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499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及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其中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包括抗浮锚索,所述抗浮锚索由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和PE膜组成,所述钢绞线上设置有横肋及纵肋,所述缓粘结胶粘剂均匀涂覆在所述钢绞线表面,所述PE膜包裹在所述缓粘结胶粘剂表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做好地下室结构的抗浮,保证地下室结构稳定的技术问题。室结构稳定的技术问题。室结构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岩土锚固技术,其应用和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应用领域也扩展到了许多的领域范围,如矿山开采、煤矿巷道加固,基坑支护及隧道支护、地铁、地下商场(车库)等等。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的提高,基础埋深越来越深,特别是基础浸入地下水的深度越来越大,由于地下水的浮托力,是埋置于岩土体之中或之上的地下结构或低洼式结构的抗浮问题非常突出。如何解决地下工程结构物的抗浮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因地下水浮力作用或抗浮措施不当而造成的地下工程的破坏,在国内已有不少的事例,在已有事故中,有的地下室底板隆起,造成底板的破坏,有的地下室整体倾斜、浮起,导致梁、柱构件和梁柱节点的破坏等等。
[0003]在既有建筑物地下室的结构加固中,如何做好地下室结构的抗浮、疏水,保证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是本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做好地下室结构的抗浮,保证地下室结构稳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包括抗浮锚索,所述抗浮锚索由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和PE膜组成,所述钢绞线上设置有横肋及纵肋,所述缓粘结胶粘剂均匀涂覆在所述钢绞线表面,所述PE膜包裹在所述缓粘结胶粘剂表面。
[0006]可选地,所述抗浮锚索上端设置夹片锚,下锚固端为挤压锚。
[0007]可选地,在所述抗浮锚索位于其锚杆筏板下侧部分等距设置对中支座,在所述下侧部分的抗浮锚索外围灌注有水泥砂浆。
[0008]可选地,在所述抗浮锚索上位于所述夹片锚的下方设置螺旋筋及止水环,在所述夹片锚与所述锚杆筏板间的抗浮锚索外围灌注有无收缩灌浆料。
[000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以及叠合板,所述抗浮锚杆竖直设置于地下室原底板以下,所述抗浮锚杆的夹片锚通过锚垫板固定在所述原底板上侧,所述原底板上侧设置所述叠合板,所述叠合板与所述原底板之间设置垂直方向的抗剪筋,所述抗剪筋的下端植入所述原底板中。
[0010]可选地,所述叠合板上部设置水平双向相交的加强钢筋,所述抗剪筋的上端吊挂在相应位置的加强钢筋上。
[0011]可选地,所述叠合板底部位于所述抗浮锚杆周围设置水平双向相交的底部钢筋。
[0012]可选地,所述叠合板底面进行拉毛处理,并涂刷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所述叠合板底
面设置有疏水板,所述疏水板向上嵌入所述叠合板内,所述疏水板截面为梯形。
[0013]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加固方法,用于设置如上任一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地下室上浮区域确定抗浮锚杆的分布位置;步骤二、通过带大功率空压机系统的坦克钻机的钻杆在所述分布位置开设预设直径的孔,随所述钻杆开孔的深度同时在孔内置入钢管护筒;步骤三、当开孔到预定深度后,撤出所述钻杆,将所述抗浮锚索放入钢管护筒中锚固后,撤出所述钢管护筒;步骤四、自孔底灌注水泥砂浆至锚杆筏板位置;步骤五、往孔内灌注无收缩灌浆料至夹片锚位置;步骤六、设置所述叠合板。
[0014]可选地,所述自孔底灌注水泥砂浆至锚杆筏板位置,包括:自孔底一次灌注水泥砂浆至锚杆筏板位置,间隔预定时间待水泥砂浆凝固下沉后,二次灌注水泥砂浆至锚杆筏板位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及方法,通过设置大直径的压力型抗浮锚杆,利用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自身的重量抵御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中的浮力变化,以实现抗浮和抗压承载效果;为实现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的结构稳定,设置了由缓粘结胶粘剂包裹具有横肋与纵肋的钢绞线的抗浮锚索,通过缓粘结胶粘剂实现抗浮锚杆在灌浆凝固周期内、钢绞线张拉锁定过程杆体不受破坏,并确保了后期钢绞线与灌浆杆体融为一体整体受力,为地下室加固结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抗浮承载能力。可见,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做好地下室结构的抗浮,保证地下室结构稳定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抗浮锚杆上端面处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抗浮锚杆夹片锚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抗浮锚杆锚垫板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抗浮锚杆挤压锚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疏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叠合板后浇带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抗浮锚杆;11、抗浮锚索;111、对中支座;112、锚杆筏板;113、螺旋筋;114、孔壁止水环;115、钢绞线止水环;12、夹片锚;121、锚垫板;1211、钢绞线孔;1212、注浆管孔;
13、挤压锚;131、挤压锚垫板;132、固定钢板;133、连接螺栓;14、水泥砂浆;15、无收缩灌浆料;2、叠合板;21、加强钢筋;22、抗剪筋;23、叠合板底面;24、附加钢筋;25、止水钢板;26、底部钢筋;3、疏水板;4、地下室原底板;5、墙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包括抗浮锚索11,所述抗浮锚索11由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和PE膜组成,所述钢绞线上设置有横肋及纵肋,所述缓粘结胶粘剂均匀涂覆在所述钢绞线表面,所述PE膜包裹在所述缓粘结胶粘剂表面。
[0021]具体地,通过设置大直径的抗浮锚杆1,本方案中抗浮锚杆1的直径范围可达到200

350mm,利用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1自身的重量抵御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中的浮力变化,以实现抗浮和抗压承载效果,在水位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原结构底板的变形所产生的结构裂缝,进一步保证了结构安全;为实现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1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浮锚索,所述抗浮锚索由钢绞线、缓粘结胶粘剂和PE膜组成,所述钢绞线上设置有横肋及纵肋,所述缓粘结胶粘剂均匀涂覆在所述钢绞线表面,所述PE膜包裹在所述缓粘结胶粘剂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锚索上端设置夹片锚,下锚固端为挤压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浮锚索位于其锚杆筏板下侧部分等距设置对中支座,在所述下侧部分的抗浮锚索外围灌注有水泥砂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浮锚索上位于所述夹片锚的下方设置螺旋筋及止水环,在所述夹片锚与所述锚杆筏板间的抗浮锚索外围灌注有无收缩灌浆料。5.一种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大直径压力型抗浮锚杆,以及叠合板,所述抗浮锚杆竖直设置于地下室原底板以下,所述抗浮锚杆的夹片锚通过锚垫板固定在所述原底板上侧,所述原底板上侧设置所述叠合板,所述叠合板与所述原底板之间设置垂直方向的抗剪筋,所述抗剪筋的下端植入所述原底板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室底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上部设置水平双向相交的加强钢筋,所述抗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最安梁贻尊林锦庭高飞沈型彪任垚科王忠华刘继葵陈玲玲张贯许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最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