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鱼分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295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鱼分级装置,包括底座板、侧撑板、分级箱、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底座板的上表面两端焊接有侧撑板,两个侧撑板之间设置有分级箱,分级箱上部的两端中心处分别固定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侧撑板上,分级箱上部和底部的板面上分别开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上开口内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杆,下开口内固定有多个第二挡杆,该种甲鱼分级装置,便于对不同大小的甲鱼进行分级区分,一次性即可区分出三种级别的甲鱼,省时省力,精准度高,再者也可摇晃分级箱,加快甲鱼分级的速度,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捷,采用机械化代替人工分级,便于对大量的甲鱼进行分级区分。便于对大量的甲鱼进行分级区分。便于对大量的甲鱼进行分级区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鱼分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渔业领域,具体为一种甲鱼分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甲鱼,甲鱼,学名鳖,又称水鱼、团鱼、鼋鱼,是人们喜爱的滋补水产佳肴,它无论蒸煮、清炖,还是烧卤、煎炸,都风味香浓,营养丰富,甲鱼还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疗价值,甲鱼在养殖时,同池投放甲鱼苗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差异悬殊,影响整体生长效果,同时合理分养,也利于管理,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改进。
[0003]目前,在分类甲鱼时,都是人工通过肉眼观察大小进行分级,此种分级方式速度慢,效率低,精准度低,费时费力,不便于对大量的甲鱼进行分级区分。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甲鱼分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甲鱼分级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甲鱼分级装置,包括底座板、侧撑板、分级箱、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底座板的上表面两端焊接有侧撑板,两个所述侧撑板之间设置有分级箱,用于装入甲鱼进行分级,所述分级箱上部的两端中心处分别固定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侧撑板上,用于转动和摇晃分级箱,所述分级箱上部和底部的板面上分别开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内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杆,所述下开口内固定有多个第二挡杆,用于让不同体积的甲鱼落下分级。
[0007]优选的,所述分级箱长方体结构,所述分级箱的边侧开设有料口,且所述料口上设置有盖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外端上固定有转把,且所述第一转杆上套套固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边缘处均匀开设有四个定位孔,且靠近定位盘的侧撑板上也开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盘通过插销固定于侧撑板上。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外端上固定有转把,且所述第一转杆上套套固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边缘处均匀开设有四个定位孔,且靠近定位盘的侧撑板上也开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盘通过插销固定于侧撑板上。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杆的两端固定于上开口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挡杆等距分布,相邻两个第一挡杆之间的间距为4cm。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杆的两端固定于下开口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挡杆等距分布,相邻两个第二挡杆之间的间距为6c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分级箱上开设有两个开口,并在开口上分别设置有两组挡杆,且两组挡杆的间距不同,便于对不同大小的甲鱼进行分级区分,一次性即可区分出三种级别的甲鱼,省时省力,精准度高,通过在分级箱的两
端设置有转杆,可利用转杆带着分级箱转动,便于快速调整的开口的朝向,有助于调整区分级别,再者也可摇晃分级箱,加快甲鱼分级的速度,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捷,采用机械化代替人工分级,便于对大量的甲鱼进行分级区分。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甲鱼分级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分级箱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分级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座板;2、侧撑板;3、分级箱;4、第一转杆;5、第二转杆;6、上开口;7、下开口;8、第一挡杆;9、第二挡杆;10、盖板;11、转把;12、定位盘;13、插销;14、接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实施例
[0019]如图1

3所示,一种甲鱼分级装置,包括底座板1、侧撑板2、分级箱3、第一转杆4、第二转杆5、第一挡杆8和第二挡杆9,底座板1的上表面两端焊接有侧撑板2,两个侧撑板2之间设置有分级箱3,用于装入甲鱼进行分级,分级箱3上部的两端中心处分别固定有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侧撑板2上,用于固定和转动分级箱3,分级箱3上部和底部的板面上分别开设有上开口6和下开口7,上开口6内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杆8,下开口7内固定有多个第二挡杆9,用于对甲鱼进行分级区分。
[0020]本实施例中,分级箱3长方体结构,分级箱3的边侧开设有料口,且料口上设置有盖板10,便于让开口朝下进行分级和装入甲鱼。
[0021]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杆4的外端上固定有转把11,且第一转杆4上套套固有定位盘12,定位盘12的边缘处均匀开设有四个定位孔,且靠近定位盘12的侧撑板2上也开设有一个定位孔,定位盘12通过插销13固定于侧撑板2上,用于对分级箱3进行定位固定,有利于停放分级箱3让甲鱼在分级箱3内爬动,便于主动分级。
[0022]本实施例中,底座板1上放置有接料箱14,用于接住分级后的甲鱼。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杆8的两端固定于上开口6的内壁上,且第一挡杆8等距分布,相邻两个第一挡杆8之间的间距为4cm,便于分级出小体积的甲鱼。
[0024]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杆9的两端固定于下开口7的内壁上,且第二挡杆9等距分布,相邻两个第二挡杆9之间的间距为6cm,便于分级出大体积的甲鱼。
[0025]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使用此甲鱼分级装置时,首先,拔掉固定定位盘12的插销13,双手握住转把11转动第一转杆4,从而带着分级箱3转动,让盖板10朝上,再然后打开盖板10,将待分级的甲鱼倒入分级箱3中,再然后盖上盖板10,再然后转动第一转杆4,将上开口6转到下方,即让其直对着接料箱14,此时体积小的甲鱼就会经第一挡杆8之间的间隙
落下(身体厚度小于4cm),体积大的甲鱼留在分级箱3中(身体厚度大于6cm),再然后来回摆动分级箱3,让甲鱼在分级箱3内摇晃,可让小甲鱼全部落下,直至没有小甲鱼落下即可,再然后抬走接料箱14倒出甲鱼,以此完成一次分级,再然后将接料箱14放在底座板1上,再然后翻转分级箱3,让下开口7朝下,此时体积大的甲鱼(身体厚度在4至6cm之间)就会从第二挡杆9的间隙落下,再来回摆动分级箱3,以便加快分级速度,同时有利于进行彻底分级,待没有甲鱼落下后,抬走接料箱14,倒出甲鱼,最后再打开盖板10取出体积最大的甲鱼,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简捷,采用机械化代替人工分级,一次性即可区分出三种级别的甲鱼,省时省力,精准度高,便于对大量的甲鱼进行分级区分,需要说明的是:挡杆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和调整,以便满足分级要求,本申请中的间距仅是一个举例数据,并非固定参数。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鱼分级装置,包括底座板(1)、侧撑板(2)、分级箱(3)、第一转杆(4)、第二转杆(5)、第一挡杆(8)和第二挡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的上表面两端焊接有侧撑板(2),两个所述侧撑板(2)之间设置有分级箱(3),所述分级箱(3)上部的两端中心处分别固定有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所述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5)分别通过轴承连接在侧撑板(2)上,所述分级箱(3)上部和底部的板面上分别开设有上开口(6)和下开口(7),所述上开口(6)内固定有多个第一挡杆(8),所述下开口(7)内固定有多个第二挡杆(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鱼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箱(3)长方体结构,所述分级箱(3)的边侧开设有料口,且所述料口上设置有盖板(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鱼分级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章铭向静江为民吕佳黄五洋刘航谢喜灿舒志权
申请(专利权)人:湘阴县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