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洋鸣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废气生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173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气生态处理系统,具体涉及工业废气处理领域,包括工业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工业废气处理机构包括后壳体、前壳体、多组通气网、环形加热管、环形扇、方形壳、密封罩、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联轴和固定管;所述后壳体和前壳体的相邻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后壳体的后侧开设有方形孔,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从方形孔插入于后壳体和前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与多组通气网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组通气网和交错设置的网孔可以增加废气与通气网的接触面积,当废气通过通气网时,会遇到通气网上的许多小孔,从而使废气与通气网表面接触的面积增大,可提高氧化剂与废气之间的反应效率,加快废气的氧化反应。加快废气的氧化反应。加快废气的氧化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废气生态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气处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废气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废气是由各种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气排放物,其中包含大量的有害气体、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物质,这些工业废气如果未经处理排放到大气中,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和呼吸道疾病等。
[0003]1、在传统生态系统中,废气与氧化剂的混合通常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由于接触面积有限和废气在某些区域的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导致氧化剂与废气之间的反应效率受到限制,使得废气处理效果不均匀,造成了处理效率的局限性。
[0004]2、在传统生态系统中,由于废气与氧化剂直接混合接触的方式,使得废气与氧化剂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限制了氧化剂与废气之间的反应效率。
[000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工业废气生态处理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业废气生态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组通气网和交错设置的网孔可增加废气与通气网的接触面积,当废气通过通气网时,会遇到通气网上的许多小孔,从而使废气与通气网表面接触的面积增大,可提高氧化剂与废气之间的反应效率,加快废气的氧化反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气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工业废气处理机构,所述工业废气处理机构包括后壳体、前壳体、多组通气网、环形加热管、环形扇、方形壳、密封罩、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联轴和固定管;所述后壳体和前壳体的相邻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后壳体的后侧开设有方形孔,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从方形孔插入于后壳体和前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与多组通气网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多组通气网的一侧均安装有环形加热管,所述固定管的外壁位于多组通气网中的第一通气网和第二通气网之间固定连接有环形扇,所述环形扇位于后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外壁贯穿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前壳体的一侧,所述固定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分布设置的气孔;所述方形壳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后壳体的一侧,所述方形壳的外壁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两侧贯穿方形壳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外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壁,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于联轴的外壁,所述联轴的一端与固定管的相邻端固定,所述方形壳另一侧安装有风扇,所述多组通气网中多个通气网的网孔均交错设置,所述密封罩卡扣连接于方形壳的外壁,所述密封罩的一侧设有管道;
一次分流机构,所述一次分流机构包括一次外分流环板、三个一次连接杆和一次内分流环板;所述后壳体的内壁且位于多组通气网中一个的前侧固定连接于一次外分流环板的外壁,所述一次外分流环板的一侧通过三个一次连接杆固定连接于一次内分流环板的相邻侧;二次分流机构,所述二次分流机构包括二次外分流环板、三个二次连接杆一、二次内分流环板、三个二次连接杆二和二次中分流环板;所述前壳体的内壁且位于其内部多组通气网中两个通气网之间固定连接于二次外分流环板的外壁,所述二次外分流环板的一侧通过三个二次连接杆一固定连接于二次内分流环板的相邻侧,所述二次内分流环板的另一侧通过三个二次连接杆二固定连接于二次中分流环板的相邻侧。
[0008]所述一次外分流环板的内侧壁开设有弧形拨动槽,所述弧形拨动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拨动连接块,所述拨动连接块的两侧与所述弧形拨动槽的内部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和复位弹簧,所述拨动连接块的外侧壁位于所述一次分流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活动圆环,所述活动圆环的内侧设置有套环一,所述套环一与所述活动圆环之间厅连接有多个分流导板,靠近所述弧形拨动槽处的所述分流导板的内部一体成形有两个充气腔,两个所述充气腔与所述充气气囊之间均固定连通有通气管,所述充气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充气塞,两个所述充气塞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竖杆,所述连接竖杆底端的所述充气塞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抵接条,所述抵接条的底端贯穿至所述套环一的内侧,所述套环一的内侧设置有套环二,所述套环二的内侧壁与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环二的外侧壁一体成形有多个半圆块,所述抵接条的底端与所述套环二的外侧壁相接触。