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49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设备,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除杂;S2、一级深度处理;S3、二级深度处理;S4、循环处理;S5、膜分离处理。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池,位于格栅池后侧的深度处理池,位于深度处理池左右两侧的厌氧池,两个厌氧池远离深度处理池的一侧依次并排设有好氧池和膜过滤池,深度处理池中部设有驱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弹性填料转盘、厌氧、好氧生物转盘以及MBR膜组成的多级处理模式,能够对生活污水中的TN、NH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是城市或农村生活用水排入污水系统的统称,通常由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COD、BOD5、NO3‑

N、动植物油、氨、毛发等,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结合进行处理。
[0003]在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中,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筛滤法,沉淀法,过滤法,气浮法,上浮法和反渗透法去除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化学处理法是利用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汽取,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解析等方法分离回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0004]专利CN209872671U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磁混凝预处理池、缺氧反应池、MBR生物膜反应池、磁混凝深度处理池和消毒池;所述磁混凝预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磁混凝池、第一絮凝池和第一沉淀池;所述磁混凝深度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磁混凝池、第二絮凝池和第二沉淀池。该专利采用“磁混凝预处理池+缺氧反应池+MBR膜生物反应池+磁混凝深度处理池”连接方式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显著提高了出水水质,并将该污水处理系统紧凑布置于集装箱内,形成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备,既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又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但是,其各个单元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缺少对硝化反硝化单元的强化,针对高含TN和NH4‑

N的污水处理效果比较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设备。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初步除杂:将生活污水注入格栅池中,经格栅池中的格栅网过滤后通过提升泵泵送至深度处理池中;
[0009]S2、一级深度处理:经过初步除杂的生活污水经过提升泵加压后对深度处理池内部的驱动组件进行冲击驱动,驱动组件上填充的弹性填料对生活污水进行一级降解,随后生活污水溢流进入位于深度处理池两侧的厌氧池中;
[0010]S3、二级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在厌氧池中经厌氧生物转盘进行厌氧生物处理,经过厌氧生物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再溢流进入好氧池中经好氧生物转盘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0011]S4、循环处理:将经过好氧生物处理的生活污水的其中一部分回流至深度处理池中再次进行一级深度处理以及二级深度处理,剩余部分则进入到膜过滤池中;
[0012]S5、膜分离处理:通过膜过滤池中的MBR膜对生活污水进行膜分离处理,并将膜分离处理得到的污泥的其中一部分回流至厌氧池中,同时向厌氧池中加入甲醇溶液,剩余污泥经收集后排放,并将膜分离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收集排放。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将经过好氧生物处理的生活污水总量的30~40%回流至深度处理池中。
[0014]说明:通过回流一部分好氧生物转盘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能够提高生活污水的净化率,同时回流的水能够促进帮助驱动组件转动,提高工作效率。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将膜分离处理得到的污泥总量的20~30%回流至厌氧池中,加入的甲醇溶液与回流污泥的重量比为1:5~10,甲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80%。
[0016]说明:通过回流一部分污泥能够将携带有微生物群落的活性污泥重复再利用,同时配合外加碳源甲醇进行反硝化,同时还能够利用污泥和甲醇混合物促进帮助驱动组件转动,提高工作效率。
[0017]进一步地,所述生活污水在所述深度处理池内部的浸没高度为35~40%,在所述厌氧池内部的浸没高度为30~35%,在所述好氧池内部的浸没高度为40~45%,在所述膜处理池内部的浸没高度为60~65%。
[0018]说明:通过优化调整各个池内部液位高度,保证了各个池中实现最优水阻力同时实现转盘的理想转速。
[0019]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所用的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池,位于所述格栅池后侧的深度处理池,位于所述深度处理池左右两侧的厌氧池,两个所述厌氧池远离深度处理池的一侧依次并排设有好氧池和膜过滤池,深度处理池中部设有驱动组件;
