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67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属于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全地形车座椅缓震结构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和座椅骨架,座椅缓震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和车架之间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对座椅骨架进行支撑且该座椅骨架受外力时能向下移动并挤压该弹性支撑件,所述座椅骨架与车架之间还设有减震块,该减震块所述减震块连接于座椅骨架上并且与车架沿上下方向具有间隙,或者减震块连接于与所述车架上并且与座椅骨架沿上下方向具有间隙。本座椅缓震结构整体舒适性更优。舒适性更优。舒适性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全地形车
,涉及一种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全地形车往往不是行走在铺装路面上,会产生较大的颠簸,对其座椅的设置也有特殊的要求。
[0003]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735173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座椅底板、软垫以及底架组件,所述软垫设置在所述座椅底板上,所述座椅底板通过所述底架组件与车架连接,所述座椅底板一体化注塑成型。
[0004]上述座椅导致行车颠簸时仅依赖座椅表面软垫进行缓震,导致缓震效果不佳,难以满足用户不同颠簸环境下的舒适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全地形车的座椅舒适性差。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和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座椅缓震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和车架之间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对座椅骨架进行支撑且该座椅骨架受外力时能向下移动并挤压该弹性支撑件,所述座椅骨架与车架之间还设有减震块,该减震块所述减震块连接于座椅骨架上并且与车架沿上下方向具有间隙,或者减震块(4)连接于与所述车架上并且与座椅骨架沿上下方向具有间隙。
[0008]车架为车身部件的安装和承载的框架主体,座椅骨架是车座椅的支撑骨架,用以支撑乘员的载荷并保证座体的造型;在座椅骨架和车架之间设置弹性支撑件,使弹性支撑件上下两侧分别作用于座椅骨架和车架上,座椅骨架连接在车架不会脱出但可相对上下微量活动,即弹性支撑件会初步形变对座椅骨架形成支撑力阻止座椅骨架继续靠近车架,当乘员开始受颠簸时载荷作用于座椅骨架上可通过弹性支撑件压缩形变消耗和传导,同时避免座椅与车架之间刚性接触,而减震块连接在座椅骨架上与车架之间留有上下方向的间隙,或连接在车架上与座椅骨架之间留有上下方向的间隙,当产生较大颠簸使时乘员回落使弹性支撑件压缩形变至较大程度,进而减震块处的间隙消除,此时减震块会沿上下方向与车架和座椅骨架均产生弹性作用力,进而配合弹性支撑件共同通过形变压缩来吸收进一步的冲击载荷,这样对于小幅度的颠簸通过弹性支撑件即可实现吸收,此过程中弹性支撑件产生相对较大的形变使乘员收到的作用力更轻柔提升舒适性,对于幅度较大的颠簸则减震块与弹性支撑件同时作用,在座椅骨架有限的活动行程内分级吸收冲击载荷以避免座椅骨架与车架之间产生刚性碰撞,保证乘员在颠簸过程中始终受到缓冲作用,提升整体舒适
性。
[0009]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所述减震块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弹性模量。这样减震块在与车架作用时其单位行程内吸收的载荷和能量更多,即在充分避免座椅朝下刚性接触的情况下保证舒适性。
[0010]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所述座椅骨架的前端与所述车架铰接配合,所述减震块靠近该座椅骨架的后端布置。本申请中的前后左右均是以全地形车车架的前后左右为基准,这样座椅骨架在相对车架活动时可绕前端铰接位置上下摆动,即座椅活动的幅度集中在座椅后侧,这样利于使颠簸产生时乘员的臀部得到更大的缓冲行程,即舒适性更佳。
