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157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该治疗羊虱的中药配方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50克,苦参100克,生地黄150克,黄柏100克,地榆100克,蒲公英1000克,三七100克,白鲜皮100克,薄荷100克,黄连100克,甘草100克,大蒜100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针对不同中中药材混合制备过程中,可以辅助增强药效,减小药力流失,同时减小副作用出现的情况,维持药力稳定,且同时具有延缓耐药性的效果,使得调制好的药液可以反复进行治疗使用,避免反复使用下使得羊虱过早出现耐药性,从而避免了药方的应用失效,减小药方修正的频率,大大提高了对羊虱治疗下药效的稳定性,具有治疗强度高、减轻羊儿痛苦以及药效作用时效长,药方稳定的效果。药方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羊虱是一种寄生在羊体表皮上的昆虫,也称为羊蝨或羊虱子。羊虱体型较小,通常只有2

3毫米长,身体扁平,呈椭圆形,背部有硬壳保护。羊虱寄生在羊的体表,以羊的血液为食,会在羊的皮肤上钻洞吸血,导致羊体质量下降,甚至会感染疾病,针对羊虱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一般包括有药物注射和化学药物涂抹。
[0003]现有技术中的治疗羊虱方法和手段中,注射药物的方式尽管具有治疗体内病症的效果,但是针对羊体表上的羊虱,无法实现较好较快的治疗和消杀方式,针对持续产生的体表羊虱,效果持续效果一般,且体表涂抹化学药剂的方式,实际药剂需要合理控制,且需要防止羊进行舔舐的情况,实际在消杀治疗时同样存在病羊误食后出现副作用的情况,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是采用中药泡浴,然而实际泡浴过程中的药液配方尚不完善,药用强度和药用效果并不准确,药用成份简单随意,并不能真正安全高效的实现羊虱治疗,治疗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安全高效治疗羊虱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治疗羊虱的中药配方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50克,苦参100克,生地黄150克,黄柏100克,地榆100克,蒲公英1000克,三七100克,白鲜皮100克,薄荷100克,黄连100克,甘草100克,大蒜100克。
[0006]优选的,所述金银花选取挑拣干净的且完整的干燥金银花,并在制备前将选取的150g金银花进行捣碎成粉末状,采用洁净的存储容器进行干燥存储备用。
[0007]优选的,所述大蒜采用独头蒜,称取重量时保留独头蒜表皮并量取100g,制备前用刀身拍扁并置于冷藏箱中冷藏备用,冷藏温度控制在5℃

8℃。
[0008]优选的,所述薄荷选用新鲜薄荷叶,所述薄荷叶选取重量后用刀背在表面压出裂痕并同独头蒜一同冷藏处理。
[0009]优选的,所述生地黄和白鲜皮采用清水浸泡10

