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03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涉及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它包括防水板、位于防水板底部的锚杆,多个锚杆纵向钢筋由防水板顶部贯穿防水板伸入锚杆内;防水板底部与锚杆纵向钢筋连接处设置有凹型的加厚区域,防水板下方设置有与加厚区域匹配的素混凝土垫层;浇筑混凝土使防水板、加厚区域和锚杆通过锚杆纵向钢筋连为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确保地下室抗浮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浮锚杆钢筋与防水板连接构造的构造,构造中可结合工程需要计算确定加厚区域的具体大小,将锚杆纵向钢筋弯折锚固于防水板内,这种连接构造能够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确保锚杆充分发挥抗浮作用。发挥抗浮作用。发挥抗浮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设计
,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0002]抗浮设计是建筑地下室设计中一项重要内容,抗浮锚杆以其成本较低、施工方便、抗浮效果好的优势在现有地下室设计中被大量采用。
[0003]抗浮锚杆可集中布置于基础下,也点状均匀布置于防水板下;抗浮锚杆布置于基础下时可满足锚杆钢筋直锚长度,但会使防水板局部抗浮不足,防水板上部弯矩较大,从而导致防水板配筋较大,不经济;抗浮锚杆分散布置于板下可均匀承受水压力,局部抗浮易满足,防水板上部弯矩小,配筋经济,但由于防水板一般厚度较小,而锚杆钢筋直径较大,导致锚杆钢筋锚入防水板时存在直锚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在水浮力较大时甚至有锚杆钢筋被拔出防水板而导致抗浮失效的可能,如将防水板整体加厚,则施工成本大,不经济。现阶段对于钢筋直锚长度不足而提出的局部加厚防水板的做法,多停留于图纸审查的一种处理手段,实际施工操作性较差。
[0004]因此,针对当前抗浮锚杆钢筋与防水板连接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施工不便问题,研发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包括防水板、位于防水板底部的锚杆,其特征在于:多个锚杆纵向钢筋由防水板顶部贯穿防水板伸入锚杆内;所述防水板底部与锚杆纵向钢筋连接处设置有凹型的加厚区域,所述防水板下方设置有与加厚区域匹配的素混凝土垫层;浇筑混凝土使防水板、加厚区域和锚杆通过锚杆纵向钢筋连为整体。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锚杆纵向钢筋之间通过锚杆钢筋定位器固定,锚杆钢筋定位器位于锚杆内。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厚区域以锚杆为中心设置,加厚区域内双向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斜向伸入防水板内。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板的上下表面均双向正交铺设受力钢筋。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杆纵向钢筋顶部弯折且位于防水板的上表面。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杆纵向钢筋有三根,三根锚杆纵向钢筋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板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所述锚杆水泥浆或细石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所述素混凝土垫层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板厚度h不小于350mm,所述锚杆的直径为150

300mm,所述素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小于100mm。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筋网片为构造钢筋,直径间距采用10@150或12@150。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
[0016]1)本技术能有效确保地下室抗浮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浮锚杆钢筋与防水板连接构造的构造,构造中可结合工程需要计算确定加厚区域的具体大小,将锚杆纵向钢筋弯折锚固于防水板内,这种连接构造能够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确保锚杆充分发挥抗浮作用。
[0017]2)本技术能有效减小地下室防水板施工建造成本;在上部结构及地下室抗浮水位一定的情况下,抗浮锚杆数量为固定值;相比于锚杆布置于基础承台或独立基础下,锚杆点状均匀布置于防水板下能够有效减小防水板上部负弯矩钢筋,进而节约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0018]3)本技术能有效保证施工操作便利性。凹型的加厚区域可在施工现场由机械或人工以锚杆为圆心进行施工,加厚区域的钢筋网片由钢筋加工棚绑扎制作,集中运至现场分别在锚杆位置放置,施工简便,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2]针对当前抗浮锚杆钢筋与防水板连接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施工不便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可有效解决钢筋直锚长度不足的问题,以使其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给结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施工操作简单,减小工程造价且节约了建设工期。
[0023]参阅附图可知: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包括防水板1、位于防水板1底部的锚杆2,其特征在于:多个锚杆纵向钢筋21由防水板1顶部贯穿防水板1伸入锚杆2内;所述防水板1底部与锚杆纵向钢筋21连接处设置有凹型的加厚区域11,所述防水板1下方设置有与加厚区域11匹配的素混凝土垫层3;浇筑混凝土使防水板1、加厚区域11和锚杆2通过锚杆纵向钢筋21连为整体。
[0024]多个所述锚杆纵向钢筋21之间通过锚杆钢筋定位器22固定,锚杆钢筋定位器22位于锚杆2内。
[0025]所述加厚区域11以锚杆2锚杆为中心设置,加厚区域11内双向铺设钢筋网片12,钢筋网片12斜向伸入防水板1内。
[0026]所述防水板1的上下表面均双向正交铺设受力钢筋13。
[0027]所述锚杆纵向钢筋21顶部弯折且位于防水板1的上表面。
[0028]所述锚杆纵向钢筋21有三根,三根锚杆纵向钢筋21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0029]所述防水板1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所述锚杆2水泥浆或细石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所述素混凝土垫层3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根据抗浮计算,防水板1双层双向布置受力钢筋13,锚杆2中设置锚杆纵向钢筋21,二者通过钢筋锚固及浇筑混凝土连接成整体共同抵抗水浮力。
[0030]所述防水板1厚度h不小于350mm,所述锚杆2的直径为150

300mm,所述素混凝土垫层3厚度不小于100mm。
[0031]所述钢筋网片12为构造钢筋,直径间距采用10@150或12@150。
[0032]实际使用中,锚杆纵向钢筋21伸入防水板1弯折锚固,通过浇筑防水板混凝土使二者连接为整体;素混凝土垫层3底部与土壤表面接触;锚杆2施工于土壤中,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在土壤中钻孔并放置锚杆纵向钢筋21,然后浇筑水泥浆或细石混凝土而成。
[0033]钢筋网片12斜向伸入防水板1内的长度不小于La,锚杆纵向钢筋21伸入防水板1中锚固长度应不小于La:
[0034]1)当防水板1板厚h≥L
a
时,可采用直锚;
[0035]2)当防水板1厚h<L
a
时,应采用弯折锚固,弯折角度为90度,其中垂直段锚固长度不小于0.6L
ab
,水平弯折长度不小于15d;
[0036]3)当防水板厚h<0.6L
ab
时,可将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包括防水板(1)、位于防水板(1)底部的锚杆(2),其特征在于:多个锚杆纵向钢筋(21)由防水板(1)顶部贯穿防水板(1)伸入锚杆(2)内;所述防水板(1)底部与锚杆纵向钢筋(21)连接处设置有凹型的加厚区域(11),所述防水板(1)下方设置有与加厚区域(11)匹配的素混凝土垫层(3);浇筑混凝土使防水板(1)、加厚区域(11)和锚杆(2)通过锚杆纵向钢筋(21)连为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锚杆纵向钢筋(21)之间通过锚杆钢筋定位器(22)固定,锚杆钢筋定位器(22)位于锚杆(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区域(11)以锚杆(2)锚杆为中心设置,加厚区域(11)内双向铺设钢筋网片(12),钢筋网片(12)斜向伸入防水板(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钢筋锚固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1)的上下表面均双向正交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思维郑张玉高洪远杨牧刘博周自清樊浩闫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