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82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包括一侧相互铰接的两块垫板,垫板在背离垫板铰接侧的底面均设置有外侧气囊,外侧气囊均通过气管与电动充气器连接,用于对其中一个外侧气囊充气,以将该侧的垫板顶起沿其铰接端旋转预设角度,电动充气器控制连接有充放气控制模块,充放气控制模块内设置有计时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控制电动充气器对相应的外侧气囊充气,以辅助垫板上承载的患者调整躺卧角度或向预设的一侧翻身,通过气囊充气将床面顶起沿其侧向的铰接部位旋转,从而做到了床面角度的侧向调节,并能够自动化、时间可控的调整床面的侧向角度,解决了现有病床存在角度调节形式单一,难以适应一些护理场景的需求技术问题。需求技术问题。需求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

技术介绍

[0002]医院在患者的护理监控时常常需要用到病床,一般所采用的病床尤其是针对特殊患者的病床都具有手动调节床面角度的结构,但是该结构往往只能通过操作人员手动驱动床面的抬高或降低,并且床面的角度改变一般是将患者的上半身抬高或下降,并不能作出其他方向的床面角度变化。而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下,尤其是针对有着某些特殊病症的患者,侧向的床面角度改变是有利于康复甚至是必要的,现有的病床即使时自动化病床也难以达到该要求。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为例,经调查研究发现,协助患者进行俯卧位的俯卧角度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的改变明显有助于患者康复,但是往往需要护理人员人工干预甚至数人协作才能完成操作,难以适应实际情况的要求。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护理病床存在床面角度调节形式单一,难以适应一些护理场景的需求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护理病床存在床面角度调节形式单一,难以适应一些护理场景的需求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包括一侧相互铰接连接的两块垫板,所述垫板在背离垫板铰接侧的一侧的底面均设置有外侧气囊,所述外侧气囊均通过气管与电动充气器连接,用于对其中一个所述外侧气囊充气,以将该侧的垫板顶起沿其铰接端旋转预设角度,所述电动充气器控制连接有充放气控制模块,所述充放气控制模块内设置有计时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控制所述电动充气器对相应的外侧气囊充气,以辅助垫板上承载的患者调整躺卧角度或向预设的一侧翻身。
[0006]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角度可调的支撑垫通过在床面底面设置气囊的设计,通过气囊的充气将床面顶起沿其侧向的铰接部位旋转,从而做到了床面角度的侧向调节,并设置具有计时功能的控制模块,通过该模块直接驱动充气器以控制气囊的充放气,因而可以完成以下几种功能,每间隔预设时间快速充放气一侧,通过侧向床面角度的改变自动化的帮助患者翻身,而不同侧垫板下的气囊充气则可以决定患者不同的翻身方向,避免总是一侧支撑身体重量,也能避免患者长期一面受压产生褥疮等病症;或者气囊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充气的状态,令床面较长时间的保持倾斜,以适应某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尤其是适合患者不能完全平卧的情况,该支撑垫的设计能够自动化、时间可控的调整床面的侧向角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护理病床存在床面角度调节形式单一,难以适应一些护理场景的需求技术问题。
[0007]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垫板在相互铰接的位置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
器与所述充放气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向充放气控制模块传递两块垫板之间的夹角信号,所述充放气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夹角信号控制所述电动充气器的启动或停止,以实时地控制垫板的角度变化。优化了床面角度调节的可控性,令床面角度更加精准。
[0008]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垫板在其设置外侧气囊的一侧的外缘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弧形防护栏,用于防止在所述垫板撑起时患者从垫板上滑落。优化了床面的安全性,有效防止由于侧向角度的变化造成患者滑落,此外也可在运输时方便提拉。
[0009]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垫板在垂直于其铰接位置的两侧外缘也设置有所述圆弧形防护栏。进一步优化了床面的安全性,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0010]作为优选的方案,两块所述垫板的底面在其外侧气囊与铰接位置之间还设置有内侧气囊,所述内侧气囊也通过气管与所述电动充气器连接,通过所述内侧气囊与外侧气囊的同步充气分担撑起垫板转动的支撑力。优化了通过气囊支撑垫板的支撑稳定性。
