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22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涉及车辆行驶安全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测距装置、控制系统、预警系统和制动装置,两个测距装置分别设置于左车灯和右车灯的上方,两个测距装置均位于前挡风玻璃的下方,测距装置采用激光测距,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路线能够绕竖直轴转动以扩大检测范围,测距装置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制动装置能够对车轮进行制动,预警系统能够发出警报声音;控制系统根据测距装置所检测到的道路弱势群体与车辆的距离以及车辆的速度来控制制动装置对车轮进行制动并能够控制预警系统能够发出警报声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能够解决客车转弯时左右两侧、车尾、A柱盲区大的问题。区大的问题。区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行驶安全
,特别是涉及一种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了当下各车企和高校研究的热点。其中以商用车为代表的城市客车虽然行驶的路线单一,但是城市客车启停频繁,与道路弱势群体安全息息相关,因其引发的事故往往结果较为惨痛、影响恶劣而尤为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此类事故中视觉盲区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解决城市客车盲区碰撞问题一直是汽车安全面临的困难。
[0003]城市客车本身就具有自身结构长、体积大、驾驶舱高等情况,因此也导致不可避免地存在视觉盲区,同时受到复杂道路路况的影响、交叉路口绿化台的遮挡影响以及驾驶员驾驶舱高等问题,会形成比轿车更大的视觉盲区。其中影响城市客车的盲区主要为:左右两侧、车尾、A柱等。特别是当客车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时,视野会被车辆A柱部分遮挡,同时因为车身长的原因,转弯侧会产生更大的视觉盲区。
[0004]目前主流的客车盲区解决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从客车自身结构出发,通过更改结构,尽可能减少盲区,比如优化车辆A柱和驾驶舱位置等;第二类,依赖于道路基础设施,通过修改绿化台形状和绿化植被等等来减少视觉盲区,也可以通过安装弯道和路口的转角反光镜等;第三类,通过依赖各类传感器的盲区障碍检测;
[0005]针对城市客车,本身具有车身长和体积大的特点,通过第一类对其结构做改进不现实;依赖于道路的基础设施成本过高,对外界环境要求高,因此第二类不实用;依赖传感器的融合,需要许多传感器。成本高且融合处理复杂,传感器容易受外界影响,精度不高,第三类也很难在客车上落地。
[0006]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客车转弯时左右两侧、车尾、A柱盲区大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包括:两个测距装置、控制系统、预警系统和制动装置,两个所述测距装置分别设置于左车灯和右车灯的上方,两个所述测距装置均位于前挡风玻璃的下方,所述测距装置采用激光测距,所述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路线能够绕竖直轴转动以扩大检测范围,所述测距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制动装置能够对车轮进行制动,所述预警系统能够发出警报声音;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测距装置所检测到的道路弱势群体与车辆的距离以及车辆的速度来控制所述制动装置对车轮进行制动并能够控制所述预警系统能够发出警报声音。
[0010]优选的,所述制动装置采用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制动时,所述控制系统将各车轮的制动力需求传输至各车轮的控制单元中,各控制单元根据动力需求控制制动执行器进行制动。
[0011]优选的,所述测距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驱动电机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所述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所述激光发射器能够绕竖直轴摆动地设置于车辆上,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激光发射器摆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0012]常态下,所述激光发射器朝车辆的正前方发射激光;
[0013]当所述车辆左转时,两个所述测距装置中的所述驱动电机均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朝左侧旋转;旋转角度为车辆前车轮旋转角度的两倍;
[0014]当所述车辆右转时,两个所述测距装置中的所述驱动电机均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朝右侧旋转;旋转角度为车辆前车轮旋转角度的两倍。
[0015]优选的,所述测距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反光镜、驱动电机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固定设置并用于朝向所述反光镜发射激光,所述反光镜用于将激光反射出去,所述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自道路弱势群体反射回来的激光,所述反光镜能够绕竖直轴摆动地设置于车辆上,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反光镜摆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0016]常态下,所述反光镜朝车辆的正前方反射激光;
[0017]当所述车辆左转时,两个所述测距装置中的所述驱动电机均控制所述反光镜朝左侧旋转;旋转角度为车辆前车轮旋转角度的两倍;
[0018]当所述车辆右转时,两个所述测距装置中的所述驱动电机均控制所述反光镜朝右侧旋转;旋转角度为车辆前车轮旋转角度的两倍。
[0019]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设置有碰撞时间安全阈值TTC
S
和紧急制动时间阈值T
EB
,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道路弱势群体与车辆的距离以及车辆的速度来计算出碰撞时间ttc;
[0020]当ttc≤TTC
S
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预警系统发出警报并进一步对ttc和T
EB
进行比较,当ttc>T
EB
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装置进行常规制动;
[0021]ttc≤T
EB
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制动装置进行紧急制动。
[0022]优选的,所述预警系统设置有两个预警器,分别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
[0023]车辆处于左转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左侧的所述预警器会发出碰撞预警声音来提醒道路弱势群体主动避让;
[0024]车辆处于右转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右侧的所述预警器会发出碰撞预警声音来提醒道路弱势群体主动避让;
[0025]在车辆紧急制动工况下,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两个所述预警器同时向道路弱势群体发出预警提醒声音。
[0026]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7]1.针对城市客车车身长,体积大,视觉盲区大系列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路线能够绕竖直轴转动以扩大检测范围,进而减少视觉盲区,提高客车安全性。
[0028]2.综合现有的检测系统安装位置过高和驾驶员驾驶视觉有限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将安装位置调整安装到前灯和前挡风玻璃之间,且左右相互配合,极大提高检测效率,减少驾驶
视觉盲区,解决1.3米以下检测盲区问题。
[0029]3.线控制动客车底盘、控制系统以及测距装置之间不存在复杂的连接结构,加工成本低,易落地。
[0030]4.对紧急情况的考虑因素不再是单一的紧急制动,而是在需要紧急制动的情况下同时触发左右预警器来提醒可能存在危险的道路弱势群体。
[0031]5.本专利技术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有实际应用价值,对提高城市客车安全性和减少交通事故有极大的帮助。
[003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适用范围广泛,上到大型货车、城市客车,下到家庭小型轿车,对减少视觉盲区提高车辆安全性有极大帮助。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测距装置、控制系统、预警系统和制动装置,两个所述测距装置分别设置于左车灯和右车灯的上方,两个所述测距装置均位于前挡风玻璃的下方,所述测距装置采用激光测距,所述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路线能够绕竖直轴转动以扩大检测范围,所述测距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制动装置能够对车轮进行制动,所述预警系统能够发出警报声音;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测距装置所检测到的道路弱势群体与车辆的距离以及车辆的速度来控制所述制动装置对车轮进行制动并能够控制所述预警系统能够发出警报声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采用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制动时,所述控制系统将各车轮的制动力需求传输至各车轮的控制单元中,各控制单元根据动力需求控制制动执行器进行制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驱动电机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所述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所述激光发射器能够绕竖直轴摆动地设置于车辆上,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激光发射器摆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常态下,所述激光发射器朝车辆的正前方发射激光;当所述车辆左转时,两个所述测距装置中的所述驱动电机均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朝左侧旋转;旋转角度为车辆前车轮旋转角度的两倍;当所述车辆右转时,两个所述测距装置中的所述驱动电机均控制所述激光发射器朝右侧旋转;旋转角度为车辆前车轮旋转角度的两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底盘视觉盲区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反光镜、驱动电机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固定设置并用于朝向所述反光镜发射激光,所述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勇孟昕石金明苏亮潘迪付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