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158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包括移动式底座、防护网架、斜撑以及顶撑,所述移动式底座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防护平台的底部,用于为该防护平台提供支撑;所述防护网架固定在所述移动式底座的一侧;所述斜撑设置在所述移动式底座与所述防护网架之间,用于对所述防护网架进行支撑;所述防护网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顶撑,所述顶撑用于为所述防护网架进行进一步加固支撑;所述防护网架上固定有双层安全平网,用于避免高空坠物并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能够解决现有传统临边作业操作平台加固措施困难,便捷性差,作业人员施工时无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处坠落为近几年“五大伤害”之首,现代化工业建筑追求高层高、高跨度化建设,对在现场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如何提高每道工序的施工安全对社会、每一个家庭、整个工程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高层高工业建筑中,门窗施工数量多,传统临边施工防护方式、加固方式简单,高处作业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模板安装、拆除,混凝土浇筑时对临边防护设施影响较大,搭设、拆除临边防护费时费工,操作架搭设不易加固,无法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现有传统操作架搭设安全防护措施仅限于自身防护栏杆,对于高层高建筑需要搭设三步甚至更高操作平台,操作平台采用普通门式脚手架插接,加固方式过于简单,稳定性较差,难以满足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临边作业时操作平台四周无实质性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零星材料、小型机具易发生坠落。操作平台搭设高宽比易超过规范规定,大多数工人安装过程中只考虑施工进度忽略施工安全,作业过程中将安全带系挂于操作平台防护栏杆上,发生危险时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2、现有传统临边作业操作平台加固措施困难,便捷性差,作业人员施工时无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能够解决现有传统临边作业操作平台加固措施困难,便捷性差,作业人员施工时无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提供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中,包括移动式底座、防护网架、斜撑以及顶撑,所述移动式底座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防护平台的底部,用于为该防护平台提供支撑;所述防护网架固定在所述移动式底座的一侧;所述斜撑设置在所述移动式底座与所述防护网架之间,用于对所述防护网架进行支撑;所述防护网架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顶撑,所述顶撑用于为所述防护网架进行进一步加固支撑。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设置移动式底座,为整个防护平台提供支撑;通过设置所述防护网架,能够解决现有传统临边作业操作平台加固措施困难,便捷性差,作业人员施工时无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通过设置所述斜撑,为所述移动式底座进一步加固;通过设置所述顶撑,将该防护平台与施工场地的顶部固定,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其中,所述防护网架上固定有双层安全平网,用于避免高空坠物并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7、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双层安全平网,用于避免高空坠物并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架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所述顶撑。

9、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凹槽,用于安装所述顶撑。

10、进一步的,所述顶撑为l型结构,所述顶撑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网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与施工场地的顶壁固定。

11、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所述顶撑为l型结构,将该防护平台与施工场地的顶部固定,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架为梯形结构,所述防护网架的内部设置有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进一步为所述双层安全平网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和支撑机构,所述万向轮用于带动该防护平台移动,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在施工时固定该防护平台。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和螺栓,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螺栓的内部,用于对该防护平台提供支撑。

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板和螺纹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螺纹杆焊接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螺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互适配。

16、进一步的,所述顶撑的长度为30cm,高度为20cm。

17、进一步的,所述斜撑的长度为3-5m。

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移动式底座,为整个防护平台提供支撑;通过设置所述防护网架,能够解决现有传统临边作业操作平台加固措施困难,便捷性差,作业人员施工时无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通过设置所述斜撑,为所述移动式底座进一步加固;通过设置所述顶撑,将该防护平台与施工场地的顶部固定,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通过设置所述双层安全平网,用于避免高空坠物并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在传统临边作业防护措施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思维,积极探索新方法新工艺,定型化临边防护的工艺,可有效解决高处临边作业人员无安全带挂点、作业人员高处坠落及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问题,新颖的安全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底座(10)、防护网架(20)、斜撑(30)以及顶撑(40),所述移动式底座(10)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防护平台的底部,用于为该防护平台提供支撑;所述防护网架(20)固定在所述移动式底座(10)的一侧;所述斜撑(30)设置在所述移动式底座(10)与所述防护网架(20)之间,用于对所述防护网架(20)进行支撑;所述防护网架(2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顶撑(40),所述顶撑(40)用于为所述防护网架(20)进行进一步加固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架(20)上固定有双层安全平网,用于避免高空坠物并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架(20)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所述顶撑(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40)为L型结构,所述顶撑(40)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网架(2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与施工场地的顶壁固定。

<p>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架(20)为梯形结构,所述防护网架(20)的内部设置有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进一步为所述双层安全平网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底座(10)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和支撑机构,所述万向轮用于带动该防护平台移动,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在施工时固定该防护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和螺栓,所述支撑腿设置在所述螺栓的内部,用于对该防护平台提供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包括支撑板和螺纹杆,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螺纹杆焊接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螺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互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40)的长度为30cm,高度为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30)的长度为3-5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底座(10)、防护网架(20)、斜撑(30)以及顶撑(40),所述移动式底座(10)为方形结构,设置在该防护平台的底部,用于为该防护平台提供支撑;所述防护网架(20)固定在所述移动式底座(10)的一侧;所述斜撑(30)设置在所述移动式底座(10)与所述防护网架(20)之间,用于对所述防护网架(20)进行支撑;所述防护网架(20)的顶部设置有所述顶撑(40),所述顶撑(40)用于为所述防护网架(20)进行进一步加固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架(20)上固定有双层安全平网,用于避免高空坠物并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架(20)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所述顶撑(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型化可移动式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40)为l型结构,所述顶撑(40)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网架(2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与施工场地的顶壁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伟吴迪王赫临王明鑫王朋杨杨王松雨叶浩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