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缸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15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缓冲结构,包括:侧围设有两个通油口的缸筒,一一对应装于缸筒两端的端盖和缸底,置于缸筒中的活塞,一端与活塞连接且另一端伸出端盖外的活塞杆,设于活塞外侧围与缸筒内侧围之间的矩形密封圈,两个分设于矩形密封圈两侧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设于活塞外侧围的通油环槽,一端与活塞一端贯通的阻尼孔,两端与通油环槽底面和阻尼孔另一端一一对应连通的连接孔,通油口沿缸筒轴向的尺寸大于活塞一端与通油环槽靠近活塞一侧边之间的距离。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结构,两端的缓冲机构结构相同,对间隙精度要求较低,零件加工方便且加工难度较小不易产生超差,装配后保证间隙大小满足要求容易,缓冲效果较好。果较好。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油缸缓冲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缸
,尤其是一种液压油缸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油缸的活塞在行程运行终了时,由于惯性力作用具有较大的动量,活塞与缸底或端盖发生碰撞会引起噪音,影响机械精度,甚至会使液压油缸损坏;在液压油缸中设置缓冲机构,以使活塞运动到快接近行程终了时速度逐渐减慢以避免碰撞;间隙缓冲机构是常用的缓冲机构,申请号:CN202222891338.3的中国专利涉及的一种缓冲性能高的液压油缸,在缸底这一端和前导套这一端设置有单向缓冲机构;前导套这一端的单向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套、第一挡圈、第一缓冲隔圈压圈和第一缓冲隔圈,缸底这一端的单向缓冲机构包括第二缓冲隔圈、第二缓冲隔圈压圈和第二挡圈和第二缓冲套;第一缓冲隔圈压圈的外圆面与前导套内侧壁相适配,第一缓冲隔圈压圈的内圆面与第一缓冲套的外圆面具有径向间隙,第一缓冲隔圈的内圆面与第一缓冲套的外圆面相适配;第二缓冲隔圈压圈的外圆面与缸底缓冲孔内侧壁相适配,第二缓冲隔圈压圈的内圆面与第二缓冲套的外圆面具有径向间隙,第二缓冲隔圈的内圆面与第二缓冲套的外圆面相适配。该采用间隙缓冲的液压油缸,存在前导套这一端的单向缓冲机构与缸底这一端的单向缓冲机构的结构不同,对间隙精度要求较高,零件加工麻烦且加工难度较大易产生超差,装配后保证间隙大小满足要求困难,导致缓冲效果较差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两端的缓冲机构结构相同,对间隙精度要求较低,零件加工方便且加工难度较小不易产生超差,装配后保证间隙大小满足要求容易,缓冲效果较好的液压油缸缓冲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对间隙精度要求较低,零件加工难度较小不易产生超差,液压油缸装配后间隙缓冲处的间隙大小能满足要求,缓冲效果较好的液压油缸缓冲结构。
[0004]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液压油缸缓冲结构,包括:侧围设有两个通油口的缸筒,一一对应装于缸筒两端的端盖和缸底,置于缸筒中将缸筒内分隔成无杆腔和有杆腔的活塞,一端与活塞连接且另一端伸出端盖外的活塞杆,设于活塞外侧围与缸筒内侧围之间的矩形密封圈,两个分设于矩形密封圈两侧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设于活塞外侧围的通油环槽,一端与活塞一端贯通的阻尼孔,两端与通油环槽底面和阻尼孔另一端一一对应连通的连接孔,通油口沿缸筒轴向的尺寸大于活塞一端与通油环槽靠近活塞一侧边之间的距离。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机构还包括:两个设于活塞外侧围的环形凹槽,两个设于活塞外侧围与缸筒内侧围之间且一一对应装于两个环形凹槽中的活塞环;两个环形凹槽一一对应位于两个通油环槽相对外侧边的外侧;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机构还包括:两个与缸筒外侧围连接且与两个通
油口一一对应连通的进油口;通油口包括:两个沿缸筒轴向分布的通油孔;两通油孔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一端与通油环槽靠近活塞一侧边之间的距离;通油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阻尼孔的直径为0.9mm至1.1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缸底与缸筒连接处的外侧围设有拆卸环槽;拆卸环槽外侧的宽度大于内侧的宽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塞杆的一端设有定位轴,与定位轴一端连接的螺杆;活塞设有套在定位轴外的定位孔和与螺杆螺接的螺孔;定位轴与定位孔适配。