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125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依次具有外形成型步骤、注塑前处理步骤和注塑步骤,注塑前处理步骤通过如下步骤如下:步骤一:脱脂处理,步骤二:打砂处理,步骤三:碱洗处理,步骤四:电解处理,步骤五:积孔处理,所述注塑步骤包括预热处理和注塑成型,预热后进行第一次成型和第二次成型,得到电芯顶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注塑件除了采用凹凸的纳米孔结构在一起外还能粘接在一起,且粘接的粘接面为粗糙面,使整个注塑件与极柱和光铝片的结合度大大提高,经测试结合力达至3000N左右,远高于传统纳米注塑成型电芯顶盖的结合力,进一步提高了极柱与光铝片的气密性,使电芯顶盖的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配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的推广,现有的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电动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在电动交通工具中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是电池的使用安全和续行里程。
[0003]现有电动交通工具用的电池大多数是通过极柱进行电流的内外导通,极柱与电池顶盖(也就是电芯顶盖)连接,且电池盖与极柱之间具有密封圈,此密封圈的使用虽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但是密封圈会老化脱落,会引起电池的安全隐患。
[0004]由此,市面上出现了采用纳米技术让极柱与电池盖结构的方式,如中国专利技术2022年9月6日公告号为CN115020882A所公开的一种纳米注塑技术及顶盖结构,其公开的顶盖的纳米注塑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将顶盖和正、负极柱先进行热处理,然后再进行碱洗和酸洗;S2.顶盖的正、负极区域纳米化处理:以顶盖为阳极,以碳棒为阴极,以正、负极区域为中心进行定位,在电解池缓蚀剂中定向腐蚀正、负极区域;S3.正、负极柱纳米化处理:分别以正、负极柱为阳极,以碳棒为阴极,在电解池缓蚀剂中定向腐蚀正、负极柱与正、负极区域连接的部分;S4.通过注塑工艺分别填充正、负极柱与正、负极区域连接处的缝隙;所述电解池缓蚀剂由草酸水溶液和磷酸水溶液混合而成,所述草酸水溶液质量浓度为8

10g/L,所述磷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

50g/L,所述草酸水溶液与所述磷酸水溶液的体积之比为(5

6):100。此种纳米技术的方式应用在顶盖上使顶盖与极柱一体成型,但是极柱与顶盖均是金属材料,表面光滑度较佳,结合力仍表现得不是太强,仍存在有极柱与顶盖配合度不佳而引起使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电芯顶盖与极柱采用纳米注塑成型会存在有使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依次具有外形成型步骤、注塑前处理步骤和注塑步骤,外形成型步骤中成型出成型件,成型件包括正极极柱、负极极柱和光铝片,所述注塑前处理步骤通过如下步骤如下:
[0008]步骤一:脱脂处理,将外形成型步骤一的成型件放置在具有脱脂剂的脱脂槽内脱脂处理,脱脂温度在40

90℃,脱脂剂的浓度为100

150g/L,脱脂时间为250

380s,脱脂后水洗得到脱脂件;
[0009]步骤二:打砂处理,将步骤一的脱脂件放入其内具有打砂剂的打砂槽内浸泡打砂,打砂温度在25

60℃,打砂剂的浓度为100

140g/L,打砂时间为270

350s,打砂后水洗得到打砂件;
[0010]步骤三:碱洗处理,将步骤二的打砂件进行碱洗,碱洗后水洗得到碱洗件;
[0011]步骤四:电解处理,将步骤三的碱洗件放入其具有电解液的电解池内进行电解,电解温度在21

25℃,电解时间为350

650s,电解压力为23

25V,电解液的浓度为210

270g/L,电解后水洗得到电解件;
[0012]步骤五:积孔处理,将步骤四的电解件放入其具有积孔剂的积孔槽内积孔处理,积孔时,PH值在8

11,积孔时间为55

200s,积孔后水洗并烘干得到正极极柱处理件、负极极柱处理件和光铝片处理件;
[0013]所述注塑步骤包括预热处理和注塑成型,将步骤五的正极极柱处理件、负极极柱处理件和光铝片处理件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140

