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66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铣刀技术领域。该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包括刀盘体,所述刀盘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主刀体,所述刀盘体和主刀体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刀体;所述刀盘体包括刀座,所述刀座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连接螺纹槽,所述连接螺纹槽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刀杆,所述刀座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远离刀杆的一侧内壁中心处开设有定位螺纹槽;所述弧刀体包括弧刀本体,所述弧刀本体的下端面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凸出块和下弧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该新型铲齿成形铣刀拆卸简单,适用范围广,生产方便,经济效益更高。经济效益更高。经济效益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铣刀
,具体为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铲齿铣刀的特点是齿背经铲制而成,铣刀用钝后仅刃磨前刀面,易于保持切削刃原有的形状,因此适用于切削廓形复杂的铣刀,如成形铣刀,切削刃廓形根据工件廓形设计的铣刀,称为成形铣刀。它和成形车刀一样,可以保证被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一致和较高的生产率。成形铣刀在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在涡轮机叶片加工中的应用更为普遍。成形铣刀按照它的齿背形式,可分为尖齿成形铣刀和铲齿成形铣刀两种。
[0003]现有的铣刀大多都是一体化设置,开槽的大小都有固定铣刀或调节位置进行开孔,并且长时间使用一旦某处有损坏,便需要更换新的铣刀,其使用方式较为浪费,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铣刀大多都是一体化设置,开槽的大小都有固定铣刀或调节位置进行开孔,并且长时间使用一旦某处有损坏,便需要更换新的铣刀,其使用方式较为浪费,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包括刀盘体,所述刀盘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主刀体,所述刀盘体和主刀体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刀体;
[0008]所述刀盘体包括刀座,所述刀座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连接螺纹槽,所述连接螺纹槽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刀杆,所述刀座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远离刀杆的一侧内壁中心处开设有定位螺纹槽;
[0009]所述弧刀体包括弧刀本体,所述弧刀本体的下端面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凸出块和下弧段,所述凸出块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弧刀本体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弧段和后斜段,所述上弧段靠下处的末端嵌入设置有刀头,所述弧刀本体的下端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卡槽;
[0010]所述主刀体包括主刀本体,所述主刀本体的周身中部设置有圆弧段,所述主刀本体周身靠边缘处开设有多个定位卡孔,多个所述定位卡孔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凸出限位块。
[0011]优选的,所述凸出块的下端设置在固定槽的内部由定位螺纹槽和连接通孔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弧刀体。
[0012]优选的,所述多个弧刀体的数量为四,且与其相匹配的数量均为四。
[0013]优选的,所述凸出限位块在定位卡孔内预留的空间其宽度与弧刀本体的宽度相同,且凸出限位块的宽度大于弧刀本体的宽度。
[0014]优选的,所述定位卡槽与定位卡孔相合且通过凸出限位块卡接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刀座包括合金基层,所述合金基层的表面设置有硬质颗粒层,所述刀座与主刀本体、弧刀本体材质相同。
[0016]优选的,所述合金基层是由钨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硬质颗粒层采用金刚石、硬质合金、立方氮化硼或金属陶瓷制成。
[0017]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基件生产
[0019]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分别将刀盘体、弧刀体和主刀体生产出来;
[0020]S2.开启设备:
[0021]将铣刀原件放入真空室内的转盘上,使真空室压力为10e
‑2帕,开始升温,并保持温度在190℃

210℃;继续抽真空至小于6
×
10
e
‑3帕为止;启动转盘,转盘转速1

3转/分钟;
[0022]S3.铣刀清洗刻蚀
[0023]通入280

310标况毫升每分的氩气,使真空室内压力达到3帕;打开负偏压电源,对铣刀施加负偏压

680

720伏,占空比19%

21%;时间13

16分钟;
[0024]S4.镀前准备
[0025]将原件酸洗处理,冷水冲洗酸洗后,将工件夹出,用冷水冲洗,然后装挂到电化学除油槽内,然后利用电化学除油,将用电化学除油后的工件进行阳极处理,冲洗入槽将阳极处理完毕的基体快速进行冲洗后,放入电镀槽中,准备电镀;
[0026]S5.电镀处理
[0027]最终将工件放入到电镀槽内进行电镀金刚石处理。
[0028](三)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铣刀为分体式结构,三者之间拼装组配而成,即便单一的某个原件损坏,只需要进行更换损坏的原件几个,其他原件可以继续使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弧刀体与主刀体尺寸不相同,根据需求判定是否安装弧刀体,如加工较小尺寸的工件时,只需要使用单一的主刀体即可,加工较大的工件时装配上弧刀体,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铣刀适用范围更换,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进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铣刀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其前期步骤少,能够更加快速的生产出铣刀。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剖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刀盘体正剖示意图;
[003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主刀体轴侧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弧刀体轴侧示意图;
[0037]图7为本专利技术弧刀体轴侧示意图;
[0038]图8为本专利技术刀座结构示意图。
[0039]其中,1、刀盘体;2、弧刀体;3、主刀体;101、刀座;102、固定槽;103、定位螺栓;104、刀杆;105、连接螺纹槽;106、定位螺纹槽;201、弧刀本体;202、连接通孔;203、凸出块;204、下弧段;205、刀头;206、定位卡槽;207、上弧段;208、后斜段;301、圆弧段;302、主刀本体;303、定位卡孔;304、凸出限位块;10101、硬质颗粒层;10102、合金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实施例1:
[0042]如图1

8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包括刀盘体1,刀盘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主刀体3,刀盘体1和主刀体3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刀体2,刀盘体1和主刀体3两者之间可分别制作而出,或一体成型制作而出,此处选择根据需求,通过焊接设置或一体成型;
[0043]刀盘体1包括刀座101,刀座101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连接螺纹槽105,连接螺纹槽105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刀杆104,刀座101的表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包括刀盘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盘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主刀体(3),所述刀盘体(1)和主刀体(3)之间固定设置有多个弧刀体(2);所述刀盘体(1)包括刀座(101),所述刀座(101)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连接螺纹槽(105),所述连接螺纹槽(105)的内部螺纹套接有刀杆(104),所述刀座(10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固定槽(102),所述固定槽(102)远离刀杆(104)的一侧内壁中心处开设有定位螺纹槽(106);所述弧刀体(2)包括弧刀本体(201),所述弧刀本体(201)的下端面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凸出块(203)和下弧段(204),所述凸出块(203)的一侧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202),所述弧刀本体(201)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弧段(207)和后斜段(208),所述上弧段(207)靠下处的末端嵌入设置有刀头(205),所述弧刀本体(201)的下端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卡槽(206);所述主刀体(3)包括主刀本体(302),所述主刀本体(302)的周身中部设置有圆弧段(301),所述主刀本体(302)周身靠边缘处开设有多个定位卡孔(303),多个所述定位卡孔(303)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设置有凸出限位块(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块(203)的下端设置在固定槽(102)的内部由定位螺纹槽(106)和连接通孔(202)通过定位螺栓(103)固定弧刀体(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弧刀体(2)的数量为四,且与其相匹配的数量均为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铲齿成形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限位块(304)在定位卡孔(303)内预留的空间其宽度与弧刀本体(201)的宽度相同,且凸出限位块(304)的宽度大于弧刀本体(201)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立志陈辉金李明睿宋金玲许建民郭爱程李嘉豪陈威龙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