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125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式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包括:S1:确定非传扭离合器是否进入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若是,则进入S2,否则执行S1;S2: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S3:确定是否进入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若是,则执行S4,否则执行S1;S4: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S5:确定当前离合器目标半结合点扭矩值是否已达到设定的阈值,若是,则结束,否则执行S6;S6:确定进入离合器压力跟随自适应,若是,则执行S7,否则执行S1;S7:离合器压力跟随自适应;S8:确认离合器半结合点目标压力是否同时满足离合器压力和扭矩控制的需求,若是,则结束,否则执行S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离合器充油和压力跟随控制精度。高了离合器充油和压力跟随控制精度。高了离合器充油和压力跟随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式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湿式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对于车辆爬行、起步和换挡控制都非常重要,不恰当的离合器半结合点可能导致严重的整车冲击,极大地影响车辆驾乘舒适性。在湿式双离合变速器的使用进程中,由于离合器频繁的分离与结合以及高温摩擦,不断累积的机械磨损不仅会导致离合器活塞行程的变化,同时还会导致摩擦片摩擦特性的变化,不同的驾驶工况和驾驶习惯可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摩擦系数有可能变大,也有可能变小。因此,对寿命过程中的离合器半结合点进行及时有效的压力和扭矩自适应非常重要。
[0003]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湿式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主要有两种:
[0004]第一种,根据目标离合器充油后实际压力的响应情况进行自适应。主要分两步实现:第一步,为目标离合器充油;第二步,控制目标离合器目标压力以设定步长上升,根据离合器实际压力的响应情况对半结合点进行适应。如专利文献CN105822692A公开的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学习方法,通过判断离合器实际压力变化率进行自适应。又如专利文献CN113757357A公开的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充油及半结合点自学习方法,通过判断离合器目标压力和实际压力的压差进行自适应。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无法适应摩擦系数的差异和变化,因而无法保证离合器在充油和低压跟随控制中传递适当的扭矩,不同车辆之间以及离合器寿命过程中的低速驾驶性能和一致性均无法得到保证;2)由于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寿命过程中的性能衰减,湿式双离合液压系统的响应一致性难以保证,半结合自适应精度和一致性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0005]第二种,根据目标离合器充油完成后所传递扭矩进行自适应。如专利文献CN112443655A公开的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离合器充油前后输入端和输出端转速差变化率的差值对半结合点进行自适应。又如专利文献CN113685457B公开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离合器半结合点压力自适应方法及系统,根据目标离合器充油后同步器挂挡过程中的挂挡力换算出离合器半结合点扭矩进行自适应。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对于摩擦系数差异较大的情况,无法兼顾由于活塞行程变化导致的半结合点变化,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压力跟随问题,出现“大肚子”现象;2)无法实现对湿式双离合器液压系统的适应,离合器充油和压力跟随性能差。
[0006]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湿式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能提高离合器充油和压力跟随控制精度。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确定非传扭离合器是否进入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若是,则进入步骤S2,若否,则执行步骤S1;
[0010]S2: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
[0011]S3:确定是否进入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则执行步骤S1;
[0012]S4: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
[0013]S5:确定当前离合器目标半结合点扭矩值是否已达到设定的阈值,若是,则本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结束,若否,执行步骤S6;
[0014]S6:确定进入离合器压力跟随自适应,若是,则执行步骤S7,若否,则执行步骤S1;
[0015]S7:离合器压力跟随自适应;
[0016]S8:确认离合器半结合点目标压力是否同时满足离合器压力和扭矩控制的需求,若是,则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结束,若否,执行步骤S3。
[0017]所述步骤S1中,当以下条件均满足时,则认为非传扭离合器进入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
[0018](1)车辆稳定行驶在预设挡位;
[0019](2)变速箱油温处于预设油温范围内;
[0020](3)驾驶员未踩刹车;
[0021](4)油门大于最小油门阈值,且油门变化率小于油门变化率阈值;
[0022](5)发动机转速处于预设转速阈值范围内;
[0023](6)非传扭离合器未完成半结合点自适应。
[0024]可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0025]S21、请求回空非传扭离合器所在输入轴上的所有挡位,判断该输入轴所有拨叉位置是否均处于设定的位移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22;
[0026]S22、学习离合器平均压力变化率;
[0027]S23、学习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初始值;
[0028]S24、计算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
[0029]可选地,所述步骤S22包括以下步骤:
[0030]S22

1、控制非传扭离合器以设定的目标电流TC
prefill
进行预充油,当预充油时间T
prefill
大于设定的预充油时间阈值t
prefill
时,执行步骤S22

2;
[0031]S22

2、控制非传扭离合器电磁阀电流以设定的电流步长Step
c
上升,在此过程中,当离合器实际压力大于设定的最小压力阈值TP
min
时,开始计算离合器最大压力变化率;当离合器实际压力大于设定的最大压力阈值TP
max
时,记录当前离合器最大压力变化率Grad
max
,执行步骤S22

