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打火阴极组件及X射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93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打火阴极组件及X射线管,包括:聚焦体;具有中心孔的安装盘;电子发射体,电子发射体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且设于安装盘;屏蔽管,屏蔽管位于所述空腔内;屏蔽杯,屏蔽杯位于屏蔽管内,屏蔽杯的杯口沿密封连接于安装盘并且罩住所述中心孔;绝缘体,绝缘体密封填充于屏蔽杯的杯腔内;电极丝,电极丝密封穿设于绝缘体并且间隙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其中,所述绝缘体、所述电极丝以及管内真空区共同形成的管内三结合处和由屏蔽杯、绝缘体以及管内真空区共同形成的管内三结合处均位于所述屏蔽杯的杯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管内三结合处的电子发射,增加阴极支撑部位的连接强度和密封可靠性,有利于增强X射线管工作时的高压稳定性。高压稳定性。高压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打火阴极组件及X射线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X射线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打火阴极组件及X射线管。

技术介绍

[0002]X射线管是一种带电子发射源的高压高真空电子器件,电子发射源所在的阴极,如现有专利CN204271034U和CN208674047U所述,通常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玻璃芯柱和数根电极丝进行密封连接,隔离内外空间以起到密封作用,电极丝既起到给电子发射源供电的作用,同时起到支撑X射线管阴极的作用。电极丝与玻璃芯柱的密封连接处相对而言是X射线管连接的薄弱点,X射线管阴极存在数百克的重量,而且X射线管在运输、工作和振动冲击测试时存在振动,容易导致该密封连接处破坏而导致漏气。另外,多根电极丝与玻璃芯柱之间的密封,存在对密封工艺要求高,对密封界面上气泡要求严格,密封连接处漏气的风险相对较大。而且,在X射线管管内,电极丝、玻璃芯柱与真空的三结合部位,在电场作用下容易发射电子,导致闪络和打火,从而使得X射线管不能可靠工作,甚至击穿漏气损坏。针对该问题,现有专利CN111293016A采用金属屏蔽罩包围阴极组件的方式,抑制三结合部位的电子发射,然而,这种包裹阴极组件的方式会导致管壳部位绝缘距离的减小,带来另外的打火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打火阴极组件及X射线管,能够有效抑制管内三结合处的电子发射,增加阴极支撑部位的连接强度和密封可靠性,有利于增强X射线管工作时的高压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打火阴极组件,包括:
[0005]聚焦体,聚焦体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空腔;
[0006]具有中心孔的安装盘,安装盘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且固连于聚焦体;
[0007]电子发射体,电子发射体位于所述空腔内并且设于安装盘;
[0008]屏蔽管,屏蔽管位于所述空腔内,屏蔽管的一管端密封设置于安装盘背向电子发射体的一侧并且另一管端用于密封连接一X射线管的真空管壳;
[0009]屏蔽杯,屏蔽杯位于屏蔽管内,屏蔽杯的杯底具有避让孔,屏蔽杯的杯口沿密封连接于安装盘并且罩住所述中心孔;避让孔沿其轴向的孔深不少于5mm,优选为5

10mm、7

15mm、10

20mm。
[0010]绝缘体,绝缘体密封填充于屏蔽杯的杯腔内;所述绝缘体填充于屏蔽杯内的厚度通常不少于3mm,优选为3

5mm、4

6mm、3

10mm。
[0011]电极丝,电极丝密封穿设于绝缘体并且间隙穿设于所述避让孔,电极丝位于管内真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电子发射体并且位于管外非真空区的另一端用于电性连接供电电路;
[0012]其中,所述绝缘体、所述电极丝以及管内真空区共同形成的管内三结合处和由屏
蔽杯、绝缘体以及管内真空区共同形成的管内三结合处均位于所述屏蔽杯的杯腔内。
[0013]优选地,所述屏蔽管、真空管壳以及管外非真空区共同形成的三结合处位于所述空腔内。
[0014]优选地,所述聚焦体包括聚焦本体部以及沿聚焦本体部轴向延伸的屏蔽延伸部,屏蔽延伸部和屏蔽管的径向间距W不小于1.5mm,屏蔽延伸部的端面和管外三结合处的轴向间距L不小于1mm,并且L/W≥2/3。
[0015]优选地,所述聚焦体还包括聚焦延伸部,聚焦延伸部同轴设置于聚焦本体部,聚焦延伸部用于聚焦由电子发射体发射的电子束。
[0016]优选地,所述聚焦体、屏蔽管、屏蔽杯以及电极丝均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绝缘体和真空管壳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0017]优选地,所述金属材料为可伐合金,所述绝缘材料为与可伐合金膨胀系数相匹配的陶瓷或玻璃。
[0018]优选地,所述屏蔽管和屏蔽杯的壁厚为0.3

