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大蒜来源纳米颗粒的分离制备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23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属于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自然界百合科葱属植物大蒜根茎通过超速离心法或高压均质法制备而来的纳米颗粒,该大蒜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在50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蒜来源纳米颗粒的分离制备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肿瘤药物
,尤其是指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免疫系统是生物体自身对细菌、病毒等有害病原体以及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防御系统,其存在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T细胞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T细胞,包括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在抗癌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αβT细胞是最常见的T细胞类型,负责识别和应答外来抗原,参与细胞免疫,直接攻击癌细胞。γδT细胞是一种不太常见的T细胞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类型的TCR,包含γ链和δ链。与αβT细胞不同,γδT细胞不参与抗原呈递,也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限制,这使得它们有望治疗广泛的MHCⅠ型缺陷肿瘤。此外,γδT细胞在激活后能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增强对癌细胞的整体细胞毒性。
[0003]近年来,以γδT细胞为基础的癌症疗法已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基于γδT细胞的癌症疗法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过继细胞治疗策略,利用体外扩增和活化的γδT细胞,包括患者来源的天然γδT细胞,CARγδT细胞或γδTCR工程αβT细胞。这些治疗策略已经进入患者临床试验阶段。虽然这些临床试验大多数仍在进行中,但其中一些治疗策略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积极的临床结果。然而,这些治疗策略仍然有各种问题亟待解决。例如,γδ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毒性的增强依旧昂贵、耗时,并且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在人类体内,γδT细胞只占循环T细胞的一小部分,占血液中总T淋巴细胞的0.5%至5%,因此,制备大量适当的天然/工程γδT细胞是极具挑战性的。因此,在体内直接激活和扩增γδT细胞可能可以克服上述局限性,并提高γδT细胞癌症治疗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004]鉴于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的强大调节作用,目前,已有多种技术被探索以激活免疫细胞,来抵抗有害病原体的入侵和肿瘤的发展。其中,天然来源的生物材料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植物来源的纳米颗粒,天生具有生物活性脂质、蛋白质、核酸和其他药理活性分子,作为一种天然纳米载体,提供了独特的形态和组成特征。植物来源的纳米颗粒还具有来源丰富、产量大、毒副作用小等优势。此外,植物来源的纳米颗粒引人注目的物理化学特性支撑着它们在生理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这些纳米颗粒可以作为下一代生物治疗和药物递送纳米平台来开发,以满足当前临床挑战日益严格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速离心法或高压均质法制备的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通过口服激活肠道γδT细胞分泌IFN

γ,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包括蛋白质和脂质;
[0008]所述蛋白质包括蒜氨酸酶、凝集素或防御素;所述脂质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芥酸酰胺或醋酸胆固醇。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的尺寸为50nm

150nm。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通过超速离心法或高压均质法分离制备得到。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为分布均匀的球形。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蒜氨酸酶的含量>25wt%;所述凝集素的含量>5wt%;所述防御素的含量>2wt%;所述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的含量>80wt%;所述芥酸酰胺的含量>6wt%;所述醋酸胆固醇的含量>1wt%。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递送。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的剂型选自片剂、颗粒剂、丸剂、乳剂或干混悬剂。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选自崩解剂、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湿润剂、矫味剂、助悬剂、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崩解剂选自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钙和藻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本专利技术的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019](1)将新鲜大蒜瓣进行榨汁处理,收集大蒜汁。随后对收集的大蒜汁进行超速离心或高压均质处理,收集沉淀,即为大蒜来源纳米颗粒;
[0020](2)对步骤(1)获得的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包括形貌表征、粒径大小、蛋白质组学分析、脂质组学分析。
[0021]本专利技术的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通过口服灌胃的方式递送,能够有效激活肠道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

γ,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0022]本专利技术第一次选用自然界百合科葱属植物大蒜根茎作为纳米颗粒的来源,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第一次采用高压均质的方法直接提取纳米颗粒,该方法简单方便且产率较高。在对所提取的纳米颗粒不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通过口服灌胃的方式就能有效地调节肠道免疫微环境,激活免疫细胞,尤其是γδT细胞,促使其分泌IFN

γ,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通过口服灌胃的方式进行递送后,能够有效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从而杀伤肿瘤细胞。取得了良好地抗肿瘤生长疗效,在肿瘤治疗领域中显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是由大蒜根茎衍生而来的,大蒜作为一种植物、调味剂和食物,对机体来说是有益的,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0025]2、本专利技术的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制备可重复性好,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并且成本低廉;
[0026]3、本专利技术的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口服灌胃后,对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0027]4、本专利技术的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地调节肠道免疫微环境,激活免疫细胞,尤其是γδT细胞,促使其分泌IFN

γ;
[0028]5、本专利技术的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通过口服灌胃的方式递送后,能够有效地抑制皮下肿瘤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大蒜来源纳米颗粒的透射电镜图;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包括蛋白质和脂质;所述蛋白质包括蒜氨酸酶、凝集素或防御素;所述脂质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芥酸酰胺或醋酸胆固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的尺寸为50nm

15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通过超速离心法或高压均质法分离制备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蒜来源的纳米颗粒为分布均匀的球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蒜氨酸酶的含量>25wt%;所述凝集素的含量>5wt%;所述防御素的含量>2wt%;所述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的含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超徐嘉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