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710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属于钢铁生产技术领域,步骤包括:(1)对轧件矫前H型钢的腹板实际厚度及挠度进行测量,测得腹板厚度t1、腹板挠度w;(2)对矫直辊进行零位调整;(3)零位标定完成后,设定上2、4、6、8辊的辊缝压下值;(4)使轧件通过矫直机矫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快捷方便可靠的特点。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快捷方便可靠的特点。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快捷方便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为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及其使用的矫直工具》(2021101199760)的分案申请,涉及钢铁
,特别是涉及热轧H型钢通过改进矫直工具及工艺,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轧H型钢以其良好的断面经济性,在建筑业、机械行业、桥梁制造业等行业应用广泛。H型钢在使用时,一般涉及对接拼焊、组装等加工工艺,因而对成品的外观形状质量要求较高。
[0003]在大规格H型钢中,由于腹板高度大、腹板相对厚度薄、冷却快等因素,导致轧件在轧后容易出现腹板弯曲度(挠度)大的情况。需要在矫直工序对轧件进行矫正。在国家推荐标准中,腹板挠度(W)的要求:高度H<400mm,W≤2.0mm;高度H≥400mm且<600mm,W≤2.5mm;高度H≥600mm,W≤3.0mm。随着终端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际上客户对产品的腹板挠度要求高于国家推荐标准,部分客户要求所有规格挠度≤2mm,已超过国标要求。
[0004]热轧H型钢基本工艺流程为:连铸坯

加热

高压水除鳞

BD粗轧机

精轧机组连轧

冷床冷却

矫直

锯切

检查、打捆。其中,矫直工序是热轧H型钢调整挠度的最直接的工序。现有工艺中的矫直机矫直辊组,如图1所示,由9个矫直辊组交错组合而成,其中上矫直辊组四个、下矫直辊组五个,下矫直辊保持垂直位置不变,通过上矫直辊垂直压下调整。每个矫直辊组是通过矫直辊芯轴,将两片矫直辊套组装而成,为二辊式矫直辊组。对轧件进行矫直时,二辊式矫直辊组主要作用于型钢R角处,多道次反向弯曲型钢腹板,使型钢局部产生弹塑性变形及加工硬化,使产品矫直后状态达到标准要求并且保持平直而不回弹。
[0005]但对于大规格H型钢(高度≥70mm)如H700
×
300~H900
×
300规格,由于腹板高度大,轧后冷却过程中,容易出现腹板挠度大的情况。常规二辊式矫直辊工作时,由于辊子主要压下翼缘与腹板的R角处,腹板挠度最高点在腹板中线处,由于此处施力点距离中部较远,因而对腹板挠度的改善较小,尤其对挠度较大的情况,难以矫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通过改进矫直辊组及矫直压下工艺,控制大规格热轧H型钢腹板挠度。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0008](1)对轧件矫前H型钢的腹板实际厚度及挠度进行测量,测得腹板厚度t1、腹板挠度w;
[0009](2)对矫直辊进行零位调整;
[0010](3)零位标定完成后,设定上2、4、6、8辊的辊缝压下值;
[0011](4)使轧件通过矫直机矫正。
[0012]进一步的,根据上2辊压下量,将上4、6、8辊递减设定。
[0013]进一步的,上述的上2辊压下量N2,上4、6、8辊按照系数N
4/6/8
=k
·
N2递减设定。
[0014]进一步的,上述k=0.5~0.95。
[0015]优化方案中,在上述步骤(4)中矫直完第一支后,测量型钢的各项弯曲指标,查看腹板挠度,并根据实际矫直状态进行调整。
[0016]一种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矫直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错组合的九个矫直辊组,上矫直辊组四个、下矫直辊组五个;所述的四个上矫直辊组均为二辊式矫直辊组,所述的二辊式矫直辊组包括矫直辊芯轴和两片矫直辊片,所述的两片矫直辊片位于矫直辊芯轴两端;所述的五个下矫直辊组,两端的两个为二辊式矫直辊组,中间的三个为三辊式矫直辊组,所述的三辊式矫直辊组包括矫直辊芯轴和三片矫直辊片,所述的矫直辊片分别位于矫直辊芯轴两端和中间。
[0017]上述三辊式矫直辊组中,中间的矫直辊片直径较两侧矫直辊片辊径大0.1

0.5mm。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19]1、改良后的矫直辊组通过中间辊向腹板中部产生直接施力点,使腹板中部纵向产生反弯,有效改善腹板挠度,减少矫直弯钢,提高产品成材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0020]2、改进压下规程,配合工艺件设计改进,调整合格更加快捷,原大规格单词调整需要40分钟,改进后需要调整30分钟,且工艺稳定;
[0021]3、按照高度≥700mm规格年度产量,改进前腹板挠度不合率0.5%,改进后挠度不合率降低至0.1%,年度可减少弯钢1600余吨,产生效益130余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现有技术的矫直机矫直辊组俯视示意图。
[0023]图2是现有技术的二辊式矫直辊结构及施力点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矫直机矫直辊组俯视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三辊式矫直辊结构及施力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辊式矫直机主要通过上下交错排列的矫直辊组,利用多道次反向弯曲,使轧件在通过矫直辊组成的工艺通道时,局部产生弹塑性变形,轧件产生加工硬化,使轧件平直。
[0028]现有工艺中的矫直机矫直辊组,如图1所示,由9个矫直辊组交错组合而成,其中上矫直辊组四个、下矫直辊组五个,下矫直辊保持垂直位置不变,通过上矫直辊垂直压下调整。如图2所示,每个矫直辊组是通过矫直辊芯轴,将两片矫直辊片套组装而成,为二辊式矫直辊组。传统二辊式矫直辊组,由于装配简单等优势,被普遍采用。二辊式矫直辊组工作时,辊片主要作用于翼缘与腹板的R角处,而腹板挠度最高点在腹板中线处,由于此处缺少直接的施力点,仅能通过两侧的反向弯曲,对腹板挠度进行改善。对腹板挠度较大的情况,两侧的反向弯曲如果过小,则腹板挠度无法改善;两侧反向弯曲过大,则可能造成R角处产生微
裂纹,甚至轿裂的情况。大规格H型钢(高度≥700mm)如H700
×
300~H900
×
300规格,由于腹板高度大,轧后冷却过程中,容易出现腹板挠度大的情况,采用传统二辊式矫直辊组矫直腹板挠度大的效果不明显。
[0029]如图3、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矫直辊组,由九个矫直辊组交错组合而成,上矫直辊组四个、下矫直辊组五个,各下矫直辊保持垂直位置不变,通过各上矫直辊垂直压下调整H型钢腹板挠度。
[0030]所述的四个上矫直辊组均为二辊式矫直辊组3,所述的二辊式矫直辊组3包括矫直辊芯轴1和两片矫直辊片2,所述的两片矫直辊片2位于矫直辊芯轴1两端。
[0031]所述的五个下矫直辊组,两端的两个为二辊式矫直辊组3,中间的三个为三辊式矫直辊组4,所述的三辊式矫直辊组4包括矫直辊芯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1)对轧件矫前H型钢的腹板实际厚度及挠度进行测量,测得腹板厚度t1、腹板挠度w;(2)对矫直辊进行零位调整;(3)零位标定完成后,设定上2、4、6、8辊的辊缝压下值;(4)使轧件通过矫直机矫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上2辊压下量,将上4、6、8辊递减设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H型钢腹板挠度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华刘瑞刚徐正彪李昌彬刘柱臧兵杜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