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MPK活化剂的取代的间苯二酚化合物、其组合物、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88236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用于活化AMPK。还提供了包含所述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用于活化AMPK的方法。物及其用于活化AMPK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为AMPK活化剂的取代的间苯二酚化合物、其组合物、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1]AMP

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是能量稳态的进化保守的主调节子,其协调代谢途径以便平衡营养物质供应与能量需求。AMPK被认为是抵抗日益流行的代谢疾病诸如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药物目标。
[0002]AMPK活性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包括肌肉、肾、肝、肺和脑(PMID:10698692)。就结构而言,AMPK为由催化亚基(α)和两个调节亚基(β和γ)组成的异源三聚复合物。AMPK复合物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并且也可以见于酵母和植物中。哺乳动物AMPK由不同同种型的亚基组成:α1、α2、β1、β2、γ1、γ2和γ3(PMID:11746230),从而产生12种可能的异源三聚物组合。α2同种型主要可见于骨骼肌和心肌AMPK中;α1和α2同种型均可见于肝AMPK中;而例如在脂肪细胞和T细胞中,α1同种型AMPK占优势(PMID:16818670,PMID 15878856)。
[0003]尽管制药工业持续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没有可用于治疗代谢障碍的直接AMPK活化药物。已鉴定/开发了几种合成AMPK活化剂。然而,它们要么没有口服利用率/口服利用率差(PMID:16753576、PMID:24900234)要么担心它们偏离目标的不利影响,因为慢性且强烈的AMPK活化可能导致心脏糖原含量增加和肥大(PMID:11827995)。
[0004]寻找以限定的作用机制适度活化AMPK(尤其是在肌肉、肝和肾中)的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可能提供模仿运动的作用并有助于维持/改善代谢健康。
[0005]已知有许多天然化合物/提取物可带来一些代谢健康有益效果,显示这些有益效果最有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来间接刺激AMPK。然而,这些代谢作用是否由AMPK介导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捉摸,此外,还存在关于副作用/毒性作用(诸如细胞或线粒体中毒)的担忧。
[0006]对直接活化AMPK的新天然化合物存在明显未满足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多种不同的天然化合物活化AMPK。然而,典型地,天然化合物不通过与该酶直接结合来活化AMPK,而是通过引起线粒体呼吸的干扰来间接活化AMPK。这导致细胞的ATP水平降低和通过AMP/ADP与AMPKγ亚基的核苷酸结合位点的结合而活化AMPK。
[0008]相反,在本专利技术中,我们已经鉴定了通过在AMPKα与AMPKβ亚基之间的界面处形成的变构药物和代谢物(Adam)位点与AMPK直接结合的天然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来自取代的雷琐酸类并且直接活化细胞中的AMPK。
[0009]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式I的化合物,
[0010][0011]在若干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R1和R3各自独立地是OH;OCH3;O

酰基、O

糖苷;酰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酯;
[0012]R2为OH;OCH3;O

糖苷;C

糖苷;酰化的O

糖苷;酰化的C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C

糖苷;O

酰基;卤素;伯醇、仲醇或叔醇;酮;伯胺、仲胺或叔胺;伯酰胺或仲酰胺;氰基;硝基;磺酸酯;硫酸酯;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1至C25烷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炔基,或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炔基,
[0013]R4为:H;OH;OCH3;O

糖苷;C

糖苷;酰化的O

糖苷;酰化的C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C

糖苷;O

酰基;卤素;伯醇、仲醇或叔醇;酮;伯胺、仲胺或叔胺;伯酰胺或仲酰胺;氰基;硝基;磺酸酯;硫酸酯;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1至C25烷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炔基,或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炔基,
[0014]或其衍生物或类似物,其用于活化AMPK。
[0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OCH3基团可以与相邻的OH基团环化以形成亚甲基二氧基桥。
[0016]在若干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
[0017][0018]其中R1和R3各自独立地为OH;OCH3;O