[0011]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内侧气囊与外侧气囊的外部均包裹有防水耐磨护套,用于保护气囊的结构。优化了气囊结构的耐用性。
[0012]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垫板背离所述内侧气囊和外侧气囊的一侧端面设置有缓震软垫结构。优化了支撑垫整体的舒适性。
[0013]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充放气控制模块包括显示单元及交互单元,所述交互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垫板的在内侧气囊及外侧气囊作用下的撑起角度,以及每次内侧气囊及外侧气囊的充放气时刻及时间间隔,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当前垫板的角度状态、所预设的撑起角度以及计时。优化了装置的整体操控性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图1中:
[0016]1、垫板;2、圆弧形防护栏;3、外侧气囊;4、内侧气囊;5、电动充气器;6、充放气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包括一侧相互铰接连接的两块垫板1,垫板1在背离垫板1铰接侧的一侧的底面均设置有外侧气囊3,外侧气囊3均通过气管与电动充气器5连接,用于对其中一个外侧气囊3充气,以将该侧的垫板1顶起沿其铰接端旋转预设角度,电动充气器5控制连接有充放气控制模块6,充放气控制模块6内设置有计时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控制电动充气器5对相应的外侧气囊3充气,以辅助垫板1上承载的患者调整躺卧角度或向预设的一侧翻身。
[0020]本实施例的这种角度可调的支撑垫区别于现有床面角度可调的病床设计,其角度调节不是另患者可以将上半身抬高而是改变床面的的侧向角度,及躺在床上患者的左侧和右侧的相对高度改变。
[0021]具体的,通过在床面底面设置气囊的设计,通过气囊的充气将床面顶起沿其侧向的铰接部位旋转,从而做到了床面角度的侧向调节,并设置具有计时功能的控制模块,通过该模块直接驱动充气器以控制气囊的充放气,因而可以完成以下几种功能,每间隔预设时间快速充放气一侧,通过侧向床面角度的改变自动化的帮助患者翻身,而不同侧垫板下的气囊充气则可以决定患者不同的翻身方向,避免总是一侧支撑身体重量,也能避免患者长期一面受压产生褥疮等病症;或者气囊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充气的状态,令床面较长时间的保持倾斜,以适应某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尤其是适合患者不能完全平卧的情况,该支撑垫的设计能够自动化、时间可控的调整床面的侧向角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护理病床存在床面角度调节形式单一,难以适应一些护理场景的需求技术问题。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垫板1在相互铰接的位置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与充放气控制模块6连接,用于向充放气控制模块6传递两块垫板1之间的夹角信号,充放气控制模块6根据夹角信号控制电动充气器5的启动或停止,以实时地控制垫板1的角度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相互铰接连接的两块垫板(1),所述垫板(1)在背离垫板(1)铰接侧的一侧的底面均设置有外侧气囊(3),所述外侧气囊(3)均通过气管与电动充气器(5)连接,用于对其中一个所述外侧气囊(3)充气,以将该侧的垫板(1)顶起沿其铰接端旋转预设角度,所述电动充气器(5)控制连接有充放气控制模块(6),所述充放气控制模块(6)内设置有计时单元,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控制所述电动充气器(5)对相应的外侧气囊(3)充气,以辅助垫板(1)上承载的患者调整躺卧角度或向预设的一侧翻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在相互铰接的位置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所述充放气控制模块(6)连接,用于向充放气控制模块(6)传递两块垫板(1)之间的夹角信号,所述充放气控制模块(6)根据所述夹角信号控制所述电动充气器(5)的启动或停止,以实时地控制垫板(1)的角度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俯卧位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撑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1)在其设置外侧气囊(3)的一侧的外缘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圆弧形防护栏(2),用于防止在所述垫板(1)撑起时患者从垫板(1)上滑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玲娜李海珊余亚飞柳春波施春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