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电极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823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电极连接结构用于设置于避雷器本体和低压间隙电极之间,以通过对避雷器本体和低压间隙电极之间相对位置和相对距离的调整,实现对低压间隙电极和高压间隙电极之间相对位置和间隙距离的控制,该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电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有变位槽,用于通过将避雷器本体固定在变位槽的不同位置来实现对避雷器本体与低压间隙电极之间相对位置的控制,第二连接件与低压间隙电极连接,并设置有多个变位孔,用于通过将不同位置的变位孔固定于变位槽的不同位置来实现对避雷器本体与低压间隙电极之间相对距离的控制。的控制。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电极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制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电极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输变电系统线路中,避雷器作为重要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安装在输电杆塔上,与线路绝缘子串并联,用于限制输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降低雷击闪络率,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安装避雷器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架空输配电线路的过电压特点和在架空输配电线路安装避雷器的特殊性以及免维护的要求,带外串联间隙的避雷器在输配电架空线路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在杆塔上加装金属横担来实现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安装,但由于安装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杆塔结构和类型比较多,且受安装地点的地形地貌对导线位置的影响,控制组成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间隙电极的相对位置和间隙距离的难度较高,进而影响了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保护性能和可靠性。
[0004]因此,如何灵活控制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间隙电极的相对位置和间隙距离,以保证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运行的可靠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电极连接结构,用于设置于避雷器本体(100)和低压间隙电极(400)之间,以通过对所述避雷器本体(100)和所述低压间隙电极(400)之间相对位置和相对距离的调整,实现对低压间隙电极(400)和高压间隙电极之间相对位置和间隙距离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200),设置有变位槽,所述避雷器本体(100)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变位槽上,用于控制所述避雷器本体(100)与所述低压间隙电极(400)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连接件(300),设置有多个变位孔(301),所述变位孔(301)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变位槽上,并与所述低压间隙电极(40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避雷器本体(100)与所述低压间隙电极(400)之间的相对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电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00)包括:第一限位板(210),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避雷器本体(100)连接的第一变位槽(211),且所述第一变位槽(211)围绕所述避雷器本体(100)的轴线布置;第二限位板(220),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10)的一端,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0)连接的第二变位槽(221),所述第二变位槽(221)垂直所述避雷器本体(100)的轴线布置,所述变位槽包括所述第一变位槽(211)和所述第二变位槽(2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的电极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计谋祝嘉喜陈子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