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040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其中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支撑腿,反应釜本体的侧壁固定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进料口活动设置有堵块,反应釜本体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之间设有加热监测机构,反应釜本体远离进料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阀门。通过设置有通过设置加热监测机构,工作人员利用电力控制的方式对电加热管进行升温操作,通过温度传感器和黏度传感器对稳定剂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将监测数据输送至控制器内供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观察,能够实现让该装置可根据稳定剂的温度和黏度高低对稳定剂的加热操作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了稳定剂的加工质量。保证了稳定剂的加工质量。保证了稳定剂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釜技术方向,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0003]不同稳定剂的黏度与其温度呈等量关系,由于温度升高,稳定剂的黏度降低,使用反应釜加工的效果越好,但现有的反应釜大多采用加热管直接对稳定剂进行加热,由于加热温度无法控制并且加热的效果局部化,容易发生稳定剂受热不均的现象,从而破坏稳定剂的分子结构影响其喷涂的使用质量,并且装置内底部的稳定剂由于温度传递不均,容易在出料口处发生结团现象,导致反应釜的出料效率大大降低。该现象成为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装置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支撑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内壁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之间设有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固定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进料口活动设置有堵块,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设有排气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之间设有加热监测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远离进料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内侧壁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之间设有辅助排料机构。
[0006]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转杆和搅拌叶,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接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转动延伸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所述转杆位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杆体固定套接设置有多组结构相同且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搅拌叶。
[0007]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套筒、第一阀门、活性炭滤芯和PP滤芯,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固定贯穿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部固定套设有套筒,所述排气管位移反应釜本体与套筒之间的杆体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活性炭滤芯和PP滤芯,所述套筒的顶部开设有多组结构相同且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气孔。
[0008]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加热监测机构包括第一电线、第二电线、电加热管、温度传感器和黏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两侧均插接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电线,两个所
述第一电线的末端均延伸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电线的末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电加热管,两个所述第一电线位于电加热管上方的电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线,所述第二电线上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黏度传感器。
[0009]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在电加热管、温度传感器和黏度传感器的输入端。
[0010]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辅助排料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绞龙螺旋杆,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贯穿相近的反应釜本体的侧壁,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位于反应釜本体内的一端固定套接设置有绞龙螺旋杆,所述绞龙螺旋杆与排料管呈相互对应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
[0012](1)通过设置有通过设置控制器、加热监测机构和搅拌机构,工作人员利用电力控制的方式对电加热管进行升温操作,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杆转动,才从而带动搅拌叶对反应釜本体内的稳定剂进行搅拌,使得稳定剂的温度更加均匀化,通过温度传感器和黏度传感器对稳定剂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将监测数据输送至控制器内供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观察,从而能够实现让该装置可根据稳定剂的温度和黏度高低对稳定剂的加热操作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了稳定剂的加工质量;
[0013](2)通过设置有辅助排料机构和排气机构,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绞龙螺旋杆转动,利用绞龙螺旋杆对稳定剂进行均匀搅拌的同时,再将其向前输送至排料管内,有效避免稳定剂因受热不均而发生结团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对稳定剂的出料效率,打开第一阀门,排气管将反应釜本体内的气体排出,经过PP滤芯和活性炭滤芯的过滤吸收后,通过套筒顶部开设的气孔排出,避免出现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套筒、PP滤芯和活性炭滤芯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0018]图中:1、反应釜本体;2、支撑腿;3、进料管;4、堵块;5、第一安装架;6、第一电机;7、转杆;8、套筒;9、第一阀门;10、排气管;11、第一电线;12、控制器;13、第二安装架;14、第二电机;15、排料管;16、第二阀门;17、搅拌叶;18、温度传感器;19、黏度传感器;20、第二电线;21、电加热管;22、绞龙螺旋杆;23、活性炭滤芯;24、PP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反应釜
本体1,通过在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支撑腿2,能够提高反应釜本体1的稳定性,通过在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进料管3,且进料管3的进料口活动设置有堵块4,拽出堵块4便于工作人员将稳定剂倒入反应釜本体1内,塞上堵块4提高反应釜本体1的密封效果,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机构,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控制器12,控制器12的两侧均插接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电线11,两个第一电线11的末端均延伸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两个第一电线11的末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电加热管21,两个第一电线11位于电加热管21上方的电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线20,第二电线20上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和黏度传感器19,通过将控制器12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在电加热管21、温度传感器18和黏度传感器19的输入端,工作人员利用电力控制的方式对电加热管21进行升温操作,温度传感器18和黏度传感器19对稳定剂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将监测数据输送至控制器12内供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观察,从而能够实现让该装置可根据稳定剂的温度和黏度高低对稳定剂的加热操作进行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支撑腿(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架(5),所述第一安装架(5)的顶部内壁与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之间设有搅拌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的进料口活动设置有堵块(4),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与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之间设有加热监测机构,所述反应釜本体(1)远离进料管(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排料管(15),所述排料管(15)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阀门(16),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架(13),所述第二安装架(13)的内侧壁与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之间设有辅助排料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转杆(7)和搅拌叶(17),所述第一安装架(5)的顶部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套接设置有转杆(7),所述转杆(7)远离第一电机(6)的一端转动延伸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所述转杆(7)位于反应釜本体(1)内部的杆体固定套接设置有多组结构相同且呈线性阵列分布的搅拌叶(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10)、套筒(8)、第一阀门(9)、活性炭滤芯(23)和PP滤芯(24),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固定贯穿设置有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汉华陈俊施保强庄伟陈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圣地亚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