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龙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276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强化龙骨,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一种强化龙骨,包括龙骨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龙骨主体内的发泡芯层,所述的龙骨主体包括底板和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的侧板,所述的发泡芯层具有一上承载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化龙骨,方便了安装板材过程中的打钉过程;设置的卡爪提高了龙骨主体与所述的发泡芯层的结合强度以及结合稳定性。合稳定性。合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龙骨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10月19日”、申请号为“CN 202111213594.0”、专利名称为“一种强化龙骨、制造模具及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龙骨,尤其是一种强化龙骨;属于建筑装饰


技术介绍

[0003]地板安装通常需要使用到龙骨,龙骨一是具有防水防潮的作用,避免地板直接与楼板接触,二是简化了施工,便于将地板安装的平整。龙骨一般分为木龙骨、塑料龙骨以及钢龙骨,木龙骨较容易腐烂,塑料龙骨较软,安装后脚感不理想。使用钢龙骨铺装地板会遇到地板和钢龙骨之间连接问题,螺丝较难打进钢龙骨。
[0004]如专利申请号为CN00250263.1的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轻钢龙骨。该龙骨包括底板和对称的两个竖边,在龙骨的表面布满成行交错排列的凹凸麻点;该龙骨为截面为“凵”型的轻钢龙骨,在将地板用螺丝固定在龙骨上时,势必会产生螺丝难打进龙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轻钢龙骨打钉难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强化龙骨。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强化龙骨,包括龙骨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龙骨主体内的发泡芯层,所述的龙骨主体包括底板和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两侧的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的侧板,所述的发泡芯层具有一上承载面。
[0007]现有技术中,安装木地板所采用的龙骨大多数是木龙骨,这类龙骨本身很容易受潮,使用寿命短;有的则会使用轻钢龙骨,这类龙骨需要将螺钉直接钉进轻钢龙骨中,安装时极为不方便。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轻钢构成的龙骨主体的底板以及两块侧板,龙骨主体半包裹的内部则设置有硬质的发泡芯层,发泡芯层具有一个上承载面;该发泡芯层可以是直接以龙骨主体为基底发泡而来,龙骨主体的底板和侧板与发泡芯层之间存在发泡过程中产生的粘黏力,可使发泡芯层牢牢的与龙骨主体结合,在安装后两者不会轻易脱落;安装地板时,地板的下表面与上承载面相接触,将固定螺丝打进发泡芯层即可将地板固定在强化龙骨上,相比于直接将固定螺丝打入轻钢中,无疑是更为方便的;发泡芯层为硬质PVC发泡材料。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侧板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卡爪,所述的上承载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卡爪相适应的凹陷结构;该卡爪的设计可以起到限制发泡芯层的作用,防止在拆卸地板的时候直接将发泡芯层带起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卡爪包括具有一防止芯层脱落的平台部,所述平台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的上承载面共平面。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平台部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具有一嵌合部;所述的凹陷结构包括一与所述的嵌合部相配合的沟槽。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嵌合部平行于所述的侧板。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发泡芯层包括中心发泡区、表层发泡区和结皮层;所述中心发泡区的密度为0.6~0.8g/cm3﹔所述表层发泡区的密度比中心发泡区大0.1~0.2g/cm3﹔所述结皮层的厚度为0.2~1.0mm。