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桩及其成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39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浮桩及其成桩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目的是使抗浮桩的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抗浮桩成桩方法,先确定桩孔位置,通过钻机形成桩孔,对桩孔进行清孔,在桩孔底部铺设一层底垫层;然后制作带有定位结构的抗浮锚杆,将抗浮锚杆连同注浆管一起吊装插入桩孔;最后向桩孔内填入细骨料,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注浆完成后进行养护。定位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一端设置卡槽,主筋位于拉槽内,支撑座另一端连接或设置连接带,支撑座通过连接带形成环状结构,支撑座从各个方向起到限制主筋与孔壁之间的距离的作用,使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抗浮桩的设计与施工。设计与施工。设计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浮桩及其成桩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可以使抗浮锚杆处于桩孔中心位置的抗浮桩及其成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抗浮桩是一种抵抗建筑物向上移位的结构。抗浮桩的成桩方法一般是将一定数量的钢筋绑扎形成抗浮锚杆,再将抗浮锚杆插入桩孔,并向桩孔内充填细石并灌注混凝土浆液,最终形成抗浮桩。将抗浮锚杆位于桩孔外的部分向远离桩孔的方向弯折,形成锚固爪,在桩孔顶部浇筑混凝土并形成地下结构。锚固爪位于混凝土内,抗浮桩与地下结构连接,使地下结构具有抗浮能力。
[0003]抗浮锚杆插入桩孔后容易偏移,也即是出现抗浮锚杆的中心线与桩孔中心线不重合的现象。抗浮锚杆在桩孔内不居中,将导致抗浮锚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一致,降低抗浮锚杆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降低抗浮锚杆的锚固作用。锚固平衡体系一旦被破坏,将直接影响地下结构的抗浮能力,对地下结构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抗浮桩成桩方法,目的是使抗浮桩的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抗浮桩成桩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06]S1、确定桩孔位置,通过钻机形成桩孔。
[0007]S2、对桩孔进行清孔,再在桩孔底部铺设一层粗骨料作为底垫层。底垫层用于确保抗浮锚杆下端与桩孔的孔底的保护层厚度,粗骨料一般为豆石或碎石。
[0008]S3、制作带有定位结构的抗浮锚杆,将抗浮锚杆连同注浆管一起吊装插入桩孔,包括下述步骤S3.1~S3.3。
[0009]S3.1将至少三根主筋与至少两个钢环固定连接,各根主筋相互平行并分布于钢环的外周,钢环沿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0]为了平衡各根主筋的受力,进一步的是:任意相邻两根主筋与钢环的圆心形成中心角相等,主筋与钢环之间焊接连接。
[0011]S3.2在主筋外侧安装至少两圈定位结构,各圈定位结构沿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圈定位结构包括数量与主筋根数一致的支撑座,支撑座的一端设置卡槽,主筋位于卡槽内,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或设置两根连接带,支撑座沿钢环的径向布置或者与钢环的径向平行,相邻支撑座的连接带相互连接或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环状结构。
[0012]为了使定位结构可以适应不同孔径的桩孔,进一步的是:支撑座包括支撑部和卡槽部,支撑部连接或设置两根连接带,卡槽部设置卡槽,支撑部和卡槽部通过螺杆连接,支撑部和卡槽部至少其一与螺杆螺纹配合,螺杆沿钢环的径向布置或者与钢环的径向平行。
[0013]为了便于施工,连接带最好现场连接,进一步的是:位于同一圈定位结构且相邻的
两个支撑座为一组支撑座,至少一组支撑座之间的两根连接带分别设置相互适配的连接结构。例如,连接结构为:一根连接带设置单向棘齿,另外一根连接带设置与单向棘齿适配的锁扣。
[0014]为了降低支撑座与桩孔的孔壁的摩擦力,也即是降低抗浮锚杆放入桩孔内的阻力,进一步的是:支撑座远离卡槽的一端呈球缺形。例如,支撑座远离卡槽的一端呈半球形。
[0015]S3.3在各个钢环内穿设注浆管,注浆管与主筋之间绑扎固定。
[0016]为了便于注浆操作,并避免注浆管下端出口堵塞,进一步的是:注浆管的上端比主筋上端长,注浆管的下端比主筋下端短。例如,注浆管为PVC管,PVC管的管壁厚度大于1.0mm,注浆管上端比主筋上端长400mm,注浆管下端比主筋下端短400mm。
[0017]S4、向桩孔内填入粗骨料,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注浆完成后进行养护。粗骨料一般为豆石或碎石。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浮桩,抗浮桩按照上述抗浮桩成桩方法施工得到。
