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74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头部支撑气囊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凹的鼻导管通道,头部支撑气囊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胸腹部支撑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一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设置在两侧,胸腹部支撑气囊一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之间分别设置有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清醒俯卧位患者通气,能够自主翻身或者配合翻身,并能够在呼吸困难时进行呼救;适用于不方便行常规俯卧位的患者通气,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床垫
,具体涉及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患者只要有呼吸急促、憋气等呼吸困难症状,特别是70岁以上老人,每天要评估指氧饱和度,尤其是活动后,如果活动后低于93%,必须卧床休息,而且要趴过来(俯卧位),尽可能时间长,每天12小时以上。而现有的床垫在进行俯卧位时会出现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压迫,同时导致无法通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的床垫在进行俯卧位时会出现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压迫,同时导致无法通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适用于患者俯卧位通气,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包括头部支撑气囊、胸腹部支撑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二、小腿与脚踝气囊;头部支撑气囊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凹的鼻导管通道,头部支撑气囊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胸腹部支撑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一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设置在两侧,胸腹部支撑气囊一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之间分别设置有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二的下侧连接有小腿与脚踝气囊。
[0005]作为优选,所述头部支撑气囊的下侧一体式连接有颈部支撑气囊。
[0006]作为优选,所述头部支撑气囊、胸腹部支撑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二、小腿、脚踝气囊的侧壁上均安装有分区双阀门充气孔。
[0007]作为优选,所述头部支撑气囊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座。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头部支撑气囊上开设有数个面部透气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0]一、适用于清醒俯卧位患者通气,能够自主翻身或者配合翻身,并能够在呼吸困难时进行呼救。
[0011]二、适用于不方便行常规俯卧位的患者通气,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小腿与脚踝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头部支撑气囊;2

颈部支撑气囊;3

鼻导管通道;4

胸腹部支撑气囊一;5

胸腹部减压气囊一;6

胸腹部减压气囊二;7

胸腹部支撑气囊二;8

小腿与脚踝气囊;9

分区双阀门充气孔;10

面部透气孔;11

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8]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19]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头部支撑气囊1、胸腹部支撑气囊一4、胸腹部减压气囊一5、胸腹部减压气囊二6、胸腹部支撑气囊二7、小腿与脚踝气囊8;
[0020]头部支撑气囊1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凹的鼻导管通道3,鼻导管通道3能够管道的通过,如氧气管等等,防止氧气管被压到,
[0021]如图1、图2所示,所述头部支撑气囊1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胸腹部支撑气囊一4、胸腹部减压气囊一5、胸腹部减压气囊二6、胸腹部支撑气囊二7,胸腹部支撑气囊一4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7设置在两侧,胸腹部支撑气囊一4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7之间分别设置有胸腹部减压气囊一5、胸腹部减压气囊二6;所述胸腹部支撑气囊一4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7通过充气气量调整,使其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从而达到左右交替改变受压部位;所述胸腹部减压气囊一5、胸腹部减压气囊二6通过分区充气空调整,使胸腹部区域少量充气,从而形成胸腹部的凹陷,避免胸腹部受压,尤其对于肥胖患者,会大大缓解其压迫感。
[0022]如图1、图2所示,胸腹部支撑气囊一4、胸腹部减压气囊一5、胸腹部减压气囊二6、胸腹部支撑气囊二7的下侧连接有小腿与脚踝气囊8;
[0023]如图3所示,所述小腿与脚踝气囊8符合俯卧位时人体曲线,脚踝角度a为90

100
°
,提高脚踝、腿部舒适度。
[0024]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支撑气囊1的下侧一体式连接有颈部支撑气囊2,颈部支撑气囊2能够实现颈部的支撑。
[0025]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支撑气囊1、胸腹部支撑气囊一4、胸腹部减压气囊一5、胸腹部减压气囊二6、胸腹部支撑气囊二7、小腿、脚踝气囊8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分区双阀门充气孔9,分区双阀门充气孔9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6个分区的不同充气与放气。
[0026]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支撑气囊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座11,通过支撑座11来实现头部支撑气囊1的支撑。
[0027]如图1、图2所示,进一步的,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支撑气囊1上开设有数个
面部透气孔10,面部透气孔10能够实现面部的的透气。
[002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流程为:
[0029]一、首先将外部充气设备插入6个分区双阀门充气孔9内,对气床充气,当气体充至其内部容量的80%即可停止充气。
[0030]二、对胸腹部支撑气囊一4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7的充、放气,来调整左、右两侧的高度形成左右侧卧体位变化,能实现最佳的舒适度。
[0031]三、将吸氧管等管路放置在鼻导管通道3,防止导管处皮肤受压,提高舒适度。
[0032]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患者俯卧位时,背侧通气明显改善;心脏后方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萎陷的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例更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道内的分泌物也能得到很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00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支撑气囊、胸腹部支撑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二、小腿与脚踝气囊;头部支撑气囊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凹的鼻导管通道,头部支撑气囊的一侧分别连接有胸腹部支撑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一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设置在两侧,胸腹部支撑气囊一与胸腹部支撑气囊二之间分别设置有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一、胸腹部减压气囊二、胸腹部支撑气囊二的下侧连接有小腿与脚踝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气囊的下侧一体式连接有颈部支撑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俯卧位通气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气囊、胸腹部支撑气囊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男薛桂芬于聪刘丽娟解巍巍刘美姣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