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非接触电导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5202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非接触电导测量装置。它包括信号发生器、电感模块、绝缘测量管道、激励电极、检测电极、双屏蔽结构、整流滤波电路、数据采集模块、计算机,双屏蔽结构包括激励电极的金属屏蔽层、电压跟随器和检测电极的金属屏蔽层。通过双屏蔽结构的使用,彻底地消除了寄生电容的影响,同时,利用谐振状态下,感抗和容抗相消的原理,克服了电极-管壁-导电液体所形成的耦合电容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寄生电容和耦合电容的影响,扩大了电导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分辨率,相应的装置具有量程宽、灵敏度高、非接触式等优点,为解决管道中导电液体电导测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导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 的非接触电导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液相体系广泛存在于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环保和冶金等工业领域,电导 率是液体的基本物理参数之一,因此,液体电导率的在线测量对科研和生产具 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电导测量方法主要为接触式测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接触式 电导测量方法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并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接触式电 导测量方法由于电极与被测液体直接接触,存在电极极化效应和电化学腐蚀等 问题。1998年,在Gas, et al. 1980年首次提出了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测量方法 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较为复杂的四电极结构),A. J. Zema皿,et al.和J. A. R da Silva,etal.提出了两电极结构的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测量新方法,该方法是在 绝缘管道的外壁安装两个环状电极,即激励电极和探测电极,两个电极间隔一 定的距离,电极、绝缘管道和管道中的导电液体形成耦合电容,管道内导电液 体等效为一个电阻。贝U,两电极,绝缘管道和导电液体构成一个串联交流通路, 在激励电极上施加交流电压,在探测电极上即可测得反映管道中液体电导率的 交流电流。基于该新方法,电导率测量过程中,电极不与液体接触,有效地避 免了传统接触式电导测量方法存在的电极极化和电化学腐蚀等问题,并且具有 电极结构简单,鲁棒性好等优点,因此,该方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科研工作 者的重视,在分析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并 展示出了该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好的发展潜力。然而,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电导测量方法,现有的各种电容耦合式非接触 电导测量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在测量范围和分辨率等方面还未能完全满足曰 益提高的测量要求。现有的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测量装置中所用的屏蔽多为 普通的接地屏蔽,这种屏蔽无法彻底消除寄生电容的影响,从而影响测量范围 和分辨率。并且电极一绝缘管壁一导电液体形成的耦合电容也是导致测量范围 小、灵敏度低的原因之一。如前所述,采用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测量方法, 其测量回路相当于一个串联交流通路。在串联交流通路中,导电液体等效为一个电阻,它产生的电阻抗是有用信号。而耦合电容产生的额外电阻抗是对电导 测量不利的背景信号,导致电导测量的分辨率和测量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本实 用新型针对这一现状,引入了一种新的双屏蔽结构,彻底消除了寄生电容的影 响,同时利用串联谐振的思想消除了耦合电容的影响,提高了测量分辨率,扩 大了测量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枝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基于双 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非接触电导测量装置。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非接触电导测量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电感 模块、绝缘测量管道、激励电极、检测电极、双屏蔽结构、整流滤波电路、数 据采集模块、计算机,双屏蔽结构包括激励电极的金属屏蔽层、电压跟随器和 检测电极的金属屏蔽层,在绝缘测量管道的外壁安装有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 激励电极的外围设有金属屏蔽层,电压跟随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激励电极和 其金属屏蔽层相连,检测电极的外围设有接地的金属屏蔽层,激励电极经电感 模块与信号发生器相连接,检测电极依次与整流滤波电路、数据采集模块、计 算机相连接。