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活性中心催化的多峰聚乙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52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基础树脂的聚乙烯组合物、一种用于制备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制品和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用于生产制品的用途,其中基础树脂包括:(A)第一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活性中心催化的多峰聚乙烯组合物
[0001]本申请为2020年07月0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80052295.0且专利技术名称为“单活性中心催化的多峰聚乙烯组合物”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两种具有不同1

丁烯含量的单活性中心催化的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的聚乙烯组合物,用于制备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的制品以及所述聚乙烯组合物用于生产制品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3]对于软包装应用(诸如薄膜应用)通常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诸如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生产聚乙烯树脂。单活性中心催化的聚乙烯树脂在光学和机械性能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性能,尤其适用于薄膜应用。
[0004]例如,单峰聚乙烯树脂具有良好的性能(如低雾度),但显示出相当差的熔融加工,这会导致最终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0005]具有两种或更多种不同聚合物组分的多峰聚乙烯树脂更好加工,但多峰聚乙烯的熔融均化可能存在问题,导致最终产品不均匀,例如最终产品的高凝胶含量证明了这一点。
[0006]WO 00/40620公开了一种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存在下生产聚乙烯组合物的方法。WO 99/35652涉及一种绝缘组合物,该绝缘组合物包括通过乙烯和至少一种其他α

烯烃的配位催化聚合获得的可交联多峰乙烯共聚物。EP 3331950涉及包括基体的兼容多相聚酰胺

聚乙烯共混物,该基体包括线形低密度聚乙烯。
[0007]WO 2016/083208公开了具有至少两种不同共聚单体(诸如1

丁烯和1

己烯)的多峰聚乙烯组合物,该多峰聚乙烯组合物在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密封性能和光学性能方面显示出极好的性能平衡。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中,令人惊讶地发现,包括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聚合的两种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的聚乙烯组合物(这些共聚物在1

丁烯含量和熔体流动速率方面不同)可以获得与WO 2016/083208的至少两种不同共聚单体的多峰聚乙烯组合物相当的性能平衡。
[0009]通常,仅用1

丁烯作为共聚单体的聚乙烯组合物与另外包括1

己烯共聚单体的聚乙烯组合物相比显示出较差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在撕裂强度和冲击性能方面。此外,仅用1

丁烯作为共聚单体的聚乙烯组合物与另外包括1

己烯共聚单体的聚乙烯组合物相比显示出较差的光学和热封性能。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令人惊讶地发现,通过仔细地调整两种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的1

丁烯含量和熔体流动速率,可以获得在加工性、机械性能、密封性能和光学性能方面具有改善的性能平衡的聚乙烯组合物,该聚乙烯组合物与具有至少两种不同共聚单体(诸如1

丁烯和1

己烯)的聚乙烯组合物的性能相当。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基础树脂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基础树脂包括
[0012](A)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A),其具有基于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A)中的单体单元的总重量的0.5重量%至7.5重量%的1

丁烯含量,和在1.0至小于50.0g/10min的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在190℃的温度和2.16kg的负荷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和
[0013](B)第二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B),其具有比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更高的1

丁烯含量;
[0014]其中基础树脂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聚合,并且基础树脂具有913.0至920.0kg/m3的密度和基于在基础树脂中的单体单元的总重量的8.0至13.0重量%的1

丁烯含量。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如上文或下文所定义的聚乙烯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6]a)在第一聚合反应器中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聚合乙烯和1

丁烯单体以形成包括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A)和所述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第一聚合混合物,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A)具有基于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A)中的单体单元的总重量的0.5重量%至7.5重量%的1

丁烯含量和在1.0至小于50.0g/10min的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在190℃的温度和2.16kg的负荷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0017]b)将第一聚合反应混合物从第一聚合反应器转移到第二聚合反应器;
[0018]c)在所述第二聚合反应器中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乙烯和1

丁烯单体以形成包括所述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A)和第二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B)的第二聚合混合物;
[0019]d)从所述第二反应器中回收所述第二聚合混合物;
[0020]e)形成具有913.0至920.0kg/m3的密度和基于基础树脂中的单体单元的总重量的8.0至13.0重量%的1

丁烯含量的基础树脂,和
[0021]f)制备聚乙烯组合物。
[0022]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如上文或下文所定义的聚乙烯组合物的制品。
[0023]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上文或下文所定义的聚乙烯组合物用于生产制品的用途。
[0024]定义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乙烯组合物是指源自超过50摩尔%的乙烯单体单元和任选地附加共聚单体单元的聚合物。
[0026]术语

共聚物

是指源自乙烯单体单元和超过0.05摩尔%的量的附加共聚单体单元的聚合物。
[0027]聚乙烯组合物或基础树脂包括一种以上的级分,这些级分在至少一种性能(诸如重均分子量或共聚单体含量)上彼此不同,被称为“多峰的”。如果多峰聚乙烯组合物或基础树脂包括两种不同的级分,则称为“双峰的”,并且对应地,如果包括三种不同的级分,则称为“三峰的”。这种多峰聚乙烯组合物或基础树脂的分子量分布曲线的形式,即聚合物重量分数作为其分子量的函数的图的展现,将显示出取决于形态的两个或更多个最大值或至少与单个级分的曲线相比明显变宽。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两种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不仅在它们的分子量上不同,这可以在它们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中体现出来,而且在它们的1

丁烯含量上也不同。
[0029]术语

基础树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基础树脂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树脂包括(A)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A),其具有基于所述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A)中的单体单元的总重量的0.5重量%至7.5重量%的1

丁烯含量和在1.0至小于50.0g/10min的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在190℃的温度和2.16kg的负荷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和(B)第二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B),其具有比所述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级分更高的1

丁烯含量;其中所述基础树脂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聚合,并且具有913.0至920.0kg/m3的密度和基于所述基础树脂中的单体单元的总重量的8.0至13.0重量%的1

丁烯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具有0.7至4.0g/10min的根据ISO 1133在190℃的温度和2.16kg的负荷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具有15至50g/10min的根据ISO 1133在190℃的温度和21.6kg的负荷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
21
,和/或10至30的流动速率比FRR
21/2
,所述流动速率比FRR
21/2
为熔体流动速率MFR
21
/MFR2的比。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具有3至8的多分散指数PDI,所述多分散指数PDI为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树脂中的所述第一乙烯
‑1‑
丁烯共聚物(A)与所述第二乙烯
‑1‑
丁烯共聚物(B)的重量比是35:65至47:53。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树脂进一步包括至多15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7.一种用于制备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第一聚合反应器中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聚合乙烯和1

丁烯单体以形成包括第一乙烯
‑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