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089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属于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该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混凝土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等高划分,形成多个浇筑段;将每个所述浇筑段划分为多个振捣区域,并对所述振捣区域进行编号;在每个所述振捣区域内规划预埋件,并避开所述预埋件的位置规划振捣点;结合所述预埋件的位置,在施工场地布设预埋件;自下而上依次浇筑每个所述浇筑段,并使用振捣器在所述振捣点的位置进行振捣,并实时监测振捣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预埋件的问题,避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避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避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10556934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510900760.2)提出了混凝土分点密实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若干混凝土灌注管向模具内进行多点灌注混凝土,并通过套在混凝土灌注管上的微振管振动混凝土实现密实,相比传统的通过外设振捣棒进行密实,本方法在多点灌注的同时即可实现混凝土的多点密实,混凝土的局部密实效果佳。
[0003]然而,为了确保预埋件与混凝土结构的高效紧密结合,提高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预埋件设置较为复杂,在振捣过程中,极易发生振捣器撞击钢筋预埋件的现象,又由于混凝土较为浓稠且非透明,振捣器撞击钢筋预埋件后难以被及时发现,混凝土与钢筋预埋件之间的碰撞,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最终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且撞击后容易导致钢筋的移位和变形,变形后的钢筋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会产生剪切力,会使得钢筋的锚固力下降,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结构性能。
[0004]综上所述,在混凝结构内部的钢筋预埋件较复杂时,现有的混凝土振捣方法,不能解决振捣棒撞击钢筋预埋件的问题,极易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可以解决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预埋件的问题,避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0:建立混凝土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等高划分,形成多个浇筑段;
[0009]S20:将每个所述浇筑段划分为多个振捣区域,并对所述振捣区域进行编号;
[0010]S30:在每个所述振捣区域内规划预埋件,并避开所述预埋件的位置规划振捣点;
[0011]S40:结合所述预埋件的位置,在施工场地布设预埋件;
[0012]S50:自下而上依次浇筑每个所述浇筑段,并使用振捣器在所述振捣点的位置进行振捣,并实时监测振捣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该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通过对振捣区域进行划分,并建立坐标系记录振捣点的坐标,结合振捣监测的方式,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实时监测振捣位置,能够及时发现振捣棒与钢筋预埋件的接触或干涉,避免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撞击到钢筋预埋件,导致钢筋的移位或变形,进而使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剪切力,使得钢筋的锚固力下降,从而降低混凝土的结构性能。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5]其中,所述步骤S10中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等高划分,形成多个浇筑段的步骤具体为:
[0016]根据所述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确定每个所述浇筑段的高度,所述浇筑段的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8]第一步、建立坐标系,使得所述混凝土结构的高度方向与所述坐标系的z轴重合、长度方向与x轴重合、宽度方向与y轴重合;
[0019]第二步、将每个所述浇筑段划分形成多个振捣区域;
[0020]第三步、记录每个所述振捣区域中心位置处的x坐标、y坐标和z坐标作为所述振捣区域的编号。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0中规划所述振捣点的规则如下:
[0022](1)结合混凝土的坍落度选择振捣密度;
[0023](2)结合混凝土的自流性选择振捣时间;
[0024](3)结合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混凝土的形状选择振捣方式;
[0025](4)结合混凝土的体积、形状以及钢筋布置情况、结合所述振捣器的类型、参数以及使用范围、结合浇筑混凝土的环境条件,如混凝土温度、风速、湿度来选择振捣点;
[0026]其中,所述振捣点规划完毕后,基于所述坐标系,记录每个所述振捣点的坐标。
[0027]振捣点的位置设置在混凝土浇筑区域的中央或周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平面振捣:将振捣点布置在混凝土表面较为平坦的区域,一般为混凝土施工区域中央位置;侧面振捣:将振捣点布置在混凝土的边缘位置,一般为混凝土施工区域的边缘位置,如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梁柱钢筋的打结,应该在边缘位置靠近需要打结位置的区域进行振捣;内部振捣:将振捣点布置在混凝土中间部位,一般以混凝土中心为基准布置;复合振捣:复合振捣是指在同一混凝土浇筑区域中同时采用平面振捣和侧面振捣或内部振捣,能够更全面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充实度。本专利技术中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形状以及钢筋布置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振捣点的位置,有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002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0中在每个所述振捣区域内规划预埋件的规则如下:
