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94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涉及组合梁连接结构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目前组合梁在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翼缘板边缘位置未设置抗剪连接件,组合梁在长时间使用后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翼缘板边缘位置因剪力较大易导致混凝土板受挤压开裂,影响整体的结构性能的问题。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一侧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一侧中部及中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梯型抗剪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L型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剪力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另一侧设置有H型钢梁,所述H型钢梁上端包含钢梁翼缘板,所述钢梁翼缘板一侧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钢梁翼缘板和第二连接板共同通过第二剪力连接件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梁连接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两种不同材料结合或不同工序结合而成的梁称为组合梁,亦称联合梁,有的主梁采用一种材料,而连接各主梁的桥面板用另一种材料,组合梁是钢梁和混凝土板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成整体而共同受力的横向承重构件,能够充分发挥钢材抗拉、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和动力性能好、构件截面尺寸小、施工方便等优点。
[0003]目前组合梁在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翼缘板边缘位置未设置抗剪连接件,组合梁在长时间使用后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翼缘板边缘位置因剪力较大易导致混凝土板受挤压开裂,影响整体的结构性能;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组合梁在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翼缘板边缘位置未设置抗剪连接件,组合梁在长时间使用后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翼缘板边缘位置因剪力较大易导致混凝土板受挤压开裂,影响整体的结构性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一侧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一侧中部及中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梯型抗剪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L型连接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剪力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另一侧设置有H型钢梁,所述H型钢梁上端包含钢梁翼缘板,所述钢梁翼缘板一侧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钢梁翼缘板和第二连接板共同通过第二剪力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和第二剪力连接件中部均设置有套筒。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及另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圆孔。
[0007]优选的,所述L型连接板中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圆孔,每个所述第三圆孔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六角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中部两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四圆孔,每个所述第四圆孔下端均设置有第二六角槽,所述L型连接板下端一侧端面与第二连接板一侧端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与第二剪力连接件上端均设置有锚固件,所述锚固件上端均设置有弧形板,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与第二剪力连接件中部上端均设置有环状挡板,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端,所述第二剪力连接件下端设置有第二螺纹端,所述第一六角槽和第二六角槽内均设置有高强螺栓,每个所述套筒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梯型抗剪板。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L型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剪力连接件依次穿过套筒、第一连接板上第一圆孔和L型连接板上第三圆孔使第一剪力连接件上第一螺纹端与第一六角槽内的高强螺栓螺纹连接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钢梁翼缘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二剪力连接件依次穿过另一个套筒、第一连接板上第二圆孔、钢梁翼缘板上第五圆孔和第二连接板上第四圆孔使第二剪力连接件上第二螺纹端与第二六角槽内高强螺栓螺纹连接固定。
[0012]一种组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一:将第一连接板放置在H型钢梁上端钢梁翼缘板的一侧,将多个连接有第二梯型抗剪板的套筒分别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上端,使套筒每个套筒上第二梯型抗剪板指向剪力方向;
[0014]步骤二:将L型连接板下端一侧端面与第二连接板一侧端面固定连接,连接完成后将第二连接板放置在钢梁翼缘板下端,使L型连接板位于钢梁翼缘板一侧且L型连接板上端与第一连接板一侧下端贴合;
[0015]步骤三:将第一连接板上第一圆孔和L型连接板上第三圆孔依次对齐,同步将第一连接板上第二圆孔、钢梁翼缘板上第五圆孔和第二连接板上第四圆孔依次对齐,并在第一六角槽和第二六角槽内固定设置高强螺栓;