酰基、O

糖苷;酰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酯;
[0019]R2为H、OH;OCH3;O

糖苷;C

糖苷;酰化的O

糖苷;酰化的C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C

糖苷;O

酰基;卤素;伯醇、仲醇或叔醇;酮;伯胺、仲胺或叔胺;伯酰胺或仲酰胺;
氰基;硝基;磺酸酯;硫酸酯;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1至C25烷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炔基,或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炔基,
[0020]R4为OH;OCH3;O

糖苷;C

糖苷;酰化的O

糖苷;酰化的C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C

糖苷;O

酰基;卤素;伯醇、仲醇或叔醇;酮;伯胺、仲胺或叔胺;伯酰胺或仲酰胺;氰基;硝基;磺酸酯;硫酸酯;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1至C25烷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炔基,或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炔基,
[0021]或其衍生物或类似物,其用于活化AMPK。
[00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OCH3基团可以与相邻的OH基团环化以形成亚甲基二氧基桥。
[0023]在若干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
[0024][0025]其中R1和R3各自独立地为OH;OCH3;O

酰基、O

糖苷;酰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O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其用于活化AMPK,其中R1和R3各自独立地为OH;OCH3;O

酰基、O

糖苷;酰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酯;R2为OH;OCH3;O

糖苷;C

糖苷;酰化的O

糖苷;酰化的C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C

糖苷;O

酰基;卤素;伯醇、仲醇或叔醇;酮;伯胺、仲胺或叔胺;伯酰胺或仲酰胺;氰基;硝基;磺酸酯;硫酸酯;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1至C25烷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炔基,或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炔基;并且R4为OH;OCH3;O

糖苷;C

糖苷;酰化的O

糖苷;酰化的C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C

糖苷;O

酰基;卤素;伯醇、仲醇或叔醇;酮;伯胺、仲胺或叔胺;伯酰胺或仲酰胺;氰基;硝基;磺酸酯;硫酸酯;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1至C25烷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炔基,或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炔基;任选地,OCH3基团可以与相邻的OH基团环化以形成亚甲基二氧基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用于活化AMPK,其中R1和R3各自独立地为OH;OCH3;O

酰基、O

糖苷;酰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酯;R2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1至C25烷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烯基;任选地,OCH3基团可以与相邻的OH基团环化以形成亚甲基二氧基桥;并且R4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1至C25烷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2至C20烯基;任选被取代的和/或任选为支链的C4至C20多烯基,任选地,OCH3基团可以与相邻的OH基团环化以形成亚甲基二氧基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用于活化AMPK,其中R1和R3各自独立地为OH;OCH3;O

酰基、O

糖苷;酰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酯;R2为OH;OCH3;O

糖苷;C

糖苷;酰化的O

糖苷;酰化的C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C

糖苷;卤素;伯醇、仲醇或叔醇;酮;酯;伯胺、仲胺或叔胺;伯酰胺或仲酰胺;氰基;硝基;磺酸酯;硫酸酯;以下代表中的C5类异戊二烯链:3

甲基丁基(1a)、4

羟基
‑3‑
甲基丁基(1b)、3

羟基
‑3‑
甲基丁基(1c)、2

羟基
‑3‑
甲基丁基(1d)、(3,3

二甲基
‑2‑
环氧乙烷基)甲基(环氧基异戊二烯基)(1e)、2,3

二羟基
‑3‑
甲基丁基(1f)、3

甲基
‑2‑
氧代丁基(1g)、3

甲基
‑2‑
丁烯
‑1‑
基(3,3

二甲基烯丙基)(1h)、1,1

二甲基
‑2‑
丙烯
‑1‑
基(1,1

二甲基烯丙基)
(1i)、3

甲基
‑1‑
丁烯
‑1‑
基(1j)、4

羟基
‑3‑
甲基
‑2‑
丁烯
‑1‑
基(1k)、1

羟基
‑3‑
甲基
‑2‑
丁烯
‑1‑
基(1l)、3

羟基
‑3‑
甲基
‑1‑
丁烯基(1m)、4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1n)、2