[0029](1)所述预埋件之间设置间隔、距离和分布,以避免重叠;
[0030](2)将所述预埋件设置为平行于混凝土的主应力方向,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预埋件的结构性能。
[0031]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遵循以上规则,可以使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方向合理,确保预埋件与混凝土结构的高效紧密结合,与混凝土形成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003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0中使用振捣器在所述振捣点的位置进行振捣的步骤具体为:
[0033]在连续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使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循序进行,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25倍,保证振捣插点均匀分布,并避开柱插筋的位置;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并且
混凝土不再下沉及无气泡冒出为止;其中,振捣过程中振捣器的内部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2。
[0034]混凝土的振捣应做到振捣密实,但不过振、漏振,在振捣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砂浆飞溅,及时清理溅于模板内表面的砂浆;振捣至振点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沉,防止混凝土柱、梁缺角及蜂窝麻面的产生;在振捣过程中避开柱插筋的位置,可以防止下灰及振捣造成的插筋倾斜及移位,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对柱子插筋位置进行复核,发现位移倾斜及时纠正。
[003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0中实时监测振捣状态的步骤具体为:
[0036]采用混凝土振捣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并反馈振捣状态;并在浇筑过程中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钢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
[0037]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实时监测振捣状态,有利于及时发现振捣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作出处理,从而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建立混凝土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等高划分,形成多个浇筑段;S20:将每个所述浇筑段划分为多个振捣区域,并对所述振捣区域进行编号;S30:在每个所述振捣区域内规划预埋件,并避开所述预埋件的位置规划振捣点;S40:结合所述预埋件的位置,在施工场地布设预埋件;S50:自下而上依次浇筑每个所述浇筑段,并使用振捣器在所述振捣点的位置进行振捣,并实时监测振捣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中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等高划分,形成多个浇筑段的步骤具体为:根据所述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确定每个所述浇筑段的高度,所述浇筑段的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坐标系,使得所述混凝土结构的高度方向与所述坐标系的z轴重合、长度方向与x轴重合、宽度方向与y轴重合;第二步、将每个所述浇筑段划分形成多个振捣区域;第三步、记录每个所述振捣区域中心位置处的x坐标、y坐标和z坐标作为所述振捣区域的编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规划所述振捣点的规则如下:(1)结合混凝土的坍落度选择振捣密度;(2)结合混凝土的自流性选择振捣时间;(3)结合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混凝土的形状选择振捣方式;(4)结合混凝土的体积、形状以及钢筋布置情况、结合所述振捣器的类型、参数以及使用范围、结合浇筑混凝土的环境条件,如混凝土温度、风速、湿度来选择振捣点;其中,所述振捣点规划完毕后,基于所述坐标系,记录每个所述振捣点的坐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在每个所述振捣区域内规划预埋件的规则如下:(1)所述预埋件之间设置间隔、距离和分布,以避免重叠;(2)将所述预埋件设置为平行于混凝土的主应力方向,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预埋件的结构性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筋预埋件较复杂结构混凝土振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中使用振捣器在所述振捣点的位置进行振捣的步骤具体为:在连续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使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循序进行,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25倍,保证振捣插点均匀分布,并避开柱插筋的位置;振捣至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扬陈慧乾董亚伦邓磊姬建成张延东张建伟董泉清孙展鹏鲁天宇张凯马维勤徐海霖王胤江杜雄飞侯博文马佩龙董义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