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25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一种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涉及一种交流故障电弧模拟实验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适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绝缘柱与固定柱设置在固定座的端面上;固定座上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以滑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二绝缘柱竖直固定在滑块上;静止电极固定在第一绝缘柱的端部;活动电极设置在第二绝缘柱的端部,静止电极与活动电极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静止电极与外部供电端相连;活动电极与外部负载接线端相连;调节杆上设有外螺纹,并且调节杆通过该外螺纹与固定柱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同时调节杆的一端轴连在滑块的侧壁上;调节旋钮固定在调节杆的另一端的端面上。有益效果为适用性强。一端的端面上。有益效果为适用性强。一端的端面上。有益效果为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故障电弧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电量和社会生产用电量不断增长,生活和生产中用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状态也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中故障发生的概率会增加;在众多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因素当中,故障电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特别是串联型故障电弧,由于目前没有理想的保护装置对其进行检测,当发生串联型故障电弧时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因此,开展故障电弧及其实时诊断方法的研究可以对电弧故障进行有效检测,进而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有重要的意义,检测方法分为物理检测方法,即通过故障电弧发生时产生的声、光、热来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采集故障电路中的电流信号并对其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判断是否为故障电弧,后一种方法检测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但是在实验中采取不同电路中的信息,其连接方法不同,普通的实验装置电路连接中两个电极相距距离固定,而且只有在电源电压与负载可变的条件下无法模拟真实场景下故障电弧产生,因此现有的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只能在固定电源电压下以及固定负载下对故障电弧进行模拟,其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该电弧发生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绝缘柱、滑块、第二绝缘柱、静止电极、活动电极、固定柱、调节杆和调节旋钮;
[0005]所述第一绝缘柱与固定柱以固定的方式相对设置在固定座的端面上;
[0006]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滑槽,并且滑槽位于第一绝缘柱与固定柱之间;
[0007]所述滑块与滑槽以滑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0008]所述第二绝缘柱竖直固定在滑块上;
[0009]所述静止电极固定在第一绝缘柱的端部;活动电极设置在第二绝缘柱的端部,并且静止电极的端部与活动电极的端部相对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静止电极远离活动电极的一端与外部供电端相连;活动电极远离静止电极的一端与外部负载接线端相连;
[0010]所述调节杆上设有外螺纹,并且调节杆通过该外螺纹与固定柱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同时调节杆的一端轴连在滑块的侧壁上;
[0011]所述调节旋钮固定在调节杆的另一端的端面上。
[0012]进一步的,该电弧发生装置还包括电极帽;
[0013]所述电极帽为圆锥形结构,并且电极帽设置在活动电极的端部;
[0014]所述电极帽的尖端与静止电极相对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为长方体结构;
[0016]所述第一绝缘柱为圆柱形绝缘体结构;
[0017]所述第二绝缘柱为圆柱形绝缘体结构。
[001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处于水平状态。
[0019]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在竖直方向的截面为梯形;
[0020]该梯形的上底长度小于下底长度。
[0021]进一步的,滑块下部设有凸起;
[0022]所述凸起与滑槽的形状相适配。
[0023]进一步的,所述静止电极采用碳制成,并且静止电极的外径为6mm;
[0024]所述活动电极采用铜制成。
[002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固定座置于水平面上;其次,控制调节旋钮将活动电极贴近静止电极;再次,将静止电极远离活动电极的一端与外部供电端连接在一起,同时将活动电极远离静止电极的一端与外部负载接线端连接在一起;最后,接通电源,启动负载设备,然后控制调节旋钮,使移动电极与静止电极分离,直到电弧发生。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静止电极与活动电极之间的距离在调节旋钮的作用下随意改变,因此该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不受电源电压与负载的限制,适用性强;并且静止电极的端部与活动电极的端部相对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在活动电极的端部设置有圆锥形电极帽,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使该电弧发生装置更容易产生电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的主视图;
[0028]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该电弧发生装置包括固定座1、第一绝缘柱2、滑块3、第二绝缘柱4、静止电极5、活动电极6、固定柱7、调节杆8和调节旋钮9;
[0030]所述第一绝缘柱2与固定柱7以固定的方式相对设置在固定座1的端面上;第一绝缘柱2为绝缘体;第一绝缘柱2位于固定座1的右侧,固定柱7位于固定座1的左侧;
[0031]所述固定座1上设有滑槽,并且滑槽位于第一绝缘柱2与固定柱7之间;
[0032]所述滑块3与滑槽以滑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0033]所述第二绝缘柱4竖直固定在滑块3上;第二绝缘柱4为绝缘体;
[0034]所述静止电极5固定在第一绝缘柱2的端部;活动电极6设置在第二绝缘柱4的端部,并且静止电极5的端部与活动电极6的端部相对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静止电极5远离活动电极6的一端与外部供电端相连;活动电极6远离静止电极5的一端与外部负载接线端相连;
[0035]所述调节杆8上设有外螺纹,并且调节杆8通过该外螺纹与固定柱7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同时调节杆8的一端轴连在滑块3的侧壁上;
[0036]所述调节旋钮9固定在调节杆8的另一端的端面上。
[0037]在本实施方式在中,滑块3在调节旋钮9与调节杆8的作用下,与固定柱7发生相对运动,发生相对运动的轨迹为固定座1上的滑槽。
[0038]优选实施例中,该电弧发生装置还包括电极帽10;
[0039]所述电极帽10为圆锥形结构,并且电极帽10设置在活动电极6的端部;
[0040]所述电极帽10的尖端与静止电极5相对设置。
[004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圆锥形电极帽10,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使该电弧发生装置更容易产生电弧。
[0042]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为长方体结构;
[0043]所述第一绝缘柱2为圆柱形绝缘体结构;
[0044]所述第二绝缘柱4为圆柱形绝缘体结构。
[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柱2与第二绝缘柱4均为圆柱形绝缘体结构,能够防止意外产生其他电弧。
[0046]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8处于水平状态。
[0047]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杆8处于水平状态能够保证调节旋钮9在转动时滑块3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即保证了活动电极6在竖直方向上不发生偏移。
[0048]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在竖直方向的截面为梯形;
[0049]该梯形的上底长度小于下底长度。
[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故障电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弧发生装置包括固定座(1)、第一绝缘柱(2)、滑块(3)、第二绝缘柱(4)、静止电极(5)、活动电极(6)、固定柱(7)、调节杆(8)和调节旋钮(9);所述第一绝缘柱(2)与固定柱(7)以固定的方式相对设置在固定座(1)的端面上;所述固定座(1)上设有滑槽,并且滑槽位于第一绝缘柱(2)与固定柱(7)之间;所述滑块(3)与滑槽以滑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绝缘柱(4)竖直固定在滑块(3)上;所述静止电极(5)固定在第一绝缘柱(2)的端部;活动电极(6)设置在第二绝缘柱(4)的端部,并且静止电极(5)的端部与活动电极(6)的端部相对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静止电极(5)远离活动电极(6)的一端与外部供电端相连;活动电极(6)远离静止电极(5)的一端与外部负载接线端相连;所述调节杆(8)上设有外螺纹,并且调节杆(8)通过该外螺纹与固定柱(7)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同时调节杆(8)的一端轴连在滑块(3)的侧壁上;所述调节旋钮(9)固定在调节杆(8)的另一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佳玺吴学雷冯斌王亮赵斌李钊枢吕丛生李大鹏谢敬林宪峰王国山李建羽蒲红军金丽英刘迪刘岩峰周强张冬英苏卫民张健张静黄海杰于思源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