3;
[0032]S22

3、控制非传扭离合器电磁阀目标电流为0,当离合器泄油时间T
drain
大于设定的离合器泄油时间阈值t
drain
时,执行步骤S22

4;
[0033]S22

4、计算离合器平均压力变化率Grad
avg

[0034]S22

5、判断离合器平均压力变化率是否为0,若是,则返回步骤S22

1,若否,执行步骤S23。
[0035]可选地,所述步骤S23包括以下步骤:
[0036]S23

1、控制非传扭离合器以设定的目标电流TC
prefill
进行预充油,当预充油时间T
prefill
大于设定的预充油时间阈值t
prefill
时,执行步骤S23

2;
[0037]S23

2、控制非传扭离合器电磁阀电流以设定的电流步长Step
c
递增,并计算离合器实际压力变化率Grad;当离合器实际压力变化率Grad大于离合器平均压力变化率Gra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非传扭离合器是否进入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若是,则进入步骤S2,若否,则执行步骤S1;S2: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S3:确定是否进入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则执行步骤S1;S4: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S5:确定当前离合器目标半结合点扭矩值是否已达到设定的阈值,若是,则本次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结束,若否,执行步骤S6;S6:确定进入离合器压力跟随自适应,若是,则执行步骤S7,若否,则执行步骤S1;S7:离合器压力跟随自适应;S8:确认离合器半结合点目标压力是否同时满足离合器压力和扭矩控制的需求,若是,则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结束,若否,执行步骤S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当以下条件均满足时,则认为非传扭离合器进入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1)车辆稳定行驶在预设挡位;(2)变速箱油温处于预设油温范围内;(3)驾驶员未踩刹车;(4)油门大于最小油门阈值,且油门变化率小于油门变化率阈值;(5)发动机转速处于预设转速阈值范围内;(6)非传扭离合器未完成半结合点自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S21、请求回空非传扭离合器所在输入轴上的所有挡位,判断该输入轴所有拨叉位置是否均处于设定的位移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S22;S22、学习离合器平均压力变化率;S23、学习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初始值;S24、计算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包括以下步骤:S22

1、控制非传扭离合器以设定的目标电流TC
prefill
进行预充油,当预充油时间T
prefill
大于设定的预充油时间阈值t
prefill
时,执行步骤S22

2;S22

2、控制非传扭离合器电磁阀电流以设定的电流步长Step
c
上升,在此过程中,当离合器实际压力大于设定的最小压力阈值TP
min
时,开始计算离合器最大压力变化率;当离合器实际压力大于设定的最大压力阈值TP
max
时,记录当前离合器最大压力变化率Grad
max
,执行步骤S22

3;S22

3、控制非传扭离合器电磁阀目标电流为0,当离合器泄油时间T
drain
大于设定的离合器泄油时间阈值t
drain
时,执行步骤S22

4;S22

4、计算离合器平均压力变化率Grad
avg

S22

5、判断离合器平均压力变化率是否为0,若是,则返回步骤S22

1,若否,执行步骤S2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包括以下步骤:S23

1、控制非传扭离合器以设定的目标电流TC
prefill
进行预充油,当预充油时间T
prefill
大于设定的预充油时间阈值t
prefill
时,执行步骤S23

2;S23

2、控制非传扭离合器电磁阀电流以设定的电流步长Step
c
递增,并计算离合器实际压力变化率Grad;当离合器实际压力变化率Grad大于离合器平均压力变化率Grad
avg
时,则记录当前的离合器实际压力为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初始值VKP
init
,并执行步骤S23

3;S23

3、控制非传扭离合器电磁阀目标电流为0;当离合器泄油时间T
drain
大于设定的离合器泄油时间阈值t
drain
时,执行步骤S2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包括以下步骤:S24

1、根据变速器油温和离合器半结合点温度补偿曲线,查表计算离合器半结合点温度补偿值CP
temp
;S24

2、计算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VKP:VKP=VKP
init
+CP
temp
,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完成标志位置1,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学习结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S41、请求结合目标挡位,S42、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充油控制;S43、离合器半结合点扭矩学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包括以下步骤:S41

1、根据车辆当前驾驶挡位设定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目标挡位,并发出挡位结合请求;S41

2、判断目标挡位是否结合成功,若是,执行步骤S42,若否,则执行步骤S41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包括以下步骤:S42

1、计算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目标压力TKP
fill
;S42

2、控制非传扭离合器以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目标压力TKP
fill
为目标压力进行充油,同时触发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充油计时器;S42

3、判断离合器扭矩半结合自适应充油时间T
fill
是否大于设定的充油时间阈值t
fill
,若是,执行步骤S43,若否,则执行S42

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

1具体为:选择离合器基础半结合点VKP和当前应用的离合器半结合点KP
old
中的较大值作为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初始值TKP
init
;根据设定的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步长Step
tkp
、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次数
N
tkp
、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自适应方向D
tkp
,计算离合器扭矩半结合点目标压力TKP
fill
,其中,TKP
fill
=TKP
ini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红举王鑫夏灵张学勇钱宗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