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710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隐匿性MRSA接种至含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和莫匹罗星的培养液中,培养;(2)将步骤(1)培养后的培养液接种至含头孢西丁和莫匹罗星脑心浸液琼脂平板中,培养,即可得到显性耐药MRSA菌株。相比现有的诱导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操作简便、所用时间短,无需反复进行诱导、筛选,且实用性强、适用性高、稳定可靠,诱导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隐匿性MRSA(oxacillin

susceptible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OS

MRSA)是耐药表型为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敏感”而实际上携带mecA耐药基因的金葡菌。近年来OS

MRSA菌株在世界各地频繁出现,国内最新研究显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OS

MRSA的检出率为1.11%。OS

MRSA感染往往因菌株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敏感”而误判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ethicillin

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感染,因此临床使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等耐β

内酰胺酶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特别是深部脓肿,局部药物不易达到治疗浓度而处于亚抑菌浓度时,可诱导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导致治疗失败。体外诱导隐匿性MRSA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是研究OS

MRSA出现隐匿性耐药机制和概率的关键一步。
[0003]目前体外诱导隐匿性MRSA转变为显性耐药并没有标准化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章所描述的诱导方法并不具体,而且各有差异。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即通过Kirby

Bauer(KB)纸片扩散法抑菌圈内异质性耐药菌株的挑选;通过在含有4μg/mL、8μg/mL头孢西丁或者32μg/mL利福平的Mueller

Hinton(MH)琼脂平板上大量接种进行诱导;和我们最近发表文章报道的菌群谱分析法(population analysis profiling,PAP)进行筛选。然而以上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隐匿性MRSA菌株并不会再KB法抑菌圈内形成异质性耐药菌株,故而这些菌株不能使用该方法进行诱导;通过在含抗生素MH平板上大量接种菌落的方法则有部分文献没有列出具体接种的菌落数,或者并没有具体的培养条件,如果接种太少会诱导失败,太多时又会出现很多非显性耐药菌株,挑选时费时费力;PAP方法虽然是筛选异质性耐药菌株的确证方法,但此法费时费力、操作烦琐,而且在没有添加莫匹罗星的情况下,可能会诱导失败。针对以上诱导方法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拟建立一种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诱导效果明显的隐匿性MRSA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体外诱导方法在筛选耐药菌或研究耐药转变机制中的应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所述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隐匿性MRSA接种至含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和莫匹罗星的培养液中,培养;
[0009](2)将步骤(1)培养后的培养液接种至含头孢西丁和莫匹罗星脑心浸液琼脂平板中,培养,即可得到显性耐药MRSA菌株。
[001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30~37℃,200~250r/min培养15~28h。
[0011]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培养条件为35~37℃,220~250r/min培养16~26h。
[0012]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培养条件为36~37℃,220~240r/min培养16~24h。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头孢西丁的浓度为4~8mg/L。
[0014]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头孢西丁的浓度为5~8mg/L。
[0015]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头孢西丁的浓度5~6mg/L。
[0016]优选地,所述莫匹罗星的浓度为0.01~0.1mg/L。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莫匹罗星的浓度为0.01~0.05mg/L。
[0018]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莫匹罗星的浓度为0.01~0.03mg/L。
[0019]优选地,步骤(1)中隐匿性MRSA的接种量为0.5~4
×
105CFU/mL。
[0020]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隐匿性MRSA的接种量为2.5~4
×
105CFU/mL。
[0021]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隐匿性MRSA的接种量为2.5~3.75
×
105CFU/mL。
[0022]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培养液为阳离子调节MH肉汤、脑心浸液培养基或胰蛋白胨大豆肉汤。
[0023]优选地,所述脑心浸液琼脂平板中含有6~10mg/L头孢西丁和0.01~0.1mg/L莫匹罗星。
[00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脑心浸液琼脂平板中含有6~8mg/L头孢西丁和0.01~0.05mg/L莫匹罗星。
[0025]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脑心浸液琼脂平板中含有6~8mg/L头孢西丁和0.01~0.03mg/L莫匹罗星。
[0026]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30~40℃培养20~30h。
[0027]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30~37℃培养20~26h。
[0028]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36~37℃培养20~24h。
[0029]优选地,所述隐匿性MRSA接种之前用0.3w/v%~0.5w/v%氯化钠制备成菌液。
[0030]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体外诱导方法在筛选耐药菌或研究耐药转变机制中的应用。
[0031]优选地,所述耐药包括对青霉素类、头霉素类、头孢类、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糖耐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酮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硝基呋喃类至少一种药物耐药。
[0032]优选地,所述青霉素类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甲氧西林、邻氯西林、双氯西林、萘夫西林中的至少一种。
[0033]优选地,所述头霉素类包括但不限于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拉宗中的至少一种。
[0034]优选地,所述头孢类包括但不限于头孢孟多、头孢唑啉、头孢呲肟、头孢尼西、头孢
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噻吩、拉氧头孢、头孢克洛、头孢地尼、头孢泊肟、头孢呋辛酯、氯碳头孢中的至少一种。
[0035]优选地,所述β内酰胺类包括但不限于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匿性MRSA菌株转变为显性耐药MRSA菌株的体外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隐匿性MRSA接种至含亚抑菌浓度头孢西丁和莫匹罗星的培养液中,培养;(2)将步骤(1)培养后的培养液接种至含头孢西丁和莫匹罗星脑心浸液琼脂平板中,培养,即可得到显性耐药MRSA菌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培养的条件为30~37℃,200~250r/min培养15~28h;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培养条件为35~37℃,220~250r/min培养16~26h。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头孢西丁的浓度为4~8mg/L。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外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莫匹罗星的浓度为0.01~0.1mg/L。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体外诱导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秉绍蔡好黄文峰李雪滢钟华敏谢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