200℃,预热后将正极极柱处理件和光铝片处理件共同放入注塑成型模具内进行第一次成型,第一次注塑的注塑料为弱导性注塑料;得到第一次注塑件,之后将负极极柱处理件放入注塑成型模具内进行第二次成型,第二次注塑的注塑料为绝缘注塑料;得到负极柱、正极柱与光铝片共同注塑成型的电芯顶盖。
[0014]上述注塑步骤中,第一次注塑时正极极柱处理片放入光铝片处理件的正极极柱孔内,且正极极柱处理片的第一端端部伸出光铝片的正面外,正极极柱处理片的第二端端部伸出光铝片的背面外,正极极柱处理片与光铝片处理件的正极极柱孔之间具有第一注塑间距,正极极柱处理片的第二端端部与光铝片的背面之间具有第二注塑间距,第一注塑料填充于第一注塑间距和第二注塑间距,并溢出至光铝片的正面和背面,在光铝件的正面位于正极极柱处理片外周形成有一外径大于正极极柱孔孔径的第一限位片,在光铝件的背面位于正极极柱处理片外周形成有一外径大于正极极柱孔孔径和正极极柱处理片第二端端部外径的第二限位片。
[0015]上述注塑步骤中,第二次注塑时负极极柱处理片放入光铝片处理件的负极极柱孔内,且负极极柱处理片的第一端端部伸出光铝片的正面外,负极极柱处理片的第二端端部伸出光铝片的背面外,负极极柱处理片与光铝片处理件的负极极柱孔之间具有第三注塑间距,负极极柱处理片的第二端端部与光铝片的背面之间具有第四注塑间距,第二注塑料填充于第三注塑间距和第四注塑间距,并溢出至光铝片的正面和背面,在光铝件的正面位于负极极柱处理片外周形成有一外径大于负极极柱孔孔径的第三限位片,在光铝件的背面位于负极极柱处理片外周形成有一外径大于负极极柱孔孔径和负极极柱处理片第二端端部外径的第四限位片。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利用注塑前处理的打砂和积孔处理使处理片的表面粗糙还具有纳米孔和粘性膜的形成,这样在注塑时,利用预处理的温度将粘性膜激活在注塑时会使注塑件除了采用凹凸的纳米孔结构在一起外还能粘接在一起,且粘接的粘接面为粗糙面,使整个注塑件与极柱和光铝片的结合度大大提高,经测试结合力达至3000N左右,远高于传统纳米注塑成型电芯顶盖的结合力,进一步提高了极柱与光铝片的气密性,使电芯顶盖的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依次具有外形成型步骤、注塑前处理步骤和注塑步骤,外形成型步骤中成型出成型件,成型件包括正极极柱、负极极
柱和光铝片,此外形成型步骤与电芯顶盖中用于成型出极柱和光铝片的加工工艺相同,并非本申请的改进之处,在此不再复述。
[0019]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注塑前处理步骤,所述注塑前处理步骤通过如下步骤如下:
[0020]步骤一:脱脂处理,将外形成型步骤一的成型件放置在具有脱脂剂的脱脂槽内脱脂处理,脱脂温度在40

90℃,脱脂温度优佳在75℃,脱脂剂的浓度为100

15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顶盖的制造方法,依次具有外形成型步骤、注塑前处理步骤和注塑步骤,外形成型步骤中成型出成型件,成型件包括正极极柱、负极极柱和光铝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前处理步骤通过如下步骤如下:步骤一:脱脂处理,将外形成型步骤一的成型件放置在具有脱脂剂的脱脂槽内脱脂处理,脱脂温度在40

90℃,脱脂剂的浓度为100

150g/L,脱脂时间为250

380s,脱脂后水洗得到脱脂件;步骤二:打砂处理,将步骤一的脱脂件放入其内具有打砂剂的打砂槽内浸泡打砂,打砂温度在25

60℃,打砂剂的浓度为100

140g/L,打砂时间为270

350s,打砂后水洗得到打砂件;步骤三:碱洗处理,将步骤二的打砂件进行碱洗,碱洗后水洗得到碱洗件;步骤四:电解处理,将步骤三的碱洗件放入其具有电解液的电解池内进行电解,电解温度在21

25℃,电解时间为350

650s,电解压力为23

25V,电解液的浓度为210

270g/L,电解后水洗得到电解件;步骤五:积孔处理,将步骤四的电解件放入其具有积孔剂的积孔槽内积孔处理,积孔时,PH值在8

11,积孔时间为55

200s,积孔后水洗并烘干得到正极极柱处理件、负极极柱处理件和光铝片处理件;所述注塑步骤包括预热处理和注塑成型,将步骤五的正极极柱处理件、负极极柱处理件和光铝片处理件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140

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道温张富华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广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