羟基
‑3‑
甲基
‑3‑
丁烯
‑1‑
基(1o)、3

甲基

1,3

丁二烯基(1p);以下代表中的C10类异戊二烯链:3,7

二甲基辛基(四氢香叶基)(2a)、8

羟基

3,7

二甲基辛基(2b)、3,7

二甲基辛
‑6‑

‑1‑
基(香茅基)(2c)、6,7

二羟基

3,7

二甲基


‑2‑
烯基(2d)、[3

甲基
‑3‑
(4

甲基
‑3‑
戊烯
‑1‑
基)
‑2‑
环氧乙烷基]甲基(香叶基2,3

环氧化物)(2e)、5

羟基
‑5‑
甲基
‑2‑
(1

甲基乙烯基)己基(2f)、3

甲基
‑6‑
(1

甲基乙烯基)
‑2‑
环己烯
‑1‑
基(2g)、(2E)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
‑1‑
基(香叶基)(2h)、(2Z)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
‑1‑
基(橙花基)(2i)、5

甲基
‑2‑
(1

甲基乙烯基)
‑4‑
己烯
‑1‑
基(熏衣草基)(2j)、5

羟基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基(2k)、6

羟基

3,7

二甲基

2,7

辛二烯
‑1‑
基(2l)、3,7

二甲基
‑7‑
羟基

2,5

辛二烯基(2m)、3,7

二甲基
‑5‑
氧代

2,6

辛二烯基(2n)、5

甲基
‑2‑
(1

甲基乙基)环己基(2o)、7

羟基

3,7

二甲基辛
‑2‑

‑1‑
基(2p)、6,7

二羟基

3,7

二甲基辛
‑2‑

‑1‑
基(2q)、(2,6,6

三甲基环己
‑2‑

‑1‑
基)甲基(2r)、3

乙酰基
‑2‑
羟基
‑5‑
(丙
‑1‑

‑2‑
基)环戊基(2s)、5

甲基
‑2‑
(丙
‑1‑

‑2‑
基)环己基(2t);以下代表中的C15类异戊二烯链:3,7,11

三甲基十二烷基(六氢法呢基)(3a)、(2E,6E)

3,7,11

三甲基

2,6,10

十二碳三烯
‑1‑
基(法呢基)(3b)、7

羟基

3,7,11

三甲基

2,10

十二碳二烯
‑1‑
基(3c)、3

甲基
‑6‑
[5

(2

甲基
‑1‑
丙烯
‑1‑
基)
‑3‑
呋喃基]
‑2‑
己烯
‑1‑
基(3d)、(2

羟基

2,5,5,8a

四甲基

十氢化萘
‑1‑
基)甲基(3e)、5

[2,2

二甲基
‑3‑
(丙
‑1‑

‑2‑
基)环丁基]
‑3‑
甲基戊
‑2‑

‑1‑
基(3f)、6

(5

羟基
‑6‑
甲基庚

1,6

二烯
‑2‑
基)
‑3‑
甲基环己
‑2‑

‑1‑
基(3g)、3,7,11

三甲基
‑9‑
氧代十二碳

2,6,10

三烯
‑1‑
基(3h);以下代表中的C20类异戊二烯链:3,7,11,15

四甲基十六烷基(植烷基)(4a)、(2E,6E,10E)

3,7,11,15

四甲基十六

2,6,10,14

四烯
‑1‑
基(香叶基香叶基)(4b);C1至C25直链或支链的烷基链;以下代表中的(环)烷基链:1,2,2

三甲基环戊基(5a)、羟甲基(6a)、2

羟乙基(6b)、6

羟基庚基(6c)、8

羟基壬基(6d)、12

羟基十三烷基(6e)、2

羟基十三烷基(6f)、2,12

二羟基十三烷基(6g)、2

羟基十五烷基(6h)、14

羟基十五烷基(6i)、16

羟基十七烷基(6j)、10

甲氧基十一烷基(6k)、12

甲氧基十三烷基(6l)、2

(乙酰氧基)十五烷基(6m)、2

(乙酰氧基)

