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绿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910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绿茶制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绿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茶叶时采取顶部嫩叶,采摘的茶叶浸泡在浸泡液中,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浸泡处理后的茶叶通过茶叶离心机进行离心脱水备用;S2:将S1中采摘的且经过浸泡的茶叶倒入拣梗机内进行茶梗、茶筋和其他杂质的处理。该减少茶叶破碎的绿茶制作工艺,通过对茶叶嫩叶含水量的控制,控制茶叶杀青与茶叶捻揉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提高茶叶的韧性,防止茶叶在杀青与捻揉过程中,因茶叶的韧性较差导致茶叶破碎,提高茶叶的完整性,而且也避免了因多次用火而造成火功过熟,以确保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进一步防止其茶叶破碎的问题。防止其茶叶破碎的问题。防止其茶叶破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绿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茶制作
,具体为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绿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而绿茶,是主要茶类之一,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绿茶在采摘到制作结束,一般需要经过详细的制作工艺进行操作。
[0003]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绿茶制造工艺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在绿茶进行晒青、杀青或揉捻时,由于无法有效的对绿茶中的水分进行把控,以至于茶叶在下一轮的加工过程中,茶叶容易出现韧性不足破碎的现象,不仅降低了茶叶的制作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茶叶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绿茶制作工艺,通过对茶叶嫩叶含水量的控制,控制茶叶杀青与茶叶捻揉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提高茶叶的韧性,防止茶叶在杀青与捻揉过程中,因茶叶的韧性较差导致茶叶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绿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摘茶叶时采取顶部嫩叶,采摘的茶叶浸泡在浸泡液中,同时采用脉冲电流处理,浸泡处理后的茶叶通过茶叶离心机进行离心脱水备用;S2:将S1中采摘的且经过浸泡的茶叶倒入拣梗机内进行茶梗、茶筋和其他杂质的处理,随后将拣梗机分拣的茶叶放入筛选机中,通过筛选机进行筛选处理;S3:将S2中筛选处理后的茶叶放置在温度30

40℃的室内晒青5

7h,其间每隔25

30min对茶叶嫩叶进行一次翻动,并且在茶叶嫩叶翻动的过程中,对茶叶嫩叶进行分散,使得茶叶嫩叶含水量为68%

75%;S4:将S3中经过晒青的茶叶嫩叶放入滚筒式的炒青机中,通过炒青机茶叶嫩叶进行炒青处理,接着将经过炒青的茶叶嫩叶静置1

1.5h,直至茶叶嫩叶含水量为6%

7%,进行一次杀青,再将一次杀青后的茶叶放入蒸盘上,进行二次杀青;S5:将S4中杀青后的茶叶放进揉捻机中,通过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揉捻机捻揉转速设置为45

55r/min,捻揉时间为30

40min,在捻揉时,每隔6

7min向捻揉机中加入500ml的纯净水,直至茶叶中的含水量为45

70%即可;S6、将S5中揉捻好的茶叶送至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温保持在25

35℃,嫩叶摊叶厚度为8

12cm,发酵时间控制在1.5

2h,且每隔20

25分钟对嫩叶进行翻叶,翻叶时同步进行茶叶打散处理;S7:最后将S6中经过发酵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渥堆,渥堆时间为1

1.5h,烘干机温度设置在26

28℃,渥堆完成后,将茶叶平铺为1

2cm后的平层放在过水筛上进行悬挂熏蒸,结束后冷却后进行包装,由此完成茶叶的制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茶叶破碎的绿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脉冲电流处理的单个电脉冲作用的时间为0.05~0.01s,且每施加完一次电脉冲作用后间歇0.9s;电流大小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孙静张伟张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