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77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包括砖块砌成的塘体,塘体两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两个导向框,直对着的两个导向框之间设置有撑杆,撑杆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浮台,浮台两侧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木板和中华鳖晒背台,塘体两侧的内壁上还固定有踩踏台。该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可在浮台上种植水稻,利用水稻净化塘水,提高中华鳖养殖水质,同时也能够增加额外创收,在塘体的底部铺设有淤泥层,可放入甲鱼进行养殖,经对现有中华鳖养殖塘进行改进,实现上层种稻,下层养鳖的立体养殖体系,提高池塘利用率,可自行净化水质,还能增加额外创收。还能增加额外创收。还能增加额外创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


[0001]本技术涉及中华鳖养殖塘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

技术介绍

[0002]中华鳖养殖塘,是专用于人工养殖甲鱼的池塘,目前的中华鳖养殖塘,仅能够用于养殖甲鱼,无法在池塘中种植农作物(水稻),池塘利用率小,无法带来额外收入,如何能够实现稻鳖共生的立体养殖体系,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额外创收,是现有中华鳖养殖塘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也是该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包括砖块砌成的塘体,所述塘体两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两个导向框,直对着的两个所述导向框之间设置有撑杆,所述撑杆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浮台,所述浮台两侧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木板和中华鳖晒背台,所述塘体两侧的内壁上还固定有踩踏台。
[0006]优选的,所述浮台上开设有多个座孔。
[0007]优选的,所述浮台底部的四角处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中心处开设有穿孔,且所述穿孔的内壁上黏固有橡胶圈,所述撑杆紧插在橡胶圈中。
[0008]优选的,所述撑杆的两端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侧开设有边槽,所述导向框两侧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条,所述限位板条的内端伸至边槽中。
[0009]优选的,所述木板的外边侧两端还固定有拉环。<br/>[0010]优选的,所述塘体的底部铺设有淤泥层。
[0011]优选的,所述中华鳖晒背台倾斜伸至水中,且所述中华鳖晒背台的上表面黏固有防滑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在塘体内设置有可根据水位自行调整高度的浮台,可在浮台上种植水稻,利用水稻净化塘水,提高中华鳖养殖水质,同时也能够增加额外创收,在塘体的底部铺设有淤泥层,可放入甲鱼进行养殖,经对现有中华鳖养殖塘进行改进,实现上层种稻,下层养鳖的立体养殖体系,提高池塘利用率,可自行净化水质,还能增加额外创收,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从而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浮台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撑台与导向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塘体;2、导向框;3、撑杆;4、浮台;5、木板;6、座孔;7、中华鳖晒背台;8、踩踏台;9、滑块;10、穿孔;11、橡胶圈;12、限位板条;13、限位板;14、边槽;15、拉环;16、淤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实施例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包括砖块砌成的塘体1,塘体1两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两个导向框2,用于对撑杆3进行限位,避免撑杆3上的浮台4随风肆意漂浮,直对着的两个导向框2之间设置有撑杆3,撑杆3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浮台4,浮台4上开设有多个座孔6,将水稻钵体卡在座孔6中后,即可将水稻苗种植在水稻钵体中,实现水面无土种植,浮台4两侧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木板5和中华鳖晒背台7,木板5的外边侧两端还固定有拉环15,用于拉着浮台4移动,中华鳖晒背台7倾斜伸至水中,且中华鳖晒背台7的上表面黏固有防滑层,便于中华鳖爬出水面晒背,塘体1两侧的内壁上还固定有踩踏台8,有利于收稻和种稻,塘体1的底部铺设有淤泥层16,用于中华鳖冬眠。
[0022]本实施例中,浮台4底部的四角处固定有滑块9,滑块9的中心处开设有穿孔10,且穿孔10的内壁上黏固有橡胶圈11,撑杆3紧插在橡胶圈11中,便于对浮台4进行固定,同时便于拉动浮台4移动,从而调整浮台的位置,也方便种稻和收稻。
[0023]本实施例中,撑杆3的两端固定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的两侧开设有边槽14,导向框2两侧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板条12,限位板条12的内端伸至边槽14中,在水位升降时,可确保撑杆3随着水位平稳升降,从而自动调整高度,保证水稻根部始终伸至水中。
[0024]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将中华鳖投放到塘体1中,然后将水稻钵体放入座孔6中,将水稻苗种植在水稻钵体中,让水稻漂浮的塘体1上层,实现无土种植,再然后人员站在踩踏台8上,用木棍顶在木板5的中部,将浮台4推至塘体1的中部,调整浮台4的位置,中华鳖进入塘体1中,可投喂食物进行养殖,冬季中华鳖可钻入淤泥层16中冬眠,温度上升后,中华鳖可爬上中华鳖晒背台7晒背,当水位下降时,浮台4压着撑杆3下降,撑杆3端部的限位板13下滑,同理,水位上升时,浮台4带着撑杆3上升,撑杆3端部的限位板13也随着上升,限位板条12对限位板13进行限位,确保其只能上下移动,从而自行调整浮台4的高度,确保水稻钵体内的水稻根部始终位于水中,可持续吸收水中的养分和净化水质,收稻时,两名作业人员踩在踩踏台8上,用带有钩子的木棍勾住木板5边侧上的拉环15,同时用力将浮台4拉到塘体1的边上,方便收稻和种植水稻,经对现有中华鳖养殖塘进行改进,实现上层种稻,下层养鳖的立体养殖体系,提高池塘利用率,可自行净化水质,还能增加额外创收,针对现有技术中
的不足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从而提高实用性。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华鳖立体养殖塘,包括砖块砌成的塘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塘体(1)两侧的内壁上固定有两个导向框(2),直对着的两个所述导向框(2)之间设置有撑杆(3),所述撑杆(3)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浮台(4),所述浮台(4)两侧的端面上分别固定有木板(5)和中华鳖晒背台(7),所述塘体(1)两侧的内壁上还固定有踩踏台(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立体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台(4)上开设有多个座孔(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立体养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台(4)底部的四角处固定有滑块(9),所述滑块(9)的中心处开设有穿孔(10),且所述穿孔(10)的内壁上黏固有橡胶圈(11),所述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杨虎城向静江为民章铭周培兵郭超
申请(专利权)人:湘阴县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