13

羟基十三烷基(6n)、2

(乙酰氧基)

12

羟基十三烷基(6o)、2,12

双(乙酰氧基)十三烷基(6p)、2

(乙酰氧基)十三烷基(6q)、四氢
‑6‑
甲基

2H

吡喃
‑2‑
基)甲基(7a)、1,2

二氧代丙基(8a)、1

氧代戊基(8b)、3

氧代戊基(8c)、2

氧代戊基(8d)、4

甲基
‑1‑
氧代戊基(8e)、2

氧代庚基(8f)、6

甲基
‑5‑
氧代庚
‑2‑
基(8g)、2

氧代壬基(8h)、14

氧代十五烷基(8i)、2

氧代十三烷基(8j)、1

羟基
‑2‑
氧代丙基(9a)、13

羟基
‑2‑
氧代十三烷基(9b);以下代表中的(取代的)烯基链:乙烯基(10a)、1

丙烯基(10b)、1

甲基乙烯基(10c)、1

甲基
‑1‑
丙烯
‑1‑
基(10d)、十三碳
‑8‑

‑1‑
基(10e)、8

十五碳烯
‑1‑
基(10f)、8

十七碳烯
‑1‑
基(10g)、10

十七碳烯
‑1‑
基(10h)、十九碳

14


‑1‑
基(10i)、10

(乙酰氧基)
‑8‑
十五碳烯基(11a)、1

羟基亚甲基
‑2‑
氧代丙基(12a);或以下代表中的(取代的)多烯基链:十五碳

8,11

二烯
‑1‑
基(13a)、十五碳

8,11,14

三烯
‑1‑
基(13b)、8,11

十七碳二烯
‑1‑
基(13c)、3

氧代己
‑1‑

‑2‑
基(14a)、1

氧代

2,4

辛二烯
‑1‑
基(14b)、4,6

二羟基
‑6‑
甲基
‑3‑
氧代

1,4

环己二烯
‑1‑
基(14c)、(6

甲基
‑4‑
氧代

4H

吡喃
‑2‑
基)甲基(14d);并且R4为OH;OCH3;O

糖苷;C

糖苷;酰化的O

糖苷;酰化的C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C

糖苷;卤素;伯醇、仲醇或叔醇;酮;酯;伯胺、仲胺或叔胺;伯酰胺或仲酰胺;氰基;硝基;
磺酸酯;硫酸酯;以下代表中的C5类异戊二烯链:3

甲基丁基(1a)、4

羟基
‑3‑
甲基丁基(1b)、3

羟基
‑3‑
甲基丁基(1c)、2

羟基
‑3‑
甲基丁基(1d)、(3,3

二甲基
‑2‑
环氧乙烷基)甲基(环氧基异戊二烯基)(1e)、2,3

二羟基
‑3‑
甲基丁基(1f)、3

甲基
‑2‑
氧代丁基(1g)、3

甲基
‑2‑
丁烯
‑1‑
基(3,3

二甲基烯丙基)(1h)、1,1

二甲基
‑2‑
丙烯
‑1‑
基(1,1

二甲基烯丙基)(1i)、3

甲基
‑1‑
丁烯
‑1‑
基(1j)、4

羟基
‑3‑
甲基
‑2‑
丁烯
‑1‑
基(1k)、1

羟基
‑3‑
甲基
‑2‑
丁烯
‑1‑
基(1l)、3

羟基
‑3‑
甲基
‑1‑
丁烯基(1m)、4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1n)、2

