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59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属于公路路面技术领域,包括封底基层、第一钢丝网、第一混凝土层、粘结找平层、第二钢丝网、第二混凝土层及耐磨层,封底基层上固设有延伸柱,第一钢丝网开设有安装孔和限位卡箍,第一钢丝网上设有连接筋,连接筋呈竖向设置,且下端固设于第一钢丝网上,上端穿过第一混凝土层、粘结找平层与第二钢丝网固定连接;第二混凝土层中设有短切碳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一体性更高,同时在位于上侧的第二混凝土层中加入短切碳纤维,且在最上层设置耐磨层,大大地提高了路面结构的牢固度和稳定性,也增强了路面的耐磨程度,路面结构的有效使用寿命增长。路面结构的有效使用寿命增长。路面结构的有效使用寿命增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公路路面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以往路面基本都是水泥混泥土路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泥混泥土路面已经远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如结构稳固性、耐磨能力等。现有沥青路面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随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路面构造深度低,稳固性不足,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抗滑、耐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路面构造稳固性不足,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耐磨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自下向上依次布置的封底基层、第一钢丝网、第一混凝土层、粘结找平层、第二钢丝网、第二混凝土层及耐磨层,所述封底基层上固设有多个延伸柱,所述延伸柱的上端高于所述封底基层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钢丝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钢丝网上固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卡箍,所述限位卡箍与所述延伸柱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限位卡箍配合安装,所述第一钢丝网上设有多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呈竖向设置,且下端固设于所述第一钢丝网上,上端穿过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粘结找平层与所述第二钢丝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设有短切碳纤维。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安装孔和多个所述限位卡箍呈矩形阵列布置于所述第一钢丝网上,多个所述延伸柱呈矩形阵列布置于所述封底基层上,且所述延伸柱位于所述封底基层内的长度与位于所述封底基层上方的长度之比大于4:1。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卡箍和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尺寸之和小于所述延伸柱位于所述封底基层上方的尺寸。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底基层与所述延伸柱一体成型。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连接筋呈矩形阵列布置,且多个所述连接筋与多个所述延伸柱交错设置。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钢丝网上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与多个所述连接筋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筋的上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内。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筋之间设有加强筋。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短切碳纤维无序分布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与所述耐磨层之间设有沥青层。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耐磨层包括多个均匀等距排列的耐磨带。
[0014]本技术提供的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技术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以封底基层为底,向上依次铺设第一钢丝网、第一混凝土层、粘结找平层、第二钢丝网、第二混凝土层及耐磨层,其中第一钢丝网借助延伸柱与限位卡箍的连接而稳固地连接于封底基层上,且第二钢丝网通过连接筋与第一钢丝网相连接,从而使该路面结构一体性更高,同时在位于上侧的第二混凝土层中加入短切碳纤维,且在最上层设置耐磨层,大大地提高了路面结构的牢固度和稳定性,也增强了路面的耐磨程度,路面结构的有效使用寿命增长。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19]1、封底基层;2、第一钢丝网;3、第一混凝土层;4、粘结找平层;5、第二钢丝网;6、第二混凝土层;7、耐磨层;8、延伸柱;9、限位卡箍;10、连接筋;11、短切碳纤维;12、沥青层;1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说明。一种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自下向上依次布置的封底基层1、第一钢丝网2、第一混凝土层3、粘结找平层4、第二钢丝网5、第二混凝土层6及耐磨层7,封底基层1上固设有多个延伸柱8,延伸柱8的上端高于封底基层1的上端面;第一钢丝网2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第一钢丝网2上固设有多个与安装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卡箍9,限位卡箍9与延伸柱8穿过安装孔与限位
卡箍9配合安装,第一钢丝网2上设有多个连接筋10,连接筋10呈竖向设置,且下端固设于第一钢丝网2上,上端穿过第一混凝土层3、粘结找平层4与第二钢丝网5固定连接;第二混凝土层6中设有短切碳纤维11。
[0025]本技术提供的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路面结构以封底基层1为底,向上依次铺设第一钢丝网2、第一混凝土层3、粘结找平层4、第二钢丝网5、第二混凝土层6及耐磨层7,其中第一钢丝网2借助延伸柱8与限位卡箍9的连接而稳固地连接于封底基层1上,且第二钢丝网5通过连接筋10与第一钢丝网2相连接,从而使该路面结构一体性更高,同时在位于上侧的第二混凝土层6中加入短切碳纤维11,且在最上层设置耐磨层7,大大地提高了路面结构的牢固度和稳定性,也增强了路面的耐磨程度,路面结构的有效使用寿命增长。
[0026]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短切碳纤维11,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弯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降低干缩率,改善耐磨性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向上依次布置的封底基层、第一钢丝网、第一混凝土层、粘结找平层、第二钢丝网、第二混凝土层及耐磨层,所述封底基层上固设有多个延伸柱,所述延伸柱的上端高于所述封底基层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钢丝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钢丝网上固设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卡箍,所述限位卡箍与所述延伸柱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限位卡箍配合安装,所述第一钢丝网上设有多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呈竖向设置,且下端固设于所述第一钢丝网上,上端穿过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粘结找平层与所述第二钢丝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设有短切碳纤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孔和多个所述限位卡箍呈矩形阵列布置于所述第一钢丝网上,多个所述延伸柱呈矩形阵列布置于所述封底基层上,且所述延伸柱位于所述封底基层内的长度与位于所述封底基层上方的长度之比大于4: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斌侯德宝马永利房润华张庆伟李佩璇苏立强刘冬李洪洋马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交投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