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轴与定位孔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塞杆的一端设有活塞杆倒角;螺杆一端设有螺杆倒角。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结构,通过矩形密封圈和两个活塞环分隔,对间隙尺寸误差要求较低,两端的缓冲机构结构相同,通过两个缓冲机构的阻尼孔实现缓冲,对间隙精度要求较低,零件加工方便且加工难度较小不易产生超差,装配后保证间隙大小满足要求容易,缓冲效果较好。通油口包括两个沿缸筒轴向分布的通油孔,通油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加工方便。阻尼孔的直径为0.9mm至1.1mm,利于提高缓冲效果。缸底与缸筒连接处的外侧围设有拆卸环槽,利于缸底拆卸。活塞杆的一端设有活塞杆倒角,螺杆一端设有螺杆倒角,利于装配。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通油口与无杆腔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缸筒1,通油孔2,进油口3,端盖4,缸底5,无杆腔6,有杆腔7,活塞8,定位轴9,活塞杆10,螺杆11,定位孔12,螺孔13,O形密封圈14,矩形密封圈15,通油环槽16,阻尼孔17,连接孔18,环形凹槽19,活塞环20,拆卸环槽21,活塞杆倒角22,螺杆倒角2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压油缸缓冲结构,包括:侧围设有两个通油口的缸筒1,通油口由两个沿缸筒1轴向分布的通油孔2构成,通油孔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两个与缸筒1外侧围焊接且与两个通油口一一对应连通的进油口3,一一对应装于缸筒1两端的端盖4和缸底5,置于缸筒1中将缸筒1内分隔成无杆腔6和有杆腔7的活塞8,一端设有一体构成的定位轴9的活塞杆10,与定位轴9一端一体构成连接的螺杆11,活塞8设有套在定位轴9外的定位孔12和与螺杆11螺接的螺孔13,定位轴9与定位孔12过渡配合,定位轴9与定位孔12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14,活塞杆10另一端伸出端盖4外。
[0019]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机构还包括:设于活塞8外侧围与缸筒1内侧围之间的矩形密封圈15,两个分设于矩形密封圈15两侧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设于活塞8外侧围的通油环槽16,一端与活塞8一端贯通的阻尼孔17,两端与通油环槽16底面和阻尼孔17另一端一一对应连通的连接孔18,阻尼孔17的直径小于连接孔18的直径,阻尼孔17的直径为1mm,通油口沿缸筒1轴向的尺寸大于活塞8一端与通油环槽16靠近活塞8一侧边之间的距离,两个
设于活塞8外侧围的环形凹槽19,两个环形凹槽19一一对应位于两个通油环槽16相对外侧边的外侧,环形凹槽19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两个设于活塞8外侧围与缸筒1内侧围之间且一一对应装于两个环形凹槽19中的活塞环20。
[0020]所述的缸底5与缸筒1连接处的外侧围设有拆卸环槽21,拆卸环槽21外侧的宽度大于内侧的宽度。
[0021]所述的活塞杆10的一端设有活塞杆倒角22;螺杆11一端设有螺杆倒角23。
[0022]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结构工作时,参见图1,当活塞8运动到接近缸底5,无杆腔6与一个通油口之间被一个活塞环20隔开不连通,无杆腔6中的液压油经一个缓冲机构的阻尼孔17、连接孔18、通油环槽16,从通油口排出,减小活塞8的动量进行缓冲,避免活塞8与缸底5发生碰撞引起噪音;参见图2,液压油从通油口经一个缓冲机构的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油缸缓冲结构,包括:设有两个通油口的缸筒,一一对应装于缸筒两端的端盖和缸底,置于缸筒中将缸筒内分隔成无杆腔和有杆腔的活塞,一端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结构还包括:设于活塞与缸筒之间的矩形密封圈,两个分设于矩形密封圈两侧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设于活塞外侧围的通油环槽,一端与活塞一端贯通的阻尼孔,两端与通油环槽和阻尼孔另一端一一对应连通的连接孔,通油口沿缸筒轴向的尺寸大于活塞一端与通油环槽靠近活塞一侧边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机构还包括:两个设于活塞外侧围的环形凹槽,两个设于活塞与缸筒之间且一一对应装于两个环形凹槽中的活塞环;两个环形凹槽一一对应位于两个通油环槽相对外侧边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缸缓冲结构,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周明汪微吴书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昌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