羟基
‑3‑
甲基
‑3‑
丁烯
‑1‑
基(1o)、3

甲基

1,3

丁二烯基(1p);以下代表中的C10类异戊二烯链:3,7

二甲基辛基(四氢香叶基)(2a)、8

羟基

3,7

二甲基辛基(2b)、3,7

二甲基辛
‑6‑

‑1‑
基(香茅基)(2c)、6,7

二羟基

3,7

二甲基


‑2‑
烯基(2d)、[3

甲基
‑3‑
(4

甲基
‑3‑
戊烯
‑1‑
基)
‑2‑
环氧乙烷基]甲基(香叶基2,3

环氧化物)(2e)、5

羟基
‑5‑
甲基
‑2‑
(1

甲基乙烯基)己基(2f)、3

甲基
‑6‑
(1

甲基乙烯基)
‑2‑
环己烯
‑1‑
基(2g)、(2E)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
‑1‑
基(香叶基)(2h)、(2Z)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
‑1‑
基(橙花基)(2i)、5

甲基
‑2‑
(1

甲基乙烯基)
‑4‑
己烯
‑1‑
基(熏衣草基)(2j)、5

羟基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基(2k)、6

羟基

3,7

二甲基

2,7

辛二烯
‑1‑
基(2l)、3,7

二甲基
‑7‑
羟基

2,5

辛二烯基(2m)、3,7

二甲基
‑5‑
氧代

2,6

辛二烯基(2n)、5

甲基
‑2‑
(1

甲基乙基)环己基(2o)、7

羟基

3,7

二甲基辛
‑2‑

‑1‑
基(2p)、6,7

二羟基

3,7

二甲基辛
‑2‑

‑1‑
基(2q)、(2,6,6

三甲基环己
‑2‑

‑1‑
基)甲基(2r)、3

乙酰基
‑2‑
羟基
‑5‑
(丙
‑1‑

‑2‑
基)环戊基(2s)、5

甲基
‑2‑
(丙
‑1‑

‑2‑
基)环己基(2t);以下代表中的C15类异戊二烯链:3,7,11

三甲基十二烷基(六氢法呢基)(3a)、(2E,6E)

3,7,11

三甲基

2,6,10

十二碳三烯
‑1‑
基(法呢基)(3b)、7

羟基

3,7,11

三甲基

2,10

十二碳二烯
‑1‑
基(3c)、3

甲基
‑6‑
[5

(2

甲基
‑1‑
丙烯
‑1‑
基)
‑3‑
呋喃基]
‑2‑
己烯
‑1‑
基(3d)、(2

羟基

2,5,5,8a

四甲基

十氢化萘
‑1‑
基)甲基(3e)、5

[2,2

二甲基
‑3‑
(丙
‑1‑

‑2‑
基)环丁基]
‑3‑
甲基戊
‑2‑

‑1‑
基(3f)、6

(5

羟基
‑6‑
甲基庚

1,6

二烯
‑2‑
基)
‑3‑
甲基环己
‑2‑

‑1‑
基(3g)、3,7,11

三甲基
‑9‑
氧代十二碳

2,6,10

三烯
‑1‑
基(3h);以下代表中的C20类异戊二烯链:3,7,11,15

四甲基十六烷基(植烷基)(4a)、(2E,6E,10E)

3,7,11,15

四甲基十六

2,6,10,14

四烯
‑1‑
基(香叶基香叶基)(4b);C1至C25直链或支链的烷基链;以下代表中的(环)烷基链:1,2,2

三甲基环戊基(5a)、羟甲基(6a)、2

羟乙基(6b)、6

羟基庚基(6c)、8

羟基壬基(6d)、12

羟基十三烷基(6e)、2

羟基十三烷基(6f)、2,12

二羟基十三烷基(6g)、2

羟基十五烷基(6h)、14

羟基十五烷基(6i)、16

羟基十七烷基(6j)、10

甲氧基十一烷基(6k)、12

甲氧基十三烷基(6l)、2

(乙酰氧基)十五烷基(6m)、2

(乙酰氧基)

