离子体发生器主要由正极电极、负极电极、电弧通道、外壳以及喷管几部分组成,外界气体在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的电弧作用下形成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可由喷管喷出。
[0004]大部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外壳主要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出现电极板过热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等离子体发生器主要采用向电极板输送冷却介质的方式对电极板进行散热处理,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电极板的使用安全性,冷却介质的输送通道较为狭窄,冷却介质与电极板接触效果有限,这样就使得等离子体发生器极板的冷却散热效果较差,降低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使用稳定性。
[0005]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以解决上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冷却降温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外壳体、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折流式冷却机构。
[0009]所述第一电极板设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极板的外侧设有第二电极板。
[0010]所述折流式冷却机构设于所述第二电极板与外壳体之间,所述折流式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散热板,所述冷却散热板与第二电极板远离第一电极板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冷却散热板远离第二电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凸起,所述冷却散热板内开设有冷却回流腔,多组所述导热凸起内均开设有辅助散热腔,所述冷却回流腔与辅助散热腔配合形成导流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板的外侧套设有绝缘固定环,便于通过绝缘固定环对第一电极板起到绝缘支撑限位的作用。所述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形成有电离导通腔,通过形成电离导通腔便于对电离的气体进行导通输送。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导热板,便于通过导热板对折流式散热腔内输送的冷却介质进行热量导出。所述导热板远离外壳体的一侧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限
位凸起,通过多组限位凸起对输送的冷却介质进行导流限位。
[0013]进一步地,多组所述限位凸起与导热凸起间隔分布。通过将限位凸起与导热凸起间隔分布,便于通过限位凸起与导热凸起对冷却介质进行导流输送,从而提高了冷却介质与第二电极板的接触效果,提高了对第二电极板进行冷却散热的效果。且多组所述限位凸起与导热凸起之前形成有折流式散热腔,便于使得冷却介质在折流式散热腔内进行往复流通的方式对第二电极板进行充分冷却散热,提高了对第二电极板进行降温散热的效果。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连接有加液口,所述加液口与折流式散热腔相连通,便于通过加液口向折流式散热腔内输送冷却介质。所述外壳体远离加液口的一侧连接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折流式散热腔相连通,便于通过排液口对折流式散热腔内热交换后的冷却介质进行导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散热板上连接有加液嘴,所述加液嘴与加液口相匹配,便于使得加液嘴内输送的冷却介质在加液嘴的输送至冷却回流腔内,从而便于提高导热凸起对第二电极板进行散热冷却的效果。所述冷却散热板远离加液嘴的一侧连接有排液嘴,所述排液嘴与排液口相匹配,通过排液嘴对冷却回流腔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导出。所述加液嘴与排液嘴均与冷却回流腔相连通,便于通过加液嘴与排液嘴对冷却回流腔内的冷却介质进行导通输送。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折流式冷却机构的设置,增加了冷却介质与电极板的接触效果,提高了对电极板进行冷却散热的而效果,减小了等离子体发生器受电极板温升的影响出现损坏的情况,提高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立体图。
[0023]图中:1.外壳体、2.第一电极板、3.第二电极板、4.折流式冷却机构、401.冷却散热板、402.导热凸起、403.冷却回流腔、404.辅助散热腔、405.导热板、406.限位凸起、407.折流式散热腔、408.加液口、409.排液口、410.加液嘴、411.排液嘴、5.绝缘固定环、6.电离导通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参图1

图4所示,包括:外壳体1、第一电极板2、第二电极板3、折流式冷却机构4。
[0026]参图1所示,第一电极板2设于外壳体1内,第一电极板2的外侧设有第二电极板3。通过第一电极板2与第二电极板3的相互配合形成等离子体电离腔,便于通过第一电极板2与第二电极板3的相互配合对气体进行电离的方式产生等离子体。
[0027]参图1

图2所示,第一电极板2的外侧套设有绝缘固定环5,便于通过绝缘固定环5对第一电极板2起到绝缘支撑限位的作用。第一电极板2与第二电极板3之间形成有电离导通腔6,通过形成电离导通腔6便于对电离的气体进行导通输送。
[0028]参图1

图3所示,折流式冷却机构4设于第二电极板3与外壳体1之间,便于通过折流式冷却机构4对第二电极板3起到辅助冷却散热的作用。减小了第二电极板3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热量积聚的情况。
[0029]参图1

图3所示,折流式冷却机构4包括冷却散热板401,冷却散热板401与第二电极板3远离第一电极板2的一侧相连接,通过冷却散热板401对第二电极板3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第一电极板(2),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第一电极板(2)的外侧设有第二电极板(3);折流式冷却机构(4),设于所述第二电极板(3)与外壳体(1)之间,所述折流式冷却机构(4)包括冷却散热板(401),所述冷却散热板(401)与第二电极板(3)远离第一电极板(2)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冷却散热板(401)远离第二电极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导热凸起(402),所述冷却散热板(401)内开设有冷却回流腔(403),多组所述导热凸起(402)内均开设有辅助散热腔(404),所述冷却回流腔(403)与辅助散热腔(404)配合形成导流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板(2)的外侧套设有绝缘固定环(5),所述第一电极板(2)与第二电极板(3)之间形成有电离导通腔(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上连接有导热板(405),所述导热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頔孙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鑫泓淼机械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