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84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组合泵,包括机架、罗茨泵、螺杆泵、自清洗过滤所述罗茨泵和螺杆泵分别上下方位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外壳体、滤筒、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外壳体设有内腔、进气接口、清洗接口、出气接口和排气接口。所述滤筒安装在内腔中并对接进气接口和排气接口。所述进气管道一端对接所述罗茨泵的出气口,另一端对接进气接口和清洗接口,且设有切换阀。所述出气管道连接螺杆泵的进气口和外壳体的出气接口,并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排气管道一端连接外壳体的排气接口,并设有第二开关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在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自清洗功能,且尺寸小,符合组合泵紧凑的安装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泵。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泵应用场合多,需求量大,且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组合泵,例如将罗茨泵和螺杆泵依次串联使用的泵组,能够大幅度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和真空效果。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将空气中的粉尘吸入到螺杆泵内,在成螺杆泵易损坏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真空泵组中会加入过滤装置,能够对进入螺杆泵的空气进行过滤。然而,现有的真空泵一般结构较为紧凑,造成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的安装空间小,过滤装置的拆装均相对不便,给过滤装置的清洗带来麻烦,而一些带有自清洗功能的过滤装置,因其内部设有较为复杂的自清洗结构,造成整个过滤装置尺寸较大,难以在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安装,而一些外设的过滤装置,显然也不符合组合泵结构紧凑,控制尺寸的初衷,另外,现有的组合泵过滤装置,在清洗过程中,存在清洗时粉尘排出不彻底,粉尘逆向进入罗茨泵排气口的问题,由此可见,需针对组合泵的结构设置一种既简单,又具有较好自清洗效果的过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组合泵,包括机架、罗茨泵、螺杆泵、自清洗过滤器和机壳,其中,
[0004]所述罗茨泵和螺杆泵分别上下方位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自清洗过滤器的顶端对接所述罗茨泵的出气口,底端对接所述螺杆泵的进气口,所述机壳覆盖在所述机架上,并罩住所述机架、罗茨泵、螺杆泵和自清洗过滤器。
[0005]具体的,所述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外壳体、滤筒、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
[0006]所述外壳体设有内腔,且设有进气接口、清洗接口、出气接口和排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和清洗接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顶端,所述出气接口和排气接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端。
[0007]所述滤筒安装在内腔中,顶端对接所述进气接口,底端对接所述排气接口。
[0008]所述进气管道的顶端对接所述罗茨泵的出气口,底端设有两个支路,一支路对接所述外壳体的进气接口,另一支路对接所述清洗接口,且两支路之间设有切换阀。
[0009]所述出气管道连接所述螺杆泵的进气口和外壳体的出气接口。所述出气管道设有第一开关阀。
[0010]所述排气管道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体的排气接口,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机壳外部,能够将粉尘排放到组合泵外,或者排放到组合泵外部对接的粉尘收集/清理设备。所述排气管道设有第二开关阀。
[0011]正常使用时,所述切换阀切换到对接所述外壳体进气接口的一路,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关闭,此时,所述罗茨泵将抽吸的空气输送到螺杆泵内,且空气由所述自清洗过滤器进行过滤。当过滤器需要清洗时,将所述切换阀切换到对接所述清洗接
口的一路,并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罗茨泵排出的气通过所述清洗接口进入所述过滤器内,并从外到内进入所述滤筒,将卡在滤筒内侧的粉尘吹落并通过所述排气接口吹出,实现滤筒的吹洗。
[0012]本技术设置在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自清洗功能,且尺寸小,符合组合泵紧凑的安装要求。
[0013]优选的,所述进气接口延伸到所述滤筒内并设有止逆组件,可以防止清洗滤筒时,粉尘飞入所述进气接口内,造成粉尘排放不彻底问题。
[0014]优选的,所述止逆组件包括导杆、盖板和弹簧。所述进气接口的端部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导孔。所述导杆的数量与导孔一致并滑动安装在各个打孔上。所述导杆的一端与安装环之间套设有预紧的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盖板封盖/打开所述进气接口。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环和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圈,可提高密封程度。
