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06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远离上模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下模与上模配合端设有与出料口连通的导流室,所述上模远离下模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上模沿其轴向设有蜿蜒的导流腔将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下模的导流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弯曲式流道,挤压时阻挡了金属流体的直流,更改了金属流体的流向从而提高了导流室挤压时的压力,提高挤压比,使型材易于成型,减少了废料产生,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轻量性、可焊接性等,以及人们对铝合金越来越深的了解和认识,使得铝合金型材的应用更加广泛,而铝合金的制作过程一般都是使用模具进行直接挤压制备而成;
[0003]现有生产铝型材的模具主要由上模与下模两部分构成,挤压型材时,材料经过上模内的分流孔进行分流后流入下模内的焊合室,进入焊合室后聚流,然后再进入由模芯和模孔形成的成型空间内进行挤压成型,最终从出料口排出;
[0004]如图1所示,而在平面挤压模具中,材料经过上模导流腔沿轴向进入下模的导流室后聚流,在挤压过程中,金属流体不断从上模和下模上挤压通过,在高压摩擦的作用下然后再经过出料口挤出,但由于平面挤压模具导流腔直上直下,没有阻挡,没有阻碍力,直接进入导流室,压力较低,使挤压后的型材易出现缝隙,会有夹层,导致废料多,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采用弯曲式流道,挤压时阻挡了金属流体的直流,更改了金属流体的流向从而提高了导流室挤压时的压力,提高挤压比,使型材易于成型,减少了废料产生,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远离上模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下模与上模配合端设有与出料口连通的导流室,所述上模远离下模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上模沿其轴向设有蜿蜒的导流腔将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下模的导流室连通。
[0007]为了优化导流腔结构,使导流腔易于加工制造,且避免提高生产成本,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导流腔沿上模的轴向呈V形或连续波浪形。
[0008]为了优化导流腔结构,使导流腔易于加工制造,且避免提高生产成本,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上模至少包括两块模体,每块所述模体上分别设有部分导流腔,两块及以上的所述模体连接后形成连续完整的导流腔。
[0009]为了优化导流结构,使导流腔和导流室易于连通,促进金属流体的流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导流腔的截面与所述导流室的截面相同。
[0010]为了优化导流结构,提高了导流室挤压时的压力,提高挤压比,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导流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进料口截面面积。
[0011]为了优化导流结构,提高了导流室挤压时的压力,提高挤压比,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导流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截面面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弯曲式流道,挤压时阻挡了金属流体的直流,更改了金属流体的流向从而提高了导流室挤压时的压力,提高挤压比,使型材易于成型,减少了废料产生,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轴测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的剖视图;
[0016]图中:10.上模;11.第一模体;12.第二模体;20.下模;5.侧向孔打孔机构;30.进料口;40.导流腔;50.导流室;6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实施例
[0019]如图2和3所示,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所述下模20远离上模10的一端设有出料口60,所述下模20与上模10配合端设有与出料口60连通的导流室50,所述上模10远离下模20的一端设有进料口30,所述上模10沿其轴向设有蜿蜒的导流腔40将所述进料口30与所述下模20的导流室50连通;
[0020]具体的,所述上模10的一端端面中心位置沿轴线方向设有进料孔30,所述进料孔30为四边形,内拐角处圆弧过渡,使所述进料孔30内壁圆滑便于金属流体的流动,所述上模10的另一端端面中心位置沿轴向设有轴向呈V形的导流腔40与所述进料孔30连通,所述导流腔40的截面也呈四边形,内拐角处圆弧过渡,使所述导流腔40内壁圆滑便于金属流体的流动;
[0021]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腔40的出口对应的所述上模10一端连接所述下模20,所述下模20对应的导流腔40的一端设有导流室50,所述导流室50沿轴向设置在下模10端面中心位置,所述导流室50为四边形,内拐角处圆弧过渡,使所述导流室50内壁圆滑便于金属流体的流动,所述下模20远离上模10的一端端面中心位置沿轴线方向设有一段出料孔60与所述导流室50连通,所述出料孔60为四边形,内拐角处圆弧过渡,使所述出料孔60内壁圆滑便于金属流体的流动,所述出料口60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导流室50的截面面积,使所述导流室50与所述出料口60接合处形成凸起,阻挡金属流体在此处翻滚加压;
[0022]为了优化导流腔40结构,使导流腔40易于加工制造,且避免提高生产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腔40沿上模10的轴向呈V形或连续波浪形,这样可以使金属流体在导流腔40内蜿蜒流转,对于管流,摩擦力主要发生在管壁,沿径向的流体的速度不同,流体间也会产生摩擦阻力,除了摩擦阻力外,压差阻力也是一类流动阻力,它是在流动方向上存在不同的压力而发生的,在流动通道上存在局部障碍物或截面积突然扩大与收缩,引起流速的变化,流体的动能转化为静压,产生了压差,提高了所述导流室50内的流体压力;
[0023]为了优化导流腔40结构,使导流腔40易于加工制造,且避免提高生产成本,进一步
地,所述上模10至少包括两块模体,每块所述模体上分别设有部分导流腔40,两块及以上的所述模体连接后形成连续完整的导流腔40;具体的,由于导流腔蜿蜒曲折,对于现有的设备不变加工出V形或波浪形的导流腔40,因此将上模10沿轴向在V形导流腔40折弯处分割成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使导流腔40在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均为直线形导流腔40,便于加工制造;
[0024]为了优化导流结构,使导流腔40和导流室50易于连通,促进金属流体的流动,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腔40的截面与所述导流室50的截面相同,这样可以使上模10和下模20配合时,所述导流腔40与所述导流室50接口的吻合,便于金属流体的流动;
[0025]为了优化导流结构,提高了导流室50挤压时的压力,提高挤压比,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腔40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进料口30截面面积;在流动通道上存在局部障碍物或截面积突然扩大与收缩,引起流速的变化,流体的动能转化为静压,产生了压差,提高了所述导流室50内的流体压力;
[0026]为了优化导流结构,提高了导流室50挤压时的压力,提高挤压比,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室50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60截面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远离上模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下模与上模配合端设有与出料口连通的导流室,所述上模远离下模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沿其轴向设有蜿蜒的导流腔将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下模的导流室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沿上模的轴向呈V形或连续波浪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设有弯流道增压平面的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雄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圣业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