[0016]步骤四:将第一剪力连接件的第一螺纹端依次穿过套筒、第一连接板上第一圆孔和L型连接板上第三圆孔并与第一六角槽内的高强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并使第一剪力连接件上环状挡板紧压第一圆孔上端设置的套筒的上端;
[0017]步骤五:将第二剪力连接件的第二螺纹端依次穿过另一个套筒、第一连接板上第二圆孔、钢梁翼缘板上第五圆孔和第二连接板上第四圆孔并与第二六角槽内高强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并使第二剪力连接件上环状挡板紧压第二圆孔上端设置的套筒的上端,即可使整个连接承重结构安装完成,整个连接承重结构在H型钢梁上端钢梁翼缘板中部两端等间距设置有多个。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该专利技术中,通过L型连接板的设置,L型连接板一侧中部及中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梯型抗剪板,L型连接板下端一侧端面与第二连接板一侧端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与L型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剪力连接件的第一螺纹端依次穿过套筒、第一连接板上第一圆孔和L型连接板上第三圆孔并与第一六角槽内的高强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在钢梁翼缘板上端混凝土板浇筑完成后,为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翼缘板边缘位置增加抗剪性能,解决了组合梁在长时间使用后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翼缘板边缘位置因剪力较大易导致混凝土板受挤压开裂,影响整体结构性能的问题。
[0020]2、该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剪力连接件和第二剪力连接件的设置,第一剪力连接件和第二剪力连接件中部均设置有套筒,每个套筒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梯型抗剪板,混凝土板浇筑完成后第一剪力连接件、第二剪力连接件与套筒均置于混凝土板内,提高混凝土板与钢梁翼缘板连接的稳定性。
[0021]3、该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六角槽和第二六角槽的设置,第一剪力连接件的第一螺纹端依次穿过套筒、第一连接板上第一圆孔和L型连接板上第三圆孔并与第一六角槽内的高强螺栓螺纹连接固定,第二剪力连接件的第二螺纹端依次穿过另一个套筒、第一连接板上
第二圆孔、钢梁翼缘板上第五圆孔和第二连接板上第四圆孔并与第二六角槽内高强螺栓螺纹连接固定,连接完成后将高强螺栓均分别置于第一六角槽和第二六角槽内,防止浇筑完成后,因震动使高强螺栓分别与第一螺纹端、第二螺纹端之间发生脱离。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的主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剖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剖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A细部放大图。
[0027]图中:1、第一连接板;101、第一圆孔;102、第二圆孔;2、L型连接板;201、第三圆孔;202、第一六角槽;203、第一梯型抗剪板;3、第二连接板;301、第二六角槽;302、第四圆孔;4、H型钢梁;401、钢梁翼缘板;402、第五圆孔;5、第一剪力连接件;501、第一螺纹端;6、第二剪力连接件;601、第二螺纹端;7、锚固件;8、弧形板;9、环状挡板;10、套筒;11、第二梯型抗剪板;12、高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下端一侧设置有L型连接板(2),所述L型连接板(2)一侧中部及中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梯型抗剪板(203),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L型连接板(2)之间连接有第一剪力连接件(5),所述第一连接板(1)下端另一侧设置有H型钢梁(4),所述H型钢梁(4)上端包含钢梁翼缘板(401),所述钢梁翼缘板(401)一侧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一连接板(1)、钢梁翼缘板(401)和第二连接板(3)共同通过第二剪力连接件(6)连接,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5)和第二剪力连接件(6)中部均设置有套筒(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中部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圆孔(101),所述第一连接板(1)中部及另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圆孔(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板(2)中部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圆孔(201),每个所述第三圆孔(201)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六角槽(2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中部两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四圆孔(302),每个所述第四圆孔(302)下端均设置有第二六角槽(301),所述L型连接板(2)下端一侧端面与第二连接板(3)一侧端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5)与第二剪力连接件(6)上端均设置有锚固件(7),所述锚固件(7)上端均设置有弧形板(8),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5)与第二剪力连接件(6)中部上端均设置有环状挡板(9),所述第一剪力连接件(5)下端设置有第一螺纹端(501),所述第二剪力连接件(6)下端设置有第二螺纹端(601),所述第一六角槽(202)和第二六角槽(301)内均设置有高强螺栓(12),每个所述套筒(10)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梯型抗剪板(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梁组合连接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L型连接板(2)之间通过第一剪力连接件(5)依次穿过套筒(10)、第一连接板(1)上第一圆孔(101)和L型连接板(2)上第三圆孔(201)使第一剪力连接件(5)上第一螺纹端(501)与第一六角槽(202)内的高强螺栓(12)螺纹连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雨至颜桂云刘如月黄莉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