[0016]优选的,为避免密封圈被吹落,将其安装在安装环这一侧。所述安装环设有朝向所述盖板的环形槽,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环形槽内。
[0017]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围成的圈的直径,当所述密封圈脱落时,会卡在导杆上而不会掉落并干涉到底部的部件,例如造成自清洗部件不会转动。
[0018]优选的,所述自清洗过滤器还包括两压强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滤筒的内侧和外侧,通过实时对比所述滤筒内外两侧的压强,判断所述滤筒是否堵塞严重,是否需要清洗。
[0019]优选的,所述自清洗过滤器内设有毛刷清洗组件,所述毛刷清洗组件包括风叶和扫刷件。所述排气接口延伸到所述滤筒内。所述风叶转动安装在所述排气接口内,且转轴平行所述排气接口的轴。所述扫刷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风叶的转轴,并由所述风叶带动转动,扫刷所述滤筒的内壁。
[0020]优选的,所述扫刷件包括转动杆、支臂和毛刷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与所述风叶的转轴固定。所述毛刷杆由若干根,围绕所述转动杆设置,外侧设有毛刷并接触所述滤筒的内壁,内侧通过所述支臂连接所述转动杆。
[0021]优选的,为了提高所述转动杆的安装稳定性,所述转动杆向上延伸并通过一导向孔转动对接所述盖板。
[0022]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在罗茨泵和螺杆泵之间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自清洗功能,且尺寸小,符合组合泵紧凑的安装要求;
[0024]2、在所述进气接口处设置止逆组件,可以防止清洗滤筒时,粉尘飞入所述进气接口内,造成粉尘排放不彻底问题;
[0025]3、为避免密封圈被吹落,将其安装在安装环这一侧,另外,密封圈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围成的圈的直径,当所述密封圈脱落时,会卡在导杆上而不会掉落并干涉到底部的部件,例如造成自清洗部件不会转动;
[0026]4、在所述排气接口内设置风叶,可以利用排气口的高速高压气流带动自清洗组件,提高滤筒的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00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8]其中:
[0029]图1是一种组合泵的轴侧视图一;
[0030]图2是一种组合泵的轴侧视图二;(隐藏壳体)
[0031]图3是一种组合泵的轴侧视图三;(隐藏壳体)
[0032]图4是一种组合泵的正视图;(隐藏壳体)
[0033]图5是一种组合泵的侧视图;(隐藏壳体)
[0034]图6是一种组合泵的剖视图;(隐藏壳体)
[0035]图7是一种组合泵的局部放大图一;(隐藏壳体)
[0036]图8是一种组合泵的局部放大图二;(隐藏壳体)
[0037]图9是自清洗过滤器的正视图;
[0038]图10是自清洗过滤器的剖视图一;
[0039]图11是自清洗过滤器的剖视图二;
[0040]图12是自清洗过滤器的剖视图三;
[0041]图1到图12中的标识分别是:机架1、罗茨泵2、螺杆泵3、自清洗过滤器4、外壳体41、进气接口411、清洗接口412、出气接口413、排气接口414、滤筒42、进气管道43、切换阀4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泵,包括机架、罗茨泵、螺杆泵、自清洗过滤器和机壳;所述罗茨泵和螺杆泵分别上下方位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自清洗过滤器的顶端对接所述罗茨泵的出气口,底端对接所述螺杆泵的进气口,所述机壳覆盖在所述机架上,并罩住所述机架、罗茨泵、螺杆泵和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外壳体、滤筒、进气管道、出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外壳体设有内腔,且设有进气接口、清洗接口、出气接口和排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和清洗接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顶端,所述出气接口和排气接口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端;所述滤筒安装在内腔中,顶端对接所述进气接口,底端对接所述排气接口;所述进气管道的顶端对接所述罗茨泵的出气口,底端设有两个支路,一支路对接所述外壳体的进气接口,另一支路对接所述清洗接口,且两支路之间设有切换阀;所述出气管道连接所述螺杆泵的进气口和外壳体的出气接口;所述出气管道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排气管道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体的排气接口,另一端延伸到所述机壳外部并设有第二开关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口延伸到所述滤筒内并设有止逆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组件包括导杆、盖板和弹簧;所述进气接口的端部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导孔;所述导杆的数量与导孔一致并滑动安装在各个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军李坤生
申请(专利权)人:力源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