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62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包括底板、升降机构、康复训练机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康复训练机构。工作人员先手握按钮,转动按钮带动蜗杆进行转动,因为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所以当蜗杆转动时会带动蜗轮进行转动,当蜗轮转动时会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当转动杆运动时会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当螺纹杆转动时会带动螺纹套筒进行上下升降运动,当螺纹套筒运动时会带动固定杆进行升降运动,进一步带动座椅达到工作人员所需要的高度,再松开按钮,因为蜗轮与蜗杆具有自锁的功能,以便提高座椅的稳定性,同时当座椅运动时会带动伸缩杆进行运动,以便对座椅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以便对座椅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以便对座椅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技术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康复治疗针对神经损伤、骨骼损伤等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需要运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患者残存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目前,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传统的患者康复治疗方式,通常需要适当做运动锻炼,尤其是腿部行动不便的患者,无法站立做运动,需医护人员辅助患者做康复治疗,不但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随着体力的消耗人工辅助锻炼持久度差,进而会降低康复的锻炼的效果。
[0003]现有的锻炼康复训练机构只是对患者的腿部进行上下的抬放运动,运动范围较小,无法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大范围的锻炼,锻炼效果欠佳,而且长时间的小范围运动,也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方便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故而现提出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解决了现有的装置无法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大范围的锻炼,锻炼效果欠佳,而且长时间的小范围运动,也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方便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包括底板、升降机构、康复训练机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康复训练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上表面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短板,所述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插到安装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康复训练机构包括安装在座椅侧面的移动箱,所述移动箱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移动箱的内部侧壁开设有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两个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齿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穿插到移动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箱的内部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与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箱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侧面设置有蜗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所述蜗杆穿插到安装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按钮。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所
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输出轴端与座椅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座椅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所述座椅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靠板。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了升降机构,便于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同时设置的海绵垫与靠板以便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0013]还采用了康复训练机构,便于带动患者的双腿进扩张合拢操做,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胯部进行开合锻炼,运动幅度大,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康复训练机构的剖视图;
[0019]图中:1、底板;2、升降机构;3、康复训练机构;4、安装箱;5、转动杆;6、螺纹杆;7、螺纹套筒;8、固定杆;9、座椅;10、移动箱;11、驱动电机;12、齿轮;13、滑轨;14、滑动块;15、连接板;16、支撑板;17、滑槽;18、滑块;19、蜗杆;20、蜗轮;21、齿条;22、伸缩杆;2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包括底板1、升降机构2、康复训练机构3,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包括安装在底板1上表面的安装箱4,安装箱4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短板,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转动杆5,转动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的一端穿插到安装箱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7,螺纹套筒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固定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9,便于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同时设置的海绵垫与靠板以便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安装箱4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圆板,圆板的侧面设置有蜗杆19,转动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20,蜗杆19与蜗轮20相啮合,蜗杆19穿插到安装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按钮,便于转动按钮带动蜗杆19进行转动。底板1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23,便于带动装置进行移动,以便提高装置的灵活性,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22,两个伸缩杆22的输出轴端与座椅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便于对座椅9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座椅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座椅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靠板,通过设置的海绵垫与靠板,可以提高座椅9的舒适性。
[0022]升降机构2的外表面设置有康复训练机构3。康复训练机构3包括安装在座椅9侧面的移动箱10,移动箱10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2,移动箱10的内部侧壁开设有两个滑轨13,两个滑轨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4,两个滑动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21,两个齿条21与齿轮12相啮合,两个齿条21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两个连接板15穿插到移动箱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便于带动患者的双腿进扩张合拢操做,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胯部进行开合锻炼,运动幅度大,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锻炼效果。移动箱10的内部侧壁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18,两个滑块18的上表面与连接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便于对连接板15起到支撑的作用,以便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先手握按钮,转动按钮带动蜗杆19进行转动,因为蜗杆19与蜗轮20相啮合,所以当蜗杆19转动时会带动蜗轮20进行转动,当蜗轮20转动时会带动转动杆5进行转动,当转动杆5运动时会带动螺纹杆6进行转动,当螺纹杆6转动时会带动螺纹套筒7进行上下升降运动,当螺纹套筒7运动时会带动固定杆8进行升降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用训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升降机构、康复训练机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康复训练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底板上表面的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短板,所述短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插到安装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座椅;所述康复训练机构包括安装在座椅侧面的移动箱,所述移动箱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移动箱的内部侧壁开设有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两个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齿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克霞盛丽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