所述的双屏蔽结构为电压跟随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激励电极相连,负向输 入端与激励电极的金属屏蔽层相连,检测电极的金属屏蔽层接地。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有益效果(1) 双屏蔽结构方法的使用,彻底消除了寄生电容的影响。(2) 线性度好,谐振状态时电路的总阻抗与被测电阻R线性相关,且谐振 频率与被测液体无关,可以预先设定,容易实施。(3) 测量方式为非接触式,有效地避免了接触式电导测量方法存在的电极 极化和电化学腐蚀等问题,同时避免了对液体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的测量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双屏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双屏蔽结构沿管截面方向的剖面图4是本技术的电导检测的等效电路图5是本技术的电导检测的简化的等效电路图中信号发生器l、电感模块2、绝缘测量管道3、激励电极4、检测电极5、双屏蔽结构6、整流滤波电路7、数据采集模块8、计算机9、激励电极的金属屏蔽层IO、电压跟随器ll、检测电极的金属屏蔽层1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 3所示,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非接触电导测量装置包 括信号发生器l、电感模块2、绝缘测量管道3、激励电极4、检测电极5、双屏 蔽结构6、整流滤波电路7、数据采集模块8、计算机9,双屏蔽结构包括激励 电极的金属屏蔽层10、电压跟随器11和检测电极的金属屏蔽层12,在绝缘测 量管道的外壁安装有激励电极4和检测电极5,激励电极4的外围设有金属屏蔽 层10,电压跟随器1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激励电极4和其金属屏蔽层10相连, 检测电极5的外围设有接地的金属屏蔽层12,激励电极4经电感模块2与信号 发生器l相连接,检测电极5依次与整流滤波电路7、数据采集模块8、计算机 9相连接。所述的双屏蔽结构为电压跟随器11的正向输入端与激励电极4相 连,负向输入端与激励电极的金属屏蔽层10相连,检测电极的金属屏蔽层12 接地。利用该装置测量液体电导的流程为信号发生器输出交流电压的频率为谐振频率,交流电压通过电感后加在激励电极上,在检测电极上得到能够反映液 体电导率的电流信号,经采样、放大、整流及滤波后,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送至 计算机处理并显示。如图4所示,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测量装置的等效电路为信号发生器的一端与电感的一端相连(电感的内阻r),电感的另一端与激励电极和其金属屏蔽层所形成的第一寄生电容的一端、激励电极和绝缘测量管道内的导 电液体所形成的第一耦合电容、电压跟随器的正向输入端相连,第一寄生电容 的另一端与电压跟随器的反向输入端相连,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其负向输入 端、两电极的金属屏蔽层所形成的第三寄生电容的一端相连,检测电极和绝缘 测量管道内的导电液体所形成的第二耦合电容一端与导电液体形成的电阻的一 端相连、另一端与检测电极和其金属屏蔽层所形成的第二寄生电容的一端相连 接,第二寄生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寄生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双屏蔽结构的工作原理是电压跟随器的两端与激励电极和其金属屏蔽层 分别连接,激励电极和其金属屏蔽层是等电位的,消除了第一寄生电容的影响, 第二寄生电容一端通常与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整流滤波电路的入口)相 连,另一端接地,第二寄生电容对测量也没有影响,第三寄生电容一端与电压 跟随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接地,流经第三寄生电容的电流并不流经测量通路,第三寄生电容对测量也没有影响。通过双屏蔽结构的使用,可以彻底消除 寄生电容的影响。如图5所示,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测量装置的简化的等效电路为 信号发生器的一端与电感的一端相连,电感的另一端与激励电极和绝缘测量管 道内的导电液体所形成的第一耦合电容相连,检测电极和绝缘测量管道内的导 电液体所形成的第二耦合电容与导电液体形成的电阻相连。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的频率为谐振频率,电感的感抗与两个耦合电容的容 抗抵消,电路呈现纯阻性,总阻抗为被测液体电阻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双屏蔽结构和串联谐振的非接触电导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器(1)、电感模块(2)、绝缘测量管道(3)、激励电极(4)、检测电极(5)、双屏蔽结构(6)、整流滤波电路(7)、数据采集模块(8)、计算机(9),双屏蔽结构包括激励电极的金属屏蔽层(10)、电压跟随器(11)和检测电极的金属屏蔽层(12),在绝缘测量管道的外壁安装有激励电极(4)和检测电极(5),激励电极(4)的外围设有金属屏蔽层(10),电压跟随器(1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激励电极(4)和其金属屏蔽层(10)相连,检测电极(5)的外围设有接地的金属屏蔽层(12),激励电极(4)经电感模块(2)与信号发生器(1)相连接,检测电极(5)依次与整流滤波电路(7)、数据采集模块(8)、计算机(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黄志尧周鑫淼姜娓娓冀海峰王保良李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