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浮桩及其成桩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是一种可以使抗浮锚杆处于桩孔中心位置的抗浮桩及其成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抗浮桩是一种抵抗建筑物向上移位的结构。抗浮桩的成桩方法一般是将一定数量的钢筋绑扎形成抗浮锚杆,再将抗浮锚杆插入桩孔,并向桩孔内充填细石并灌注混凝土浆液,最终形成抗浮桩。将抗浮锚杆位于桩孔外的部分向远离桩孔的方向弯折,形成锚固爪,在桩孔顶部浇筑混凝土并形成地下结构。锚固爪位于混凝土内,抗浮桩与地下结构连接,使地下结构具有抗浮能力。
[0003]抗浮锚杆插入桩孔后容易偏移,也即是出现抗浮锚杆的中心线与桩孔中心线不重合的现象。抗浮锚杆在桩孔内不居中,将导致抗浮锚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一致,降低抗浮锚杆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降低抗浮锚杆的锚固作用。锚固平衡体系一旦被破坏,将直接影响地下结构的抗浮能力,对地下结构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抗浮桩成桩方法,目的是使抗浮桩的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浮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确定桩孔位置,通过钻机形成桩孔;S2、对桩孔进行清孔,再在桩孔底部铺设一层粗骨料作为底垫层;S3、制作带有定位结构的抗浮锚杆,将抗浮锚杆连同注浆管一起吊装插入桩孔,包括下述步骤:S3.1将至少三根主筋(1)与至少两个钢环(2)固定连接,各根主筋(1)相互平行并分布于钢环(2)的外周,钢环(2)沿主筋(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S3.2在主筋(1)外侧安装至少两圈定位结构,各圈定位结构沿主筋(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圈定位结构包括数量与主筋(1)根数一致的支撑座(3),支撑座(3)的一端设置卡槽,主筋(1)位于卡槽内,支撑座(3)的另一端连接或设置两根连接带(4),支撑座(3)沿钢环(2)的径向布置或者与钢环(2)的径向平行,相邻支撑座(3)的连接带(4)相互连接或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环状结构;S3.3在各个钢环(2)内穿设注浆管,注浆管与主筋(1)之间绑扎固定;S4、向桩孔内填入粗骨料,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注浆完成后进行养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S2和S4中,粗骨料为豆石或碎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S3.1中,任意相邻两根主筋(1)与钢环(2)的圆心形成中心角相等,主筋(1)与钢环(2)之间焊接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S3.2中,支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席传鹏,唐彬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