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54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PLC控制器和罩体,还包括设置在罩体底部的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输出端,且两个所述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卡盘,所述机台上设置有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有两个。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置两个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了第一杆体、第二杆体、蜗轮、蜗杆和第三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蜗轮与蜗杆的带动下,带动第三杆体往复转动,进一步使两个限位机构移动,使两个限位机构的位置连续交换,此设置使工件无需频繁拆卸即可对两端进行连续加工,故使用本车床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工效率。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
,尤其涉及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机床是对制造过程能够做出决定的机床。智能机床了解制造的整个过程,能够监控、诊断和修正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并且能为生产的最优化提供方案。此外,还能计算出所使用的切削刀具、主轴、轴承和导轨的剩余寿命,让使用者清楚其剩余使用时间和替换时间。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车床是金属切削机床中最主要的一种切削机床,在一般的机器制造工厂中以车床为主,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
[0003]现有的车床大多只有一个可以安装车刀的主轴,对于一些形状较为复杂的工件,其加工过程中需要改变工件的位置,因此工件与车刀的相对位置需要频繁调整,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来定位工件,故导致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PLC控制器和罩体,还包括设置在罩体底部的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输出端,且两个所述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卡盘,所述机台上设置有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分布在驱动模组的两侧;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互换两个所述限位机构的位置,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板体,所述通孔的内侧与板体的外周之间具有均匀的环形缝隙,且环形缝隙由第一导向通槽和第二导向通槽构成,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杆和摆动组件,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驱动杆的两端;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夹持固定工件,其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驱动件,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齿轮、齿圈和夹持组件。
[0007]优选地,所述摆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杆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远离第二杆体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杆体的端部设置有蜗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上设置有两个同轴分布的蜗杆,两个所述蜗杆之间设置有传动轴。
[0008]优选地,所述罩体与驱动模组固定连接,所述板体固定连接在驱动模组的底部,所述驱动杆的中间部位与板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并且驱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向通槽,所述第三导向通槽内贯穿设置有导向栓,所述导向栓的顶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并且导向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二杆体的中间部位。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通槽和第二导向通槽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导向栓贯穿第
二导向通槽,并且二者滑动接触,所述轴承贯穿第一导向通槽,并且二者滑动接触,所述轴承上设置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的一端与轴承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圆弧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第一导向通槽形状相同,并且二者平行设置,所述凸起与导向槽滑动接触。
[0010]优选地,所述齿轮与齿圈啮合连接,所述齿圈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齿圈与第一环形件之间设置有伸缩件,所述第一环形件的内侧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夹板,所述第二环形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靠近第二环形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
[0012]优选地,所述齿圈、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环形件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绕第一环形件环形均匀设置,所述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均沿第二环形件的径向方向设置。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了第一杆体、第二杆体、蜗轮、蜗杆和第三杆体,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蜗轮与蜗杆的带动下,带动第三杆体往复转动,进一步使两个限位机构移动,使两个限位机构的位置连续交换,此设置使工件无需频繁拆卸即可对两端进行连续加工,故使用本车床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0015]2、本申请的限位机构设置了伸缩件、第一环形件、第二环形件和第一滑块,第一环形件在伸缩件的驱动下可以推动第一滑块,使第一滑块沿第一环形件的径向方向移动,通过调节伸缩件的伸缩量,可以调节第一滑块移动的距离,从而使第一滑块上的夹板可以夹持不同内径尺寸的工件。
[0016]3、本申请的限位机构设置了第二驱动件、齿轮和齿圈,齿轮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而旋转,进一步使齿圈旋转,从而可以带动夹持的工件自旋,旋转的工件可以与固定在卡盘上的车刀接触,进而工件的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床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机台;2、PLC控制器;3、罩体;4、驱动模组;5、卡盘;6、第一壳体;7、通孔;8、板体;9、第一导向通槽;10、第二导向通槽;11、导向槽;12、第一驱动件;13、第一杆体;14、第二杆体;15、蜗轮;16、蜗杆;17、传动轴;18、导向栓;19、驱动杆;20、第三导向通槽;21、第三杆体;22、第二壳体;23、第二驱动件;24、齿轮;25、齿圈;26、伸缩件;27、第一环形件;28、第一滑槽;29、第一滑块;30、夹板;31、第二环形件;32、第二滑块;33、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包括机台1,机台1上设置有PLC控制器2和罩体3,PLC控制器2可以对车床上的设备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罩体3可以减少加工产生的碎屑飞溅,提高加工安全性。还包括设置在罩体3底部的驱动模组4,驱动模组4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输出端,且两个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卡盘5,卡盘5可以夹持固定车刀,驱动模组4可以带动卡盘5移动,使车刀接触工件。机台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限位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包括机台(1),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PLC控制器(2)和罩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罩体(3)底部的驱动模组(4),所述驱动模组(4)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输出端,且两个所述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卡盘(5),所述机台(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对称分布在驱动模组(4)的两侧;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互换两个所述限位机构的位置,其包括第一壳体(6),所述第一壳体(6)的顶部设置有通孔(7),所述通孔(7)的内侧设置有板体(8),所述通孔(7)的内侧与板体(8)的外周之间具有均匀的环形缝隙,且环形缝隙由第一导向通槽(9)和第二导向通槽(10)构成,所述第一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杆(19)和摆动组件,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驱动杆(19)的两端;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夹持固定工件,其包括第二壳体(22),所述第二壳体(2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驱动件(23),第二壳体(22)的内部设置有齿轮(24)、齿圈(25)和夹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12)、第一杆体(13)和第二杆体(14),所述第一杆体(13)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杆体(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杆体(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3)远离第二杆体(1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6)转动连接,并且第一杆体(13)的端部设置有蜗轮(15),所述第一驱动件(12)的输出端上设置有两个同轴分布的蜗杆(16),两个所述蜗杆(16)之间设置有传动轴(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主轴液压智能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与驱动模组(4)固定连接,所述板体(8)固定连接在驱动模组(4)的底部,所述驱动杆(19)的中间部位与板体(8)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19)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壳体(2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并且驱动杆(1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旺龙辉梁华凯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台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