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风机、引出管、旋转管接头和引入管;所述风机的进气端与引出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引出管的另一端通过旋转管接头与气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引入管的一端与风机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所述引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于后壳体的外壁底部,所述前壳体的外壁上部固定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排气泵。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业废气处理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吸附过滤器、连管、微生物过滤器、输出管、生态过滤池和第二排气泵;所述吸附过滤器和微生物过滤器之间通过连管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泵的出气端与吸附过滤器固定连通,所述微生物过滤器的底部与输出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延伸并插入于生态过滤池的内部,所述第二排气泵的出气端和进气端分别与输出管的外壁连通。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壳体底部的支撑腿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组通气网和交错设置的网孔可以增加废气与通气网的接触面积,当废气通过通气网时,会遇到通气网上的许多小孔,从而使废气与通气网表面接触的面积增大,可提高氧化剂与废气之间的反应效率,加快废气的氧化反应。
[0013]本专利技术通气网的网孔交错设置,废气在通气网上的流动受到阻碍并发生扩散效应,避免了废气流经固定路径而导致某些区域的过度集中,使废气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通气网的表面上,废气在通过通气网的过程中,受到网孔的限制而发生扩散效应,使得废气在通气网表面上被分散到更广泛的区域,从而增加了废气与通气网的接触机会,有助于废气与通气网上的氧化剂充分接触,促使废气的氧化反应更加剧烈和迅速。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环形加热管产生的高温热量和加入的氧化剂,废气分子的能量增加,反应速率提高,高温区域的扩散作用有助于将废气更均匀地分布在通气网的表面上,使废气处理效果更加剧烈和迅速。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次分流机构和二次分流机构的设置,废气在废气处理系统中经历了分流、多次分流和分散的过程,实现了废气的均匀分布和更大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和净化效果,使废气得到更充分的处理和净化,分流设计避免了废气在某些区域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的问题,确保了废气处理的均匀性和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弧形拨动槽、拨动连接块、充气气囊、复位弹簧、活动圆环、套环一、分流导板、充气腔、通气管、充气塞、连接竖杆、抵杆、套环二和半圆块,使得废气在经过一次外分流环板分流时,由于固定管的转动,会带动套环二转动,配合设置的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废气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业废气处理机构(10),所述工业废气处理机构(10)包括后壳体(11)、前壳体(12)、多组通气网(15)、环形加热管(16)、环形扇(17)、方形壳(18)、密封罩(111)、第一齿轮(113)、第二齿轮(115)、联轴(116)和固定管(117);所述后壳体(11)和前壳体(12)的相邻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后壳体(11)的后侧开设有方形孔,所述固定管(117)的一端从方形孔插入于后壳体(11)和前壳体(12)的内部,所述固定管(117)的外侧壁与多组通气网(1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多组通气网(15)的一侧均安装有环形加热管(16),所述固定管(117)的外壁位于多组通气网(15)中的第一通气网和第二通气网之间固定连接有环形扇(17),所述环形扇(17)位于后壳体(11)的内部,所述固定管(1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管(13),所述气管(13)的外壁贯穿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前壳体(12)的一侧,所述固定管(117)的外壁开设有多个分布设置的气孔(118);所述方形壳(18)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后壳体(11)的一侧,所述方形壳(18)的外壁一侧安装有电机(19),所述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114),所述转轴(114)的外壁两侧贯穿方形壳(18)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13)与第二齿轮(115)的外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13)的内壁固定连接于转轴(114)的外壁,所述第二齿轮(115)的内壁固定连接于联轴(116)的外壁,所述联轴(116)的一端与固定管(117)的相邻端固定,所述方形壳(18)另一侧安装有风扇(112);一次分流机构(50),所述一次分流机构(50)包括一次外分流环板(51)、三个一次连接杆(52)和一次内分流环板(53);所述后壳体(11)的内壁且位于多组通气网(15)中一个的前侧固定连接于一次外分流环板(51)的外壁,所述一次外分流环板(51)的一侧通过三个一次连接杆(52)固定连接于一次内分流环板(53)的相邻侧;二次分流机构(60),所述二次分流机构(60)包括二次外分流环板(61)、三个二次连接杆一(62)、二次内分流环板(63)、三个二次连接杆二(64)和二次中分流环板(65);所述前壳体(12)的内壁且位于其内部多组通气网(15)中两个通气网之间固定连接于二次外分流环板(61)的外壁,所述二次外分流环板(61)的一侧通过三个二次连接杆一(62)固定连接于二次内分流环板(63)的相邻侧,所述二次内分流环板(63)的另一侧通过三个二次连接杆二(64)固定连接于二次中分流环板(65)的相邻侧;所述一次外分流环板(51)的内侧壁开设有弧形拨动槽(70),所述弧形拨动槽(7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拨动连接块(71),所述拨动连接块(71)的两侧与所述弧形拨动槽(70)的内部两侧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72)和复位弹簧(73),所述拨动连接块(71)的外侧壁位于所述一次分流板(5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活动圆环(74),所述活动圆环(7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鸣李卓轩
申请(专利权)人:刘洋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