[0011]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所述减震块的底面具有左右贯通的容置缺口,所述车架上具有左右方向设置的锁杆,所述锁杆位于所述容置缺口且与该容置缺口的内壁沿前后方向限位配合,所述座椅骨架的后端连接有可前后摆动的锁钩,所述锁钩与所述锁杆勾接并于锁杆下侧竖向限位配合。这样锁杆在与减震块作用的过程中两者可相互约束,利于保证颠簸过程锁杆与减震块的相对位置稳定,同时容置缺口的内壁与锁杆相对运动利于通过摩擦进一步削减传递至座椅骨架的颠簸能量;此外锁钩与锁杆勾接可保证座椅骨架和车架的稳定连接状态,避免座椅骨架朝上脱出,且锁钩与容置缺口配合将锁杆外周包围,使座椅骨架相对车架朝前后方向或向下活动都会得到缓冲,保证舒适性,朝上颠簸时座椅骨架相对车架朝上活动到一定程度时锁钩会与锁杆刚性接触快速消除冲击能量,由于此过程红乘员同步向上颠簸不会造成不适,利于快速消除颠簸能量避免在受到较大颠簸冲击后弹性支撑件和减震块需要反复多次形变吸能,改善舒适性。
[0012]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所述座椅骨架的底部固连有敞口朝下的容置盒,所述减震块嵌设并连接于所述容置盒内,该减震块部分伸出所述容置盒的敞口。这样容置盒可为减震块提供限位,即减震块在压缩过程中其位置不易发生偏移,可间接提高减震块的弹性模量,可使减震块与弹性支撑件使用相同材质,保证舒适性的条件下利于节约成本。
[0013]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所述容置盒的左右两侧壁具有与所述容置缺口位置相对的定位槽口,所述定位槽口的内缘绕所述容置缺口的外围布置。这样对于颠簸载荷十分大的极端情况,减震块压缩量大增而使定位槽口的内缘与锁杆接触,利于保护减震块的使用寿命。
[0014]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所述锁钩与该座椅骨架之间设有弹簧件,所述锁钩在所述弹簧件的作用下始终具有与所述锁杆勾接的趋势。这样利于在颠簸过程中保持锁钩与锁杆的勾接状态,保证座椅骨架稳定,同时在颠簸过程中弹簧件会不断消耗颠簸能量,利于降低反复颠簸的幅度。
[0015]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所述减震块有至少两个且分别布置于所述座椅骨架的左右两侧。这样座椅骨架的左右两侧均得到减震块的支撑缓冲作用,利于使座椅骨架中部的坐感更舒适稳定。
[0016]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每个所述减震块的前后两侧均布置有所述弹性支撑件。这样减震块形变过程中其前后两侧的弹性支撑件具有相接近的弹性模量,利于使座椅骨架底部弹性模量的分布更规则,在不同阶段乘员所感受座椅骨架的载荷反馈位置
更接近一致。
[0017]在上述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中,所述锁钩沿左右方向靠近所述减震块布置。这样利于锁钩与容置缺口配合对锁杆外周形成更接近闭环的约束,减少锁杆挠度或弯曲对座椅缓震效果的影响。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19]本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对于小幅度的颠簸通过弹性支撑件即可实现吸收,此过程中弹性支撑件产生相对较大的形变使乘员收到的作用力更轻柔提升舒适性,对于幅度较大的颠簸则减震块与弹性支撑件同时作用,在座椅骨架有限的活动行程内分级吸收冲击载荷以避免座椅骨架与车架之间产生刚性碰撞,保证乘员在颠簸过程中始终受到缓冲作用,提升整体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的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1)和座椅骨架(2),其特征在于,缓震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2)和车架(1)之间的弹性支撑件(3),所述弹性支撑件(3)对座椅骨架(2)进行支撑且该座椅骨架(2)受外力时能向下移动并挤压该弹性支撑件(3),所述座椅骨架(2)与车架(1)之间还设有减震块(4),所述减震块(4)连接于座椅骨架(2)上并且与车架(1)沿上下方向具有间隙,或者减震块(4)连接于所述车架(1)上并且与座椅骨架(2)沿上下方向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块(4)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弹性支撑件(3)的弹性模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骨架(2)的前端与所述车架(1)铰接配合,所述减震块(4)靠近该座椅骨架(2)的后端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地形车的座椅缓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块(4)的底面具有左右贯通的容置缺口(41),所述车架(1)上具有左右方向设置的锁杆(11),所述锁杆(11)位于所述容置缺口(41)且与该容置缺口(41)的内壁沿前后方向限位配合,所述座椅骨架(2)的后端连接有可前后摆动的锁钩(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伟陈冬冬杨蒙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