13

羟基十三烷基(6n)、2

(乙酰氧基)

12

羟基十三烷基(6o)、2,12

双(乙酰氧基)十三烷基(6p)、2

(乙酰氧基)十三烷基(6q)、四氢
‑6‑
甲基

2H

吡喃
‑2‑
基)甲基(7a)、1,2

二氧代丙基(8a)、1

氧代戊基(8b)、3

氧代戊基(8c)、2

氧代戊基(8d)、4

甲基
‑1‑
氧代戊基(8e)、2

氧代庚基(8f)、6

甲基
‑5‑
氧代庚
‑2‑
基(8g)、2

氧代壬基(8h)、14

氧代十五烷基(8i)、2

氧代十三烷基(8j)、1

羟基
‑2‑
氧代丙基(9a)、13

羟基
‑2‑
氧代十三烷基(9b);以下代表中的(取代的)烯基链:乙烯基(10a)、1

丙烯基(10b)、1

甲基乙烯基(10c)、1

甲基
‑1‑
丙烯
‑1‑
基(10d)、十三碳
‑8‑

‑1‑
基(10e)、8

十五碳烯
‑1‑
基(10f)、8

十七碳烯
‑1‑
基(10g)、10

十七碳烯
‑1‑
基(10h)、十九碳

14


‑1‑
基(10i)、10

(乙酰氧基)
‑8‑
十五碳烯基(11a)、1

羟基亚甲基
‑2‑
氧代丙基(12a);或以下代表中的(取代的)多烯基链:十五碳

8,11

二烯
‑1‑
基(13a)、十五碳

8,11,14

三烯
‑1‑
基(13b)、8,11

十七碳二烯
‑1‑

(13c)、3

氧代己
‑1‑

‑2‑
基(14a)、1

氧代

2,4

辛二烯
‑1‑
基(14b)、4,6

二羟基
‑6‑
甲基
‑3‑
氧代

1,4

环己二烯
‑1‑
基(14c)、(6

甲基
‑4‑
氧代

4H

吡喃
‑2‑
基)甲基(14d);任选地,OCH3基团可以与相邻的OH基团环化以形成亚甲基二氧基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用于活化AMPK,其中R1和R3各自独立地为OH;OCH3;O

酰基、O

糖苷;酰化的O

糖苷;硫酸化的O

糖苷;硫酸酯;R2为以下代表中的C5类异戊二烯链:3

甲基丁基(1a)、4

羟基
‑3‑
甲基丁基(1b)、3

羟基
‑3‑
甲基丁基(1c)、2

羟基
‑3‑
甲基丁基(1d)、(3,3

二甲基
‑2‑
环氧乙烷基)甲基(环氧基异戊二烯基)(1e)、2,3

二羟基
‑3‑
甲基丁基(1f)、3

甲基
‑2‑
氧代丁基(1g)、3

甲基
‑2‑
丁烯
‑1‑
基(3,3

二甲基烯丙基)(1h)、1,1

二甲基
‑2‑
丙烯
‑1‑
基(1,1

二甲基烯丙基)(1i)、3

甲基
‑1‑
丁烯
‑1‑
基(1j)、4

羟基
‑3‑
甲基
‑2‑
丁烯
‑1‑
基(1k)、1

羟基
‑3‑
甲基
‑2‑
丁烯
‑1‑
基(1l)、3

羟基
‑3‑
甲基
‑1‑
丁烯基(1m)、4

羟基
‑3‑
甲基丁
‑1‑

‑1‑
基(1n)、2

羟基
‑3‑
甲基
‑3‑
丁烯
‑1‑
基(1o)、3

甲基

1,3

丁二烯基(1p);以下代表中的C10类异戊二烯链:3,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
申请(专利权)人:雀巢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