20分钟,并置于蒸锅中加热蒸熟处理10

15分钟,蒸熟处理后保温存储备用。
[0010]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11]第一步:药液制备前准备,选取30升容量砂锅并对内部进行清洁处理,将上述重量的药方原料除去拍扁和独头蒜和薄荷进行混匀,混匀后静置10分钟备用,并将预处理过的独头蒜100g和薄荷100g浸泡在盛有10升清水的容器中浸泡10分钟;
[0012]第二步:加热制备,将上述混匀后的部分中药投入至120升容量的砂锅中,并将浸
泡过独头蒜和薄荷的清水至砂锅中深度,捞出独头蒜和薄荷放置在备用的另一盆10升清水中浸泡备用,对砂锅加热进行煎煮,煮沸后改小火30分钟;
[0013]第三步:二次加水,第一次煎煮满30分钟后,将对独头蒜和薄荷进行二次浸泡过的10升水倒入砂锅中进行加水煎煮,改大火煮沸,沸腾后改小火蒸煮时间20分钟,同时将二次浸泡后的独头蒜和薄荷加水10升进行第三次浸泡;
[0014]第四步:三次加水,20分钟后再次打开砂锅,将浸泡有独头蒜和薄荷的10升清水连同独头蒜和薄荷全部倒入砂锅中,并改大火再次煮沸,煮沸后改小火煮至40分钟;
[0015]第五步:药渣过滤,完成煎煮后关闭火焰热焖15分钟,并打开药罐进行药渣过滤,得到淡黄色药液,静置冷却后完成制备,通过蘸取进行羊体表皮进行擦拭、直接药液冲洗以及泡浴的方式对羊体进行治疗。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通过配合金银花和苦参的配合作用,实现对羊虱处伤口位置的消炎止痛和虫体消杀,从根本上减小伤口症状,并实现杀虫效果,同时利用其抗毒性,实现伤口消毒处理,且配合添加的薄荷和大蒜,在增强抗炎杀毒的同时减小药力作用下的热效应,配合地榆和蒲公英中的减轻瘙痒以及消肿作用,在完成治疗羊虱过程中,进一步降低羊儿身体的不适感,从而在药浴过程中快速消解羊儿的焦躁,提高药浴操作便捷,降低药浴或涂布的操作难度,进一步提高实际治疗效果,且通过利用三七的活血化瘀功效,提高治疗后期羊体伤口处的恢复速度,避免伤口后续二次感染,实际治疗效率较高,最后通过利用配方中的甘草和黄连,在调配治疗羊虱过程中,实现多种药物药效混合下的药效调和,针对不同中中药材混合制备过程中,可以辅助增强药效,减小药力流失,同时减小副作用出现的情况,维持药力稳定,且同时具有延缓耐药性的效果,使得调制好的药液可以反复进行治疗使用,避免反复使用下使得羊虱过早出现耐药性,从而避免了药方的应用失效,减小药方修正的频率,大大提高了对羊虱治疗下药效的稳定性,具有治疗强度高、减轻羊儿痛苦以及药效作用时效长,药方稳定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治疗羊虱的中药配方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50克,苦参100克,生地黄150克,黄柏100克,地榆100克,蒲公英1000克,三七100克,白鲜皮100克,薄荷100克,黄连100克,甘草100克,大蒜100克。
[0020]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利用金银花中清热解毒、解表散寒、抗炎消肿和抗菌抗病毒药效,一方面可以改善被羊虱咬伤的表皮组织出现的炎症,另一方面有效坚强伤口毒性,实现治疗羊虱啃咬处的抗炎消毒,通过利用苦参中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和抗菌消炎的功效,配合金银花药效,实现加强消炎的同时,提高羊虱啃咬伤口处的消肿止痛,减轻羊的痛苦,且利用苦参中的杀虫止痒功效,进一步实现残留羊虱个体和虫卵的消杀,同时减轻羊体瘙痒的症状,综合实现消炎止痛和一定程度的虫体消杀,减小羊体不适。
[0021]在使用过程中,黄柏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黄酮苷类、单宁酸类等,具有清
热解毒和消炎解毒的功效;三七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三七甙、三七酮、三七色素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效果;且白鲜皮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香豆素等,具有止痛祛湿的效果;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皂苷、甘草甜素等,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的功效;黄连中有黄连碱、黄连素、黄连酸等,具有清热燥湿、解毒以及调和药性的作用;地榆具有缓解皮肤瘙痒的效果;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解毒等功效;薄荷有清热解毒和解暑降温的功效;大蒜有温中散寒和抗菌消炎的功效,其中大蒜中含有丰富的硫化物,具有强烈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繁殖。
[0022]通过甘草和黄连配合使用,在调配治疗羊虱过程中,实现多种药物药效混合下的药效调和,针对不同中中药材混合制备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治疗羊虱的中药配方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50克,苦参100克,生地黄150克,黄柏100克,地榆100克,蒲公英1000克,三七100克,白鲜皮100克,薄荷100克,黄连100克,甘草100克,大蒜100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银花选取挑拣干净的且完整的干燥金银花,并在制备前将选取的150g金银花进行捣碎成粉末状,采用洁净的存储容器进行干燥存储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蒜采用独头蒜,称取重量时保留独头蒜表皮并量取100g,制备前用刀身拍扁并置于冷藏箱中冷藏备用,冷藏温度控制在5℃

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荷选用新鲜薄荷叶,所述薄荷叶选取重量后用刀背在表面压出裂痕并同独头蒜一同冷藏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羊虱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地黄和白鲜皮采用清水浸泡10

20分钟,并置于蒸锅中加热蒸熟处理10

15分钟,蒸熟处理后保温存储备用。6.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思思张晓英蔡金山辛莉阚威曾占豪张茂华魏梦君马艳萍孙生祯游潇倩刘蓉菁祝艳年王发艳杨峻鹏谢得军马占军巨金玲宋长芳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