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上述强化龙骨的模具,包括依次对接设置的至少一块芯层进料板、至少一块分流板以及至少一块发泡板;所述的模具设有包含供所述龙骨主体通过的主通道的钢材通道组件以及包含发泡料流道的芯层制备组件;主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非发泡段和发泡段;所述的发泡料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芯层料进料通道、过渡接头以及分流通道组;所述的发泡料流道从所述主通道的上顶壁伸入所述的主通道,所述分流通道组的出口位于所述非发泡段的内部,且出口位于所述的非发泡段中部以下;所述发泡段的上顶壁设置有一阻流块;所述阻流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发泡段的上顶壁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为一曲面,所述曲面包括第一导向段、第一压实段、过渡段、第二导向段以及第二压实段,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段的起点略高于所述分流通道组的出口的位置,所述的第一导向段的终点低于所述分流通道组的出口的位置;所述的阻流块两侧与所述的发泡段两侧壁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卡爪通行的侧槽;所述的第一导向段、第一压实段与所述发泡段的底面之间形成将从所述分流通道组流出的发泡料压实、碾匀的压实区;所述的过渡段与所述发泡段的底面之间形成控制发泡料发泡的控制区;所述的第二导向段以及第二压实段与所述发泡段的底面之间形成表层厚度控制区;所述的压实区、控制区以及表层厚度控制区三者沿龙骨主体的传输方向依次连续排布。
[0015]本专利技术模具的设计是为了将待发泡料导入龙骨主体之中,使之以龙骨主体为基底进行发泡,形成轻钢半包覆发泡芯层的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理论上只需要将待发泡料输送到龙骨主体底板表面,使待发泡料与龙骨主体一起运动到发泡段中使待发泡料发泡形成充满龙骨主体的发泡芯层。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成型产品的上承载面在出发泡腔后会发生鼓胀,产生一些预期之外的凸起,并且,卡爪处出现空腔,与卡爪结合不够紧密。专利技术人认为这是因为待发泡料在进入发泡腔时落入到龙骨主体的底板上分布不均引起的,因此专利技术人在发泡流道中添加了分流通道组,该分流通道组是多个平行的通道,优选为圆形通道,使得待发泡料在落入底板上时不会出现中间多两侧少的现象,使待发泡料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分布的更为均匀;其次,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发泡腔内自由发泡产生的发泡孔的大小不够均匀,打钉时对钉的抓力不够稳定、易松动,因此在发泡腔的上表面设置了一个阻流块,该阻流块靠近分流通道组流出口的第一导向段和第一压实段均设计的很低,此处底板与压实部之间形成一3~4mm的压实区,待发泡料在龙骨主体上通过此压实区的时候会被阻流块的第一导向段压迫,并向两边分散;此处的第一次碾压会将由分流通道落入的待发泡料压实,使得随后的发泡更加的紧密,随后待发泡料通过了压实区进入控制区后便开始发泡;为了限制芯层的发泡速率,避免泡孔大小不均匀,阻流块中部设置了一向上倾斜的
过渡段,过渡段下方的控制区是一截面积沿龙骨主体移动方向增大的发泡控制空间,具体的,该过渡段与正处于发泡过程中的发泡料一直接触,通过对发泡腔空间的限制使得发泡料在向发泡段出口运动的时候逐渐发泡;所述阻流块的下曲面还包括第二导向段和第二压实段。最初专利技术人没有设计第二导向段和第二压实段,生产出来的强化龙骨放置一段时间后,其上承载面的中部还是会有一定的凸起,为了龙骨上表面的平整这就需要削或者打磨除去这些突出的部分,而成型的发泡芯层的上承载面具有一结皮层,削去这些突出的部分,会破坏结皮层的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泡芯层的对螺钉的抓力。为此专利技术人设置了第二导向段和第二压实段,该第二导向段和第二压实段与发泡段底壁形成表层厚度控制区,尚未完全发泡的物料在经过此区的时候,会顺着第二导向段被第二压实段二次压缩,随后在发泡段的尾端会进一步发泡充满整个发泡腔,完成发泡;这第二次压实使得发泡芯的上承载面低于龙骨主体平台部所在的水平面,接着,在从发泡腔出来到冷却装置口子排出的过程中,芯层自身会慢慢膨胀,使得上承载面与龙骨主体平台部所在的水平面水平;成品的表层发泡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主体(1)和设置在所述龙骨主体(1)内的发泡芯层(2),所述的龙骨主体(1)包括底板(11)和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两侧的与所述底板(11)一体成型的侧板(12),所述的发泡芯层(2)具有一上承载面(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卡爪(13),所述的上承载面(21)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卡爪(13)相适应的凹陷结构(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化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爪(13)包括具有一防止发泡芯层脱落的平台部(131),所述平台部(131)的上表面与所述的上承载面(21)共平面。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争唐道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森泰木塑科技地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