[0019]本专利技术抗浮桩及其成桩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各根主筋固定于钢环的外周,全部的主筋和全部的钢环形成一个整体,实现主筋之间的相对固定。主筋的外侧设置至少两圈定位结构,主筋、钢环、支撑座和注浆管形成的整体放入桩孔后,各个支撑座远离卡槽的一端与桩孔的孔壁接触,从各个方向对主筋进行支撑,起到控制主筋与桩孔的孔壁之间的距离的作用,使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支撑座的支撑部和卡槽部之间的距离通过螺杆可以调整,也即是支撑座的有效支撑高度可以调整,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孔径的桩孔,提高了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定位结构的抗浮锚杆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的支撑座和连接带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的支撑座和连接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带有定位结构的抗浮锚杆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4中的支撑座和连接带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4中的支撑座和连接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主筋1、钢环2、支撑座3、支撑部31、卡槽部32、螺杆33、连接带4、单向棘齿41、锁扣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本专利技术抗浮桩成桩方法,在基坑底部施工抗浮桩,包括下述步骤。
[0029]S1、确定桩孔位置,通过钻机形成桩孔。
[0030]确定桩孔位置之前,可以先放出拟建地下结构的轴线,按照复验合格后的各轴线控制点确定桩孔位置,可采用双控法,保证桩孔位置误差不大于50mm。钻机就位后,先采用3~4m长的岩芯管,以保证钻机的直线形。钻进速度视岩质而定,一般以30~40cm/min为宜。每次起钻应检查钻头直径,钻头的磨损程度,钻头的转向装置,磨损严重的应及时修补。开钻时扶正导向管,保持钻孔垂直,随进尺随掏出孔内岩土体。成孔、掏出岩土体、套管跟进三
个过程反复循环,进而完成一个桩孔的成孔工作。桩孔的深度比抗浮锚杆的长度至少大200mm。
[0031]S2、对桩孔进行清孔,再在桩孔底部铺设一层粗骨料作为底垫层。底垫层用于确保抗浮锚杆下端与桩孔的孔底的保护层厚度,粗骨料一般为豆石或碎石。
[0032]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将桩孔内的虚土和石粒清除干净,保证不塌孔,再在桩孔底部铺设一层粗骨料作为底垫层,粗骨料为豆石或碎石,底垫层在后续注浆后成为保护层,确保抗浮锚杆下端与桩孔孔底的岩土体不接触,底垫层的厚度一般为20cm左右。
[0033]S3、制作带有定位结构的抗浮锚杆,将抗浮锚杆连同注浆管一起吊装插入桩孔,参见图1~6,包括下述步骤S3.1~S3.3。
[0034]S3.1将至少三根主筋1与至少两个钢环2固定连接,各根主筋1相互平行并分布于钢环2的外周,钢环2沿主筋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35]主筋1一般为螺纹钢筋,主筋1与钢环2之间固定连接,使各根主筋1与钢环2成为一个整体的抗浮锚杆。例如,主筋1与钢环2之间焊接连接。钢环2至少两个,以保证主筋1与钢环2作为一个整体的稳固性,各个钢环2沿主筋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钢环2一般等间距布置,钢环2对应的平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浮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确定桩孔位置,通过钻机形成桩孔;S2、对桩孔进行清孔,再在桩孔底部铺设一层粗骨料作为底垫层;S3、制作带有定位结构的抗浮锚杆,将抗浮锚杆连同注浆管一起吊装插入桩孔,包括下述步骤:S3.1将至少三根主筋(1)与至少两个钢环(2)固定连接,各根主筋(1)相互平行并分布于钢环(2)的外周,钢环(2)沿主筋(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S3.2在主筋(1)外侧安装至少两圈定位结构,各圈定位结构沿主筋(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圈定位结构包括数量与主筋(1)根数一致的支撑座(3),支撑座(3)的一端设置卡槽,主筋(1)位于卡槽内,支撑座(3)的另一端连接或设置两根连接带(4),支撑座(3)沿钢环(2)的径向布置或者与钢环(2)的径向平行,相邻支撑座(3)的连接带(4)相互连接或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环状结构;S3.3在各个钢环(2)内穿设注浆管,注浆管与主筋(1)之间绑扎固定;S4、向桩孔内填入粗骨料,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注浆完成后进行养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S2和S4中,粗骨料为豆石或碎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S3.1中,任意相邻两根主筋(1)与钢环(2)的圆心形成中心角相等,主筋(1)与钢环(2)之间焊接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S3.2中,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席传鹏唐彬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