[0020]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端依次贯穿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并延伸至膜过滤池内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中部设有若干个连杆,每个所述连杆末端均设有一个挡板,所述深度处理池前侧内壁上部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下方输出端与各个所述挡板相对应用于对驱动组件进行冲击驱动,位于各个连杆两侧的转轴上对称设有若干个弹性填料盘,深度处理池和厌氧池之间通过位于二者侧壁上的第一溢流孔连通;
[0021]所述转轴在所述厌氧池内部中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下方啮合连接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中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两端与厌氧池内壁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两侧的连接轴上对称设有若干个厌氧生物转盘,厌氧池顶部设有第一回流泵,厌氧池和所述好氧池之间通过位于二者侧壁上的第二溢流孔连通;
[0022]所述转轴在位于所述好氧池内部一段设有若干个好氧生物转盘,转轴的两端部设有扇叶,且扇叶位于所述膜过滤池内中部,膜过滤池内部设有两个MBR膜组件,转轴贯穿靠近好氧池一侧的所述MBR膜组件,所述扇叶位于两个MBR膜组件之间,好氧池和膜过滤池之间通过位于二者侧壁上的第三溢流孔连通,膜过滤池、好氧池和厌氧池后侧设有回流池。
[0023]说明:通过对称的设置方式能够减小转轴的转动压力,从而使射流冲击提供的动力能够满足整个驱动组件的转动,无需额外设置电机,经济效益高,管理方便。
[0024]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和膜过滤池的侧壁均转动且密封限位连接。
[0025]说明:通过转轴与各个池的转动限位密封连接提高设备的整体稳定性。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池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前侧为回流污水池,隔板后侧为
回流污泥池,所述回流污水池侧壁上部对应所述好氧池设有第四溢流孔,两个回流污水池之间对应所述深度处理池后侧设有第二回流泵,所述第二回流泵通过第二回流管与回流污水池底部连通,第二回流泵的输出端贯穿深度处理池后侧壁后设有开口向上的与各个所述挡板相对应的射流管,用于对驱动组件进行辅助冲击驱动。
[0027]说明:通过回流池的设置能够满足处理后的污水和污泥的回流条件,同时在回流污水的同时完成对驱动组件的辅助冲击驱动。
[0028]优选地,所述膜过滤池底部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过污泥管与所述回流污泥池一侧连通,回流污泥池延伸至所述回流污水池中部,所述第一回流泵通过第一回流管与回流污泥池内部连通,所述隔板顶部滑动连接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通过位于回流池侧壁上部的驱动电机推动驱动,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除杂:将生活污水注入格栅池(1)中,经格栅池(1)中的格栅网过滤后通过提升泵(21)泵送至深度处理池(2)中;S2、一级深度处理:经过初步除杂的生活污水经过提升泵(21)加压后对深度处理池(2)内部的驱动组件(6)进行冲击驱动,驱动组件(6)上填充的弹性填料对生活污水进行一级降解,随后生活污水溢流进入位于深度处理池(2)两侧的厌氧池(3)中;S3、二级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在厌氧池(3)中经厌氧生物转盘(32)进行厌氧生物处理,经过厌氧生物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再溢流进入好氧池(4)中经好氧生物转盘(42)进行好氧生物处理;S4、循环处理:将经过好氧生物处理的生活污水的其中一部分回流至深度处理池(2)中再次进行一级深度处理以及二级深度处理,剩余部分则进入到膜过滤池(5)中;S5、膜分离处理:通过膜过滤池(5)中的MBR膜对生活污水进行膜分离处理,并将膜分离处理得到的污泥的其中一部分回流至厌氧池(3)中,同时向厌氧池(3)中加入甲醇溶液,剩余污泥经收集后排放,并将膜分离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收集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将经过好氧生物处理的生活污水总量的30~40%回流至深度处理池(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将膜分离处理得到的污泥总量的20~30%回流至厌氧池(3)中,加入的甲醇溶液与回流污泥的重量比为1:5~10,甲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60~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污水在所述深度处理池(2)内部的浸没高度为35~40%,在所述厌氧池(3)内部的浸没高度为30~35%,在所述好氧池(4)内部的浸没高度为40~45%,在所述膜处理池内部的浸没高度为60~65%。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所用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池(1),位于所述格栅池(1)后侧的深度处理池(2),位于所述深度处理池(2)左右两侧的厌氧池(3),两个所述厌氧池(3)远离深度处理池(2)的一侧依次并排设有好氧池(4)和膜过滤池(5),深度处理池(2)中部设有驱动组件(6);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两端依次贯穿所述厌氧池(3)、好氧池(4)并延伸至膜过滤池(5)内部的转轴(61),所述转轴(61)中部设有若干个连杆(62),每个所述连杆(62)末端均设有一个挡板(63),所述深度处理池(2)前侧内壁上部设有提升泵(21),所述提升泵(21)的下方输出端与各个所述挡板(63)相对应用于对驱动组件(6)进行冲击驱动,位于各个连杆(62)两侧的转轴(61)上对称设有若干个弹性填料盘(22),深度处理池(2)和厌氧池(3)之间通过位于二者侧壁上的第一溢流孔(31)连通;所述转轴(61)在所述厌氧池(3)内部中部设有第一齿轮(64),所述第一齿轮(64)下方啮合连接设有第二齿轮(65),所述第二齿轮(65)中部设有连接轴(66),所述连接轴(66)两端与厌氧池(3)内壁转动连接,第二齿轮(65)两侧的连接轴(66)上对称设有若干个厌氧生物转盘(32),厌氧池(3)顶部设有第一回流泵(33),厌氧池(3)和所述好氧池(4)之间通过位于二者侧壁上的第二溢流孔(41)连通;所述转轴(61)在位于所述好氧池(4)内部一段设有若干个好氧生物转盘(42),转轴
(61)的两端部设有扇叶(67),且扇叶(67)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庆黄思杰杨育文李妍吴云成高媛赟赵家印张纪兵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