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88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多糖提取领域,涉及茶藨子叶状层菌中多糖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含挥发油提取、酶解、去杂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制备工艺可实现茶藨子叶状层菌中多糖的高效提取,多糖粗品的收率高,多糖含量可达85%以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提取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提取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糖提取领域,涉及茶藨子叶状层菌中多糖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藨子叶状层菌隶属担子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锈革孔菌科、叶状层菌属,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的真菌。该菌常寄生于生长年限较长的忍冬藤植株上,其民间药用历史悠久,分部区域广泛,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炎、喉咙肿痛等病症,疗效显著。
[0003]已有相关文献报道,茶藨子叶状层菌中含有甾体、有机酸类、萜类、多糖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经药理实验证明,茶藨子叶状层菌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抑菌、消炎、促进免疫、止痛等作用。由于其营养成分高、食用性强、安全评价高,对治疗肿瘤、糖尿病、病毒感染和抑制细菌等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0004]食药用菌的特殊成分食用菌多糖是人体不能合成的特殊分子结构,食用菌多糖的特殊分子结构与人的细胞膜多糖体结构相似,具有活性,能够修复人体细胞膜的多糖体,可从源头上防治人体疾病。很多研究表明,存在于食用或药用真菌中的某些多糖组分,具有通过活化巨噬细胞刺激抗体产生,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生理功能。
[0005]“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刘玉红等,山东中医杂志)”一文中公开了,茶藨子木层孔菌对荷瘤小鼠无生长不良影响,且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表现为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增加。
[0006]在真菌多糖的提取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热水浸提法和溶剂提取法。热水浸提法是一种常规的提取方法,其优点是提取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方便;但存在的缺点是多糖得率不高。本领域目前一般仍采用传统的热水浸提法。溶剂提取法主要采用低浓度的草酸、草酸铵、盐酸、氢氧化钠等溶剂提取。有资料表明,酸、碱在多糖提取率方面均高于常规热水提取。然而,酸对多糖有水解作用,且操作比较繁杂,故多不采用酸提法。而盐对多糖的提取率提高不大。碱法的多糖得率比水提取及酸提取高,但要注意碱浓度不能太高,以免多糖变性;而且碱法提取条件剧烈,容易引起多糖变性,对多糖也有降解作用,且提取液粘稠,不易过滤。
[0007]“不用年份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性比较研究(刘志庆等,山东农业科学)”一文中公开了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30、提取时间为2h、提取3次。
[0008]“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茶藨子木层孔菌总多糖的提取条件(刘玉红等,食品与药品)”一文中对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出加15倍量水,90℃提取4h,提取3次的提取条件,可提高多糖的收率。
[0009]中国专利201410484913.5,专利技术名称“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公开了一种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提,茶藨子木层孔菌子实体粗粉加20

40倍量的水,90

100℃提取4次,每次4

6h,滤过,滤液加乙醇,静置,得多
糖粗品;将多糖粗品溶于水中,蛋白酶酶解,灭活并除去变性蛋白酶,离心得上清液加入有机溶剂,除去下层有机相和中间蛋白层,得多糖水提液;水提液浓缩,加乙醇,离心,得沉淀,依次用乙醇、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得多糖粗品;将多糖粗品溶解后经DEAE

纤维素柱层析,第二洗脱峰的洗脱液再层析,收集主峰的洗脱液,经浓缩、透析和冻干后,得茶藨子木层孔菌多糖。
[0010]鉴于目前对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成分制备的研究较少,制备方法采用传统的水提方式,多糖提取率低或多糖易水解等的技术缺陷,本领域迫切需要改进多糖的制备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提取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进一步提高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提取率,本专利技术对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制备的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主要是依据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制备方法主要含有以下步骤:
[0013]步骤A,挥发油提取,取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加水蒸馏,蒸馏后的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备用;其中水与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液料比为10

30mL/g;
[0014]步骤B,酶解,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加水、复合酶Ⅰ,在45

55℃温度条件下酶解1

3小时,酶解后加热灭活;混合液冷却,加复合酶Ⅱ,在50

60℃温度条件下酶解2

4小时,酶解后加热灭活,酶解液备用;其中,水与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液料比为10

50mL/g、复合酶Ⅰ的加入量为2

8g/L、复合酶Ⅱ的加入量为2

10g/L;
[0015]步骤C,去杂,步骤B所得酶解液,加入澄清剂,静置3

6小时,取澄清液体浓缩,干燥,即得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提取物;其中澄清剂的加入量为0.1

2g/L。
[0016]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0017]步骤A,挥发油提取,取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加水蒸馏,蒸馏后的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备用;其中水与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液料比为10

30mL/g;
[0018]步骤B,酶解,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加水、复合酶Ⅰ,在50℃温度条件下酶解2小时,酶解后加热灭活;混合液冷却,加复合酶Ⅱ,在55℃温度条件下酶解3小时,酶解后加热灭活,酶解液备用;其中,水与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液料比为10

50mL/g、复合酶Ⅰ的加入量为4

6g/L、复合酶Ⅱ的加入量为3

6g/L;
[0019]步骤C,去杂,步骤B所得酶解液,加入澄清剂,静置3

6小时,取澄清液体浓缩,干燥,即得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提取物;其中澄清剂的加入量为0.5

1.5g/L。
[0020]具体的,上述制备方法步骤B中复合酶Ⅰ为胰蛋白酶、组织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复合酶Ⅱ为淀粉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21]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酶Ⅰ为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的组合;所述的复合酶Ⅱ为淀粉酶与果胶酶的组合。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例为(0.5

2):1;所述的淀粉酶和果胶酶的质量比例为(1

5):1。
[0023]具体的,上述制备方法步骤C中澄清剂为明胶、聚乙烯吡络烷酮、明矾、壳聚糖、β

环糊精、海藻酸钠和单宁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24]进一步的,所述的澄清剂为壳聚糖、β

环糊精和海藻酸钠的组合。
[0025]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壳聚糖、β...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挥发油提取,取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加水蒸馏,蒸馏后的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备用;其中水与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液料比为10

30mL/g;步骤B,酶解,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加水、复合酶Ⅰ,在45℃

55℃温度条件下酶解1

3小时,酶解后加热灭活;混合液冷却,加复合酶Ⅱ,在50℃

60℃温度条件下酶解2

4小时,酶解后加热灭活,酶解液备用;其中,水与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的液料比为10

50mL/g、复合酶Ⅰ的加入量为2

8g/L、复合酶Ⅱ的加入量为2

10g/L;步骤C,去杂,步骤B所得酶解液,加入澄清剂,静置3

6小时,取澄清液体浓缩,干燥,即得忍冬茶藨子叶状层菌多糖提取物;其中澄清剂的加入量为0.1

2g/L。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复合酶Ⅰ为胰蛋白酶、组织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冰冰冯文静杜峰涛曹凯林赵志龙史晓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