1.0mm,所述电极丝的直径为0.8

2.0mm。
[0019]优选地,所述安装盘靠近中心孔的部位具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屏蔽杯的杯口沿密封套接。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X射线管,包括:
[0021]真空管壳;
[0022]所述防打火阴极组件。
[0023]优选地,所述真空管壳包括呈喇叭状的衔接管壳以及包围整个防打火阴极组件的主体管壳,衔接管壳的小口端密封连接屏蔽管,衔接管壳的大口端密封连接主体管壳。
[0024]所述防打火阴极组件通过所述衔接管壳与主体管壳连接,防打火阴极组件通过自身屏蔽管与所述衔接管壳密封一圈连接,所述电极丝不再用于支撑整个阴极组件,只起到连接和密封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玻璃芯柱的用电极丝支撑的阴极组件,本专利技术的X射线管具有更好的支撑强度和密封可靠性。
[0025]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防打火阴极组件及X射线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打火阴极组件通过在聚焦体内对管内三结合处进行屏蔽的方式,不需要在真空管壳外侧对管内三结合处进行屏蔽,不再牺牲真空管壳的绝缘距离,有利于增强X射线管工作时的高压稳定性,可以抑制管内三结合处的电子发射,增加阴极支撑部位的支撑强度和密封可靠性。故,本专利技术的防打火阴极组件能够有效抑制管内三结合处的电子发射,增加阴极支撑部位的连接强度和密封可靠性,有利于增强X射线管工作时的高压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6]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X射线管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X射线管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8]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打火阴极组件的剖视图。
[0029]元件标号说明
[0030]1ꢀꢀꢀꢀꢀꢀꢀꢀꢀꢀꢀꢀꢀꢀꢀꢀꢀꢀꢀꢀꢀꢀꢀ
聚焦体
[0031]11
ꢀꢀꢀꢀꢀꢀꢀꢀꢀꢀꢀꢀꢀꢀꢀꢀꢀꢀꢀꢀꢀꢀ
空腔
[0032]12
ꢀꢀꢀꢀꢀꢀꢀꢀꢀꢀꢀꢀꢀꢀꢀꢀꢀꢀꢀꢀꢀꢀ
聚焦本体部
[0033]13
ꢀꢀꢀꢀꢀꢀꢀꢀꢀꢀꢀꢀꢀꢀꢀꢀꢀꢀꢀꢀꢀꢀ
屏蔽延伸部
[0034]14
ꢀꢀꢀꢀꢀꢀꢀꢀꢀꢀꢀꢀꢀꢀꢀꢀꢀꢀꢀꢀꢀꢀ
聚焦延伸部
[0035]2ꢀꢀꢀꢀꢀꢀꢀꢀꢀꢀꢀꢀꢀꢀꢀꢀꢀꢀꢀꢀꢀꢀꢀ
安装盘
[0036]21
ꢀꢀꢀꢀꢀꢀꢀꢀꢀꢀꢀꢀꢀꢀꢀꢀꢀꢀꢀꢀꢀꢀ
中心孔
[0037]22
ꢀꢀꢀꢀꢀꢀꢀꢀꢀꢀꢀꢀꢀꢀꢀꢀꢀꢀꢀꢀꢀꢀ
环形凸起
[0038]3ꢀꢀꢀꢀꢀꢀꢀꢀꢀꢀꢀꢀꢀꢀꢀꢀꢀꢀꢀꢀꢀꢀꢀ
电子发射体
[0039]31
ꢀꢀꢀꢀꢀꢀꢀꢀꢀꢀꢀꢀꢀꢀꢀꢀꢀꢀꢀꢀꢀꢀ
发射端
[0040]32
ꢀꢀꢀꢀꢀꢀꢀꢀꢀꢀꢀꢀꢀꢀꢀꢀꢀꢀꢀꢀꢀꢀ
支撑杆部
[0041]3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打火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聚焦体(1),聚焦体(1)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空腔(11);具有中心孔(21)的安装盘(2),安装盘(2)位于所述空腔(11)内并且固连于聚焦体(1);电子发射体(3),电子发射体(3)位于所述空腔(11)内并且设于安装盘(2);屏蔽管(4),屏蔽管(4)位于所述空腔(11)内,屏蔽管(4)的一管端密封设置于安装盘(2)背向电子发射体(3)的一侧并且另一管端用于密封连接一X射线管的真空管壳(8);屏蔽杯(5),屏蔽杯(5)位于屏蔽管(4)内,屏蔽杯(5)的杯底具有避让孔(51),屏蔽杯(5)的杯口沿密封连接于安装盘(2)并且罩住所述中心孔(21);绝缘体(6),绝缘体(6)密封填充于屏蔽杯(5)的杯腔(52)内;电极丝(7),电极丝(7)密封穿设于绝缘体(6)并且间隙穿设于所述避让孔(51),电极丝(7)位于管内真空区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电子发射体(3)并且位于管外非真空区的另一端用于电性连接供电电路;其中,所述绝缘体(6)、所述电极丝(7)以及管内真空区共同形成的管内三结合处和由屏蔽杯(5)、绝缘体(6)以及管内真空区共同形成的管内三结合处均位于所述屏蔽杯(5)的杯腔(5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打火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管(4)、真空管壳(8)以及管外非真空区共同形成的三结合处位于所述空腔(1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打火阴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体(1)包括聚焦本体部(12)以及沿聚焦本体部(12)轴向延伸的屏蔽延伸部(13),屏蔽延伸部(13)和屏蔽管(4)的径向间距W不小于1.5mm,屏蔽延伸部(13)的端面和管外三结合处的轴向间距L不小于1mm,并且L/W≥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恩会郭宗艳曹昌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超群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