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及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03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于液冷系统的检测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及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其中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包括提供通过适于连接液冷系统的一加压装置加压液冷系统、以及通过适于连接液冷系统的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测量液冷系统的一暂态压力响应,以根据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液冷系统内的残留气泡等步骤。检测液冷系统内的残留气泡等步骤。检测液冷系统内的残留气泡等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系统、流量控制装置及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机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液冷系统的残留气泡的检测系统与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以及使用其的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普及,以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如笔记型电脑、桌上型电脑、服务器等电子装置或设备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避免这些装置或设备的内部电子元件于运转时产生的高温影响效能与使用寿命,散热能力较气冷更为有效的液冷系统逐渐受到重视。
[0003]一般来说,液冷系统以冷却液作为散热媒介,再搭配泵作为动力源而得以在所应用的系统内形成冷却循环,从而不断地吸收并带走热源所产生的废热。随着应用规模的不同,系统内可能同时有多处热源需要降温,为了有效且可控地使冷却液经由管路分布至各热源上的冷板(cold plate),冷却液分配装置(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CDU)受到广泛地应用。举例来说,请参阅图1,其为传统服务器的液冷系统采用现有冷却液分配装置的简单示意图,一般来说,冷却液分配装置31可经由分歧管32连通于一或多个服务器33,以及可经由管路连通于外部的冷却塔(cooling tower)34,由此,冷却液分配装置31可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及/或压力,并能经由其中一分歧管32将自冷却塔34所提供的冷却液输送通过服务器33内的热源,再经由另一分歧管32将吸热升温的冷却液输送至外部进行散热。
[0004]另一方面,在启用液冷系统的冷却循环之前,通路需要进行排除气泡的动作。原因在于,如图1为例,液冷系统的冷却循环路径上可能存在管路的弯曲、转折或如冷板内的散热鳍片等微结构,因此注入冷却液完毕后通常会在这些区域内残留大量的气泡,但已知气泡会产生影响散热效能等问题,故排除气泡已是启用冷却循环之前的必要步骤之一。可是,为了避免冷却液在运送过程中因为晃动或温度剧烈变化等不可控因素而产生非期望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如腐蚀或结冻),以及避免因为运送冷却液而违反部分国家对于液体运输的限制与规范,通常包括有冷却液分配装置或冷板等使用冷却液的产品,在出货前都会灌入如氮气等低反应气体以保持通路的清洁与干燥,结果,安装管路、注入冷却液以及排除气泡等步骤通常是交由客户端自行处理。
[0005]然而,目前传统的做法是利用长时间从冷却液分配装置的补水口灌入冷却液,并通过肉眼观察管路上的排气阀是否含有气泡的方式来判断气泡是否排除完成,可是在无从得知结构复杂的冷板内是否还有残存气泡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能以拉长注液时间的方式期望气泡能逐渐地被排除,可见传统对于确认气泡排除的作业既耗时又不确实,而且会造成安装与人力成本增加等问题。并且,传统以人力观察气泡排除的方式也无法有效地让使用者于后续随时检测通路或冷板是否出现气泡,因此无法完全掌握液冷系统的散热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系统、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
以及流量控制装置,以至少解决前述传统做法所产生的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检测系统,适于一液冷系统,检测系统包括一加压装置以及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加压装置用于连接并加压液冷系统。压力检测装置用于连接并测量液冷系统的一暂态压力响应,以用于根据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液冷系统内的残留气泡。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流量控制装置,适于连通于一液冷系统的一冷板。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一检测系统。检测系统包括一加压装置以及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加压装置与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流量控制装置的壳体内,加压装置外接于冷板的一入水口与一出水口的至少其中一者,压力检测装置用于连接并测量冷板的一暂态压力响应,以用于根据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液冷系统内的残留气泡。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适于连接于一液冷系统的一加压装置以及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且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加压装置加压液冷系统;以及通过压力检测装置测量液冷系统的一暂态压力响应,以根据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液冷系统内的残留气泡。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检测系统、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以及流量控制装置,由于可利用加压的方式激发冷却液于液冷系统的通路内的暂态压力响应(pressure transient response),并通过检测暂态压力响应的方式来判断液冷系统的通路是否存有残留气泡,使得液冷系统可轻易地在使用者端即时进行有效且快速的气泡检测,让使用者在安装液冷系统的初期、启用液冷系统的过程、以及定期保养等不同阶段中,都能有效且快速地自行检测液冷系统的通路的状态,确保液冷系统是在所预定的高效状态下工作,或是即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关的维修或构件的更换,从而有效地减少验证残存气泡的时间,解决了传统上以肉眼方式需要花数天时间验证气泡的问题。
[0011]以上的关于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传统服务器的液冷系统采用现有冷却液分配装置的简单示意图;
[0013]图2为应用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检测系统的液冷系统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的流量控制装置的一示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检测系统于液冷系统无气泡时所取得的暂态压力曲线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检测系统于液冷系统有气泡时而撷取到压力震荡现象的暂态压力曲线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暂态压力响应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0018]符号说明
[0019]1:检测系统
[0020]2:液冷系统
[0021]8:流量控制装置
[0022]9:冷板
[0023]11:加压装置
[0024]13:压力检测装置
[0025]15:三通阀
[0026]17:三通阀
[0027]31:冷却液分配装置
[0028]32:分歧管
[0029]33:服务器
[0030]34:外部冷却塔
[0031]81:壳体
[0032]82:控制器
[0033]83:动力源
[0034]84:热交换器
[0035]85储液箱
[0036]91:入水口
[0037]92:出水口
[0038]151:第一接口
[0039]152:第二接口
[0040]153:第三接口
[0041]171:第一接口
[0042]172:第二接口
[0043]173:第三接口
[0044]811:加压装置接口
[0045]812:加压装置接口
[0046]813:压力感测接口
[0047]814:压力感测接口
[0048]CL:冷却循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系统,适于液冷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加压装置,用于连接并加压该液冷系统;以及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连接并测量该液冷系统的暂态压力响应,以用于根据该暂态压力响应检测该液冷系统内的残留气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该暂态压力响应的压力震荡是气体与液体的交互作用所产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该加压装置用于外接于该液冷系统的冷却循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该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外接于该液冷系统的冷却循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三通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该第一接口连通于该加压装置,该第二接口连通于该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该第三接口用于连通于该液冷系统。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该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与该至少一三通阀之间的管路的管径小于1毫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中该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的响应时间至少小于10毫秒。8.一种流量控制装置,适于连通于液冷系统的冷板,该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检测系统,包括:加压装置与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其中该加压装置与该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该流量控制装置的该壳体内,该加压装置外接于该冷板的入水口与出水口的至少其中一者,该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连接并测量该冷板的暂态压力响应,以用于根据该暂态压力响应检测该液冷系统内的残留气泡。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该检测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三通阀,该至少一三通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该第一接口连通于该加压装置,该第二接口连通于该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该第三接口用于连通于该冷板的该入水口与该出水口的至少其中一者。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压力检测装置与该至少一三通阀之间的管路的管径小于1毫米。11.